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戀愛受挫對大學生造成的身心影響及應對策略

2020-09-29 07:48蔡本瑜鄺繼紅
速讀·上旬 2020年5期
關鍵詞:性心理

蔡本瑜 鄺繼紅

◆摘 ?要:大學校園中,學生在戀愛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情況,即戀愛心態不成熟。針對大學生戀愛中遇到的種種心理困惑,高校教師應該持客觀中立的態度,既要看到部分學生的情感失范行為帶來的一系列消極影響,同時又要看到積極意義的所在,因為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對適應社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高校要給予學生充分信任,給予一定的戀愛觀指導,引導大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戀情,形成正確戀愛觀。在思想教育方面,高??砷_設戀愛性心理講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將性知識與戀愛道德相融合,讓學生明白愛情的實質,用一份成熟的心態收獲一份美滿的愛情。

◆關鍵詞:戀愛心理;情感失范;性心理;戀愛道德觀

一、引言

戀愛及戀愛心理,中西方學者都各有解讀。英國心理學家藹理士曾說:“戀愛是一種吸引的情緒與自我屈服的感覺之和,其動機出于一種需要,而其目的在于獲得滿足此種需要的一個對象”;恩格斯曾說:“戀愛是人們彼此間以相互傾慕為基礎的關系”;我國心理學家黃希庭認為:“男女雙方培養愛情的過程稱為戀愛,處于戀愛狀態的男女會產生強烈的互相傾慕”。

現今,各高校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戀愛及性心理問題。專職心理老師提供戀愛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調試戀愛心理困惑,樹立正確戀愛觀,積極處理戀愛與性心理、學業之間的關系;對戀愛受挫的學生,用共情和積極關注等心理咨詢技術,緩解失戀受挫引發的痛苦,走出陰影,重新擁抱校園生活。心理教學方面,要將戀愛與性教育相融合,提高性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性教育是戀愛觀教育中的重點內容,高??梢酝ㄟ^講座、授課等形式來普及相關知識。

二、大學生戀愛受挫引發的身心壓力及處理對策

現今時代,高校對大學生校園戀愛持越來越開放、包容的態度,整體教育環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大學戀情呈低齡化的增加趨勢,且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有數據顯示80%的初戀都在大學時期,僅30.86%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未談過戀愛。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戀愛的目的不是為結婚,只為追尋戀愛的感覺,更有甚者只是緩解寂寞而戀愛。隨著性行為的增加,給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尤其女生造成了較重的心理負擔,感覺自己為愛情付出了太多而沒有結果。由此,戀愛問題引發的心理問題也頻頻發生。

高校心理咨詢中,有相當一部分求助者是因為戀愛受挫、失戀、對象劈腿而求助。所以,加強大學生戀愛觀和婚姻觀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愛情的本質是圣潔、美好的,它以婚姻締結為最終目的,?以心理、性生理成熟為前提,?以心心相映、兩情相悅為感情基礎,以事業和生活相互理解、支持、同甘共苦為主要內容。愛情具有恒久性、專一性和責任性的特點,心理老師在闡述愛情時,應通過深化愛情本質,讓學生明白,?愛情不僅僅是互相喜歡,更應該是責任和義務的有機結合,在享受愛情權利時也必須承擔義務,使雙方都盡到責任,通過愛情共同進步,互相成長,使愛情成為增加自身努力的動力,為實現人生價值拋磚引玉。

三、戀愛中的性心理不成熟給大學生造成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有調查顯示,陷入熱戀的大學生中有至少一半的群體發生了性關系,這當中包括同性戀群體,說明在戀愛中,大學生因為心理、生理不夠成熟,一時激情容易做出沖動性行為,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如果沒有合理避孕,會給戀愛中的男女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在校園文化越來越開放的當下,男、女生的性行為,只要雙方自愿,社會一般持包容態度,但正因為這樣,很多同居在一起的女大學生擔心自己懷孕,很多男生擔心自己感染艾滋病、性病等問題。有句話說“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充分說明了熱戀階段的情侶由于激素分泌的刺激,其理性分析能力在激情狀態下易受抑制,對行為后果不能做出正確預見,因此,容易為了滿足一時激情而沖動行事,甚至不采取避孕措施等情況,卻無法承擔后果和責任。

由此可見,對大學生的性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由于,很多學生存在性認識偏差,部分學生過于刻板、無知,認為接吻等親密接觸就會懷孕、或染病;也有部分學生崇尚性開放,濫交,性生活不檢點,從而引發艾滋病、性病的風險。面對大學生的種種性心理問題,心理老師應該在充分尊重、理解的前提下,為學生開設性教育專題講座,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戀愛中尊重對方,減少傷害。同時要讓學生領悟到,人類的性行為不僅是生理沖動,更是一種有責任的社會行為,受到社會規范的制約。個體從性成熟到性需求的滿足,其間必須有合法婚姻的保護。

四、戀愛過程中人格不獨立而造成的心理壓力及應對策略

人格是個體在先天生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而持久的心理行為模式。戀愛過程中,因為大學生還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物質基礎,不能很好的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在經濟上、感情上還需要父母的支持。同時,心理行為模式也尚不成熟,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決斷,不能自立自強,也不具備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遇到問題容易出現心理學上的“戰或逃”反應,未能完全勝任戀人角色,這些問題也給大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

作為心理老師,我們需把學生的戀愛教育與人格教育融合起來。戀愛心理與人格特點是既兼容又制約的關系,戀愛心理狀態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個體的人格健康水平。因此,個體擁有什么樣的人格特質就易出現什么樣的戀愛行為,人格是否發展成熟又直接影響戀愛心理的發展水平。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因結合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價值觀、道德意識、意志品質、心理調節力、社會適應力、性別角色等多方面的深化教育,提高戀愛雙方心理素質,使個體心理的發展能夠在正確價值觀和道德意識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自我調節,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

五、“00后”大學生戀愛指導建議

1.“00后”男、女大學生目前是大學群體的主力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在新千年之后的飛速發展,這一批在校學生普遍成長環境較“70后”“80后”“90”后寬松自由,經濟條件也大為改善,很多學生出生在驕縱、優渥的家庭環境中,校園中出現了一大批“公主”和“少爺”的“盛況”,這部分學生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較為薄弱,成長過程基本沒有經歷風雨;成長環境的百般呵護也使“公主”“少爺”養成了較強的依賴性,在家靠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壓力生活模式,戀愛之后,慣性使然,就轉而依賴男、女朋友,甚至出現了“吃軟飯的行為”,什么事都喜歡等、靠、要、黏;部分女生熱衷戀愛攀比和拜金,認為有錢就代表一切,從而影響了校園的戀愛風氣,這部分群體談戀愛時只知索取,不懂付出,責任意識薄弱,“劈腿”行為頻發等問題,使校園戀愛氛圍堪憂。偉大教育家弗洛姆曾說:“假如我因為不能自立而依附于他人,他或她可能是一個救命恩人,但這種關系不是一種愛的關系。相反,獨立能力是愛的能力的條件”。所以,學校和家庭需一起努力,培養大學生人格獨立性,樹立正確戀愛心理,使學生能夠尊重、勇敢、真誠、有紀律的愛他人。

在學校心理教育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也刻不容緩。通過性教育專題等講座,彌補基礎教育的不足,讓學生通過聽課的形式,明晰地了解性知識,做到自尊、自愛。同時,鼓勵戀愛受挫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認識愛情的本質,對失戀進行合理歸因,走出戀愛困境,達到內心整合;對于身心狀態嚴重受損的學生,及時進行危機干預,避免產生“自殺”等過激行為;同時,營造積極陽光的校園氛圍,因為大學生正處于熱血沸騰、精力旺盛的時期,學校應多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適度轉移注意力,并通過集體活動領悟與異性交往之藝術。

2.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大學生戀愛心理不成熟與其家庭教育密切相關,不論是“公主病”還是“媽寶男”歸根結底都是源自家長有失偏頗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正如分析心理流派阿德勒提出的:“被寵壞的小孩所受的教育會使他們希望自己的期望就是律條,無須努力,就會受到重視,一旦遇到瓶頸,他們的唯一解決途徑就是:依靠他人的幫助”。這種不良家庭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孩子始終心智不成熟,不能成為命運的掌控者,不能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成熟的戀愛素質,從小就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3.社會風氣的影響也對大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年輕人普遍易接受新生的流行事物,新媒體、網絡、微信推送中一些不良媒體,為博眼球不斷宣傳拜金、顏值、不勞而獲、物質至上主義,易給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對樹立正確戀愛觀帶來阻力。因為,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未完全定型,心理發育并未完全成熟,極易被社會流行風氣裹挾,無形中將這些觀念植入自己的愛情觀中,對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新媒體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價值觀,傳播積極、向上、正面的思想能量,使大學生在關注新媒體的同時能夠吸收積極的養分,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優秀青年。

六、結束語

愛情是偉大而甜蜜的,“愛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能力”。當代大學生需正確對待愛情,培養健康戀愛觀,深刻認識愛情本質,努力創造美好幸福的愛情。同時,需提升戀愛心理健康,在愛情中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從而獲得愛情甜蜜、家庭美滿雙豐收。

參考文獻

[1]李游.“90后”大學生戀愛心理研究綜述[J].學生管理,2015.

[2]張瑞杰.大學生戀愛心理不成熟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3]馮曉艷.大學生戀愛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

[4]李艷玲,任意.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性心理的調查研究[J].才智(創新教育),2017.

[5]趙洪偉,董玫玫.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性心理的調查與分析[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6.

[6]田瀾,王海燕,劉小龍.大學生戀愛心理困惑及教育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2.

[7]賈曉明.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J].中國青年日報,2013.

[8]朱理哲,劉韌,朱雄.學習建立親密關系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問題及調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0.

作者簡介

蔡本瑜(1989—),女,湖南長沙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心理危機干預等相關工作研究。

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20JJ5622)。

猜你喜歡
性心理
健康中國背景下老年人性生理、性行為和性心理研究的現狀
心理護理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及負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3—6歲幼兒性發展的年齡特點
卸下青春期的罪惡感
為什么別人總是盯著我
從社會學視角淺論老年期性心理
廣州市部分高校大一學生性心理和性行為的現況調查
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性心理
淺談青少年性心理網絡色情問題凌浩
初中生性敏感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