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與小學體育的有效整合策略

2020-09-26 11:50許有新
內蒙古教育·理論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有效整合小學體育德育

許有新

摘 要:基于體育學科背景下的素質教育,在強調學生身體素質之余,也強調了學生良好思想品格的養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強化自身修養、優化德育工作,以及加強意志訓練等策略,逐步實現德育與體育的有效整合。

關鍵詞:德育;小學體育;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6C-0010-02

課堂不單單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地,也是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在課程改革中,體育學科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學科,在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他們的人生觀念也沒有成型。所以,一線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抓住這一時期,以學生的特點與教育實際為依據,準確地設定體育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而為德育創造一個有利先機。

一、以身作則,強化自身修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方面層表現得較為低下,但是其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會主動地對身邊人的言行作模仿,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應當主動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努力做到談吐文明、言行高尚,為學生樹立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從而在充分發揮師者示范引領價值的同時,讓學生在無形中形成道德高尚的個人素質。

比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會要求學生不遲到,而為了督促學生做到這一點,教師也應當提前兩三分鐘到操場的指定位置等學生,同時,除非是事出有因,否則教師不能拖堂。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從而遵守教師制訂的課堂規則,尊重教師的授課過程。在教授完基本的體育動作并讓學生自由練習時,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練習,而是應當耐心地做學生的陪練,并對練習落后的學生給予悉心的指導,鼓勵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主動地擔任“小老師”,對班級中的其他學生給予運動技巧上的指導,打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能夠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從而在融洽的班級氛圍中,逐步提高互助意識。

可見,教師對自身的言行舉止進行調整,能夠為學生做好師者的榜樣,讓學生在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中,逐步糾正自身的品行,從而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二、深度解讀,優化德育工作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盡管教師意識到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卻沒有真正地將德育放在體育課堂的關鍵位置,也不會單獨抽出時間對學生講解體育精神等內容。長久以來,體育課堂中的德育工作效果并不高。而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德育不再是隱性的工作,因此,教師也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為德育預留特定的時段,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以“女排精神”的滲透來說,教師可以采用室內加室外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對這一體育精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室內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國女排在國際性比賽中的視頻,讓學生透過熒屏感受到女排隊員迸發出的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的頑強精神。隨后,教師再將中國女排精神的來源,以及中國女排精神的具體內容講解給學生,以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女排精神。在室外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排球運動的自主練習,當學生在練習中出現困難后,教師再讓學生回顧女排精神的內容,使學生勇敢克服困難,逐步完成對排球運動的學習。

可見,教師轉變之前的教育模式,并結合教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為學生適時地引入體育精神,能夠完美地將體育與德育進行整合,滿足德育要求。

三、耐力培養,加強意志訓練

對學生進行耐力的培養,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訓練項目,然而,目前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久處在溫室之中,面對耐力的訓練會表現得格外“嬌氣”,出現不想練習、練不下去的情況。而讓學生形成堅韌的性格,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因此,體育教師應當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并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嚴格的要求和適時的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中堅持完成訓練,從而在提升練習效果的同時,培養一種堅毅品格。

以長跑運動的訓練來說,當教師為學生布置了長跑的任務后,有些學生就會生起逃避的心理,不愿意完成長跑訓練,教師對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后發現,有些學生是身體不適,有些學生是體能較弱,有些學生則是怕苦怕累。隨后,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一一記錄,對于身體不適的學生,教師允許他們進行休息,在體能恢復后再進行訓練;對于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教師向學生講解科學的長跑方式,讓學生在科學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開展訓練活動,從而逐步提高耐力;對于怕苦怕累的學生,教師則進行批評性教育,為他們講解挑戰自身極限的樂趣和成就感,讓學生主動樹立起挑戰自身體能的意愿,從而完成訓練任務。當學生在差異性的長跑練習中,出現不能跑完全程的情況時,教師也應當對學生進行陪跑,讓學生進一步堅定自身的信心,鍛煉自身的意志力,逐步促進耐力的發展。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教師對學生進行耐力訓練時,應當細致地分析學生出現各種情況的原因,從而圍繞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安排特定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挑戰自身的過程中,實現耐力的增長和意志力的生成。

四、抓住時機,落實思想教育

體育學科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要學習的范圍較廣,這就為教師進行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且眾多的體育項目中,教育過程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應當善于發現隱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元素,并深入地挖掘,以便抓住最佳時機,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使學生在提高體育機能的同時,也能夠在不經意間形成高尚的品德,落實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目標。

例如,在組織學生開展迎面接力游戲活動中,由于學生之間的體能差異,有的學生跑得較快,有的學生跑得較慢,同時還有的學生因為配合不佳最終輸掉比賽。當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能夠聽到一些學生對同伴的抱怨,如“都是因為你跑得慢,才讓我們輸掉了比賽”“我給你接力棒,你怎么不接呀,都是因為你沒有最快拿到接力棒,害得我們組輸了”等。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類言語,歸根究底是學生自身團隊意識、責任意識不強造成的,所以,教師可以先安撫一下被指責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鼓勵,讓這些學生不因他人的批評而降低進行體育運動的信心。之后,教師再對之前指責他人的學生進行勸導,讓學生逐步從教師的言語中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向同伴致歉。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形成反思意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原因分析,討論以小組為單位為什么會輸掉比賽,并指導學生從自身的表現出發尋找原因,使學生形成謙遜、自我反思的良好品行。

顯而易見,教師抓住課堂中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能夠讓學生從具體的教育場景以及自身的行為中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及時地改正自身的錯誤,切實地促進德育與小學體育的相互滲透。

總而言之,體育與德育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的,當學生具有了高尚的品格后,也會主動地完成體育訓練,提升體育課程的教育效果。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積極地更新教育策略,讓學生在德智體并舉的教育方針下,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慶華.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8).

[2]潘林福.狠抓小學體育常規,培養學生養成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2).

猜你喜歡
有效整合小學體育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初探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快樂體育教學策略探討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