?

情景引入,過程探究,習題強化,綜合提升

2020-09-26 11:16管培祥
數學教學通訊·高中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習題情景定理

管培祥

[摘? 要] 線面垂直是一種線面相交的特殊情形,在教學“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內容時需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提升和方法培養,在掌握知識核心的同時獲得能力的提升,文章基于本章節的教學重點開展教學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垂直;定理;情景;過程;習題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是立體幾何部分重要的教學內容,該章節內容是研究線面垂直、線面角、二面角、點到平面距離的基礎.作為立體幾何點、線、面位置關系研究的核心內容,新課改明確提出需要將“過程與方法”確立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即教學中需要重視知識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下面基于上述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思考.

創設問題情景,完成定義構建

課堂引入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該環節中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銜接教材內容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知識過渡,同時明確教學中心,為后續的課堂探究打下基礎. 綜合考慮采用情景創設、問題引導的方式最為有效.

在創設問題情景時需要注意三點:一是注意聯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提煉問題模型,利用趣味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二是注意聯系舊知,促進新舊知識的過渡融合,通過階梯遞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知識提升;三是情景設計必須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問題設計中心明確.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在教學的引入階段設計三個環節:聯系生活→情景展示→定義總結.

1. 聯系生活,問題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回顧思考直線與平面存在哪幾種位置關系,然后給出圖1、圖2所示的場景圖,思考旗桿與地面、書本與桌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否相同,對應上述位置關系中的哪一種,是否可以舉出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思考,對直線與平面的垂直關系產生初步的認識.

2. 情景展示,感知認識

直線與平面的垂直關系十分常見,在情景創設階段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播放一天中旗桿與地面影子的變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可以構建圖3所示模型,引導學生從中發現直線l與地面所在平面α內經過點B的直線均是垂直關系,在此基礎上思考直線l與平面內不經過點B的直線是否垂直,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初步體驗數學模型抽象的過程.

3. 定義總結,概念形成

通過情景教學來完成定義構建是最終的目的,因此在第三環節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來定義直線與平面的垂直,即完成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過渡,在該環節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直線與平面垂直的語言描述,還需要學習定義的符號語言. 而在完成定義總結后還可以開展拓展探究:若用“無數條直線”替換定義中的“任意一條直線”,所得的結論是否依然成立,利用定義辨析來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定義.

情景引入定義總結的教學方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來完成新知探究. 而從生活中提取教學素材、利用幾何模型來直觀感知可以初步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學過程中側重知識的銜接聯系,有助于學生形成“用數學方法研究現實問題”的經驗.

開展過程探究,完成定理構建

本章節的核心內容是關于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教材中省略了定理的發現、猜想、證明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體驗定理的探究過程,因此教學時需要采用課堂探究的教學方式,即圍繞定理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主動思考,通過自主探究來完成定理構建. 基于上述分析,教學中可以設置如下三個環節:問題呈現→動手探究→定理形成.

1. 類比猜想,呈現問題

線面垂直與線面平行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可以類比線面平行判定定理進行教學,通過猜想、分析來發現定理的核心要點. 具體教學時可以采用設問引導的方式,利用遞進追問來調動學生思考,可以設置如下問題:(1)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垂直,該直線是否與平面垂直?(2)如果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均垂直,該直線是否與平面垂直?(3)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是什么關系,當一條直線與其均垂直時該直線才與平面垂直?利用上述三個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充分辨析思考,逐步向定理靠攏,呈現判定定理的核心問題.

2. 動手探究,分析思考

在該環節中需要設計具體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驗活動來理解定理.

第一步可設計簡單的折紙演示試驗:準備圖4所示的紙板△ABC,過其頂點A進行翻折,獲得折痕AD,然后將翻折后的紙板豎直放在桌面上,思考此時折痕AD與桌面是否相垂直?若設桌面為平面α,思考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與平面α相垂直.

第二步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的紙板,按照圖5命名頂點,過點A作BC上的垂線,垂足為點D.然后以AD為折痕進行翻折,豎立在桌面上,觀察其中的垂直關系AD⊥CD,AD⊥BD是否發生了變化,思考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第三步開展拓展辨析活動,給出圖6所示的模型,直線l與平面α內的兩條相交直線m和n均垂直,且經過兩直線的交點A,可知此時直線l與平面α相垂直,思考:若直線l不經過交點A,是否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3. 提煉定理,總結概括

基于上述三個實踐活動,學生必然對定理產生了一定的認識,在該環節就需要逐步引導學生來對其加以概括,形成數學定理. 與定義的概括相類似,既要學生用語言來準確描述,還需要能夠利用符號語言來加以表示,同時需要點明上述由二維向三維轉化的過程是定理生成的常用方法,其中蘊含的是降維思想.

而完成定理概括后還需要引導學生總結其中的關鍵詞,思考是否可將這些關鍵詞替換,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進行充分的思維活動,逐步由定理的表層認識上升到對定理的深層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后續應用定理來分析問題.

采用實踐活動引導探究的方式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經歷活動探索來提煉定理有助于學生對定理的直觀理解. 而在該過程中學生體驗了折紙試驗、模型構建以及定理歸納,其中涉及眾多的思想方法,例如模型思想、化歸思想等,這些數學思想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是極為有力的.

定理應用深化,變式題組設計

學習定理的意義是為了解決問題,培養空間思維. 教學中完成定理概括后可以借助具體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感悟定理的應用. 同時設計適度的變式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思維的多樣性.

在定理應用的初始階段可以借助教材習題,通過習題的講解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策略,如給出如下問題:已知a∥b,a⊥α,試求證b⊥α. 該習題的教學需要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語言概括,模型構建,即理解題目的符號語言,利用通俗語言再現問題,繪制相應的圖形,如圖7所示;第二步——提煉條件,形成思路,即從問題中提煉出其中的條件特征,如直線a與b相平行,直線a垂直于平面α,然后結合線面垂直定理來逐步推理,形成具體的解題思路:a⊥α?圯a⊥ma⊥n■b⊥mb⊥n ?圯b⊥α;第三步——過程概述,問題證明,即根據上述分析思路來書寫證明過程,需注意引導學生準確使用符號語言來表述幾何關系.

完成習題講解后可以進一步設計變式題組,可以結合“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方式來達成應用強化的教學目的,而在變式教學中需注意題目設計需圍繞“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內容,如利用下述問題開展變式.

問題:如圖8所示,V-ABC為三棱錐,已知VA=VC,AB=BC,點K是AC的中點,試求證AC⊥平面VKB.

變式思路1:條件不變,問題變——試求證VB⊥AC. 原問題是求證線面垂直,求證時必然需要求證直線AC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線均垂直,而變式問題就是其中的分問題.

變式思路2:添加條件,深入分析——設AB和BC的中點分別為點E和點F,試判斷EF與平面VKB的位置關系. 該變式是在原問題基礎上的條件添加,需要利用原題結論來進行推理,可以提升學生利用定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變式思路3:在變式2的條件下,分析能否說由于VB⊥AC,VB⊥EF,故VB⊥平面ABC. 該變式有利于學生辨析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深入體會定理中“相交”二字的核心意義.

三個變式環環相扣,圍繞教材定理開展核心探討,既有助于幫助學生強化定理,感知聯系,又利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整合. 同時變式過程也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過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為后續解題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總之,高中立體幾何部分的核心內容,在教學“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時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情,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生活經驗作為課堂引入的落腳點;把握定理定義的核心內容,采用過程探究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環節;以知識應用為最終目標,利用習題講解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系統思考,創新思維.

猜你喜歡
習題情景定理
從一道課本習題說開去
J. Liouville定理
情景交際
一道課本習題及其拓展的應用
抓住習題深探索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石化企業情景構建的應用
“三共定理”及其應用(上)
樓梯間 要小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