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動脈血栓栓塞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2020-09-30 10:18尼瑪張云桃小巴桑普布卓瑪史丹丹白瑪央金楊麗史興亞次卓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
關鍵詞:臥床二聚體肺動脈

尼瑪,張云桃,小巴桑,普布卓瑪,史丹丹,白瑪央金,楊麗,史興亞,次卓嘎

(拉薩市人民醫院,西藏 拉薩)

0 引言

我國平原地區肺動脈血栓栓塞的相關報道較多,其影響因素也相對明確,但對于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影響分析報道較少。加上高原西藏地區普遍海拔較高,氣壓較低以及環境因素導致我國人民肺動脈血栓栓塞病癥的頻繁出現。確定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影響因素,對確認患者早期的治療方案以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作用[1]?,F選取39例肺動脈血栓栓塞進行研究,并選取39例平原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產生肺動脈血栓栓塞的臨床特點和影響因素,有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9例肺動脈血栓栓塞進行研究,分為觀察組,另選取39例平原地區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 18例,年齡 36~64歲,平均(49.84±4.62)歲,海拔位置1200~2300 m,平均(1796.72±234.71)m;觀察組男性 19例,女性20例,年齡40~71歲,平均(51.79±4.90)歲,海拔位置3500~4000 m,平均(3652.61±135.45)m。對比患者各項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血栓栓塞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和治療進展》中肺動脈血栓栓塞的診斷標準;②患者意識清晰,可協助進行指標調查;③知情條件下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具有2~3個月的抗凝藥物使用史;②高原居住時間<1年者;③合并精神功能障礙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統計患者各項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民族等,年齡可分為 30~49歲、50~69歲;臥床時間分別為>3 d、<3 d;血常規檢測包含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水平分為 >5.5×1012/L、≤5.5×1012/L;血紅蛋白水平分為 >180 g/L、≤180 g/L;D-二聚體分為 >12000 μg/L、≤ 12000 μg/L[2];下肢靜脈血栓以彩超檢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進行評估[3],低氧血癥診斷為:室內空氣吸入氧濃度為21%、血氧分壓<80 mmHg。

1.3 觀察指標

統計觀察兩組患者的差異,分析肺動脈血栓栓塞產生的各項危險因素以及臨床特點。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分別應用t、χ2檢驗,并以回歸分析法Logistic進行分析,根據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在單因素和多因素中的影響因素分析,患者紅細胞水平、紅血蛋白、D-二聚體、下肢靜脈血栓、低氧血癥、臥床時間、肺源性心臟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產生肺動脈血栓栓塞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紅細胞水平>5.5×1012/L、血紅蛋白>180 g/L、下肢靜脈血栓、D-二聚體>12000 μg/L以及臥床時間>3 d是產生病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表2。

3 討論

肺動脈血栓栓塞患者的病癥表現通常和平原患者無明顯差別,但由于特殊的地形以及低氣壓影響,又具有一定的特性,其呼吸困難以及胸痛的現象較平原地區更高,呼吸困難主要受低氣壓影響,因此紅細胞增多的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較高的占比,并且可能伴有低氧血癥。若在此基礎上伴栓塞癥狀,則呼吸困難的發生率會顯著提升[4]。胸痛可分為胸膜性胸痛和心絞痛,患者的肺動脈高壓通常高于平原地區,可通過心臟指標進行觀察,患者的肺動脈高壓會促使右心室壁張力增加,從而導致右心室壁缺血引起胸痛。因此,對于高原肺動脈血栓栓塞的觀察,應在呼吸困難以及胸痛表現上進行密切觀察。另外患者D-二聚體情況的診出率與平原地區相近,可通過D-二聚體的檢測對高凝狀態和血栓情況進行診斷[5]。

本文通過選取39例肺動脈血栓栓塞進行研究,并選取平原地區39例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得出結果:單因素分析中,紅細胞水平、紅血蛋白、D-二聚體、下肢靜脈血栓、低氧血癥、臥床時間、肺源性心臟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產生肺動脈血栓栓塞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紅細胞水平>5.5×1012/L、血紅蛋白>180 g/L、下肢靜脈血栓、D-二聚體>12000 μg/L以及臥床時間>3 d是產生病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當患者紅細胞水平>5.5×1012/L、血紅蛋白>180 g/L、下肢靜脈血栓、D-二聚體>12000 μg/L以及臥床時間>3 d時具有產生高原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可能性,患者在日常護理以及病癥預防時需要根據以上指標進行定期診斷,減少病癥的發生率。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單因素影響分析[n(%)]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多因素Logistic影響分析

綜上所述,患者日常預防中需以紅細胞水平≤5.5×1012/L、血紅蛋白≤180 g/L、預防下肢靜脈血栓、D-二聚體≤12000 μg/L以及臥床時間≤3 d為標準進行肺動脈血栓栓塞的預防,護理人員也應根據該指標進行各類病癥的護理調整。

猜你喜歡
臥床二聚體肺動脈
肺動脈分支起源異常的產前超聲篩查與診斷
一種可升降臥床病人半自動轉運車的研究與設計
家有臥床老人,如何預防壓瘡
牛繁殖、飼養、臥床精細管理七法
降鈣素原、D-二聚體聯合SOFA評分對膿毒癥預后的評估價值
VIDAS 30熒光分析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的性能驗證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合并肺動脈高壓研究進展
臥床患者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研究
不孕癥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變化與妊娠結局
81例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臨床診治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