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中國傳統治國之道及其治理效果

2020-10-09 11:07夏慶宇弓麗娜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治國理政治理中國

夏慶宇 弓麗娜

【摘? 要】通過考察中國傳統治國理論及實踐可以發現:在理論方面,中國傳統治國之道能夠涵蓋西方國家的主要的國家治理理論,而且中國傳統治國思想擁有西方國家不具備的獨特內容;在實踐方面,中國傳統治國理政實踐的效果并不弱于當代西方國家治理實踐的效果。增強文化自信,發揚中國傳統治國思想中的積極因素,不僅有助于中國社會更加趨于和諧、穩定,而且有助于中國成為更加受國際社會贊賞和欽佩的文明國家。如果在未來有更多國家重視和學習中國傳統治國之道,那么中國傳統治國思想將為人類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探索作出巨大有益貢獻。

【關鍵詞】治國理政;治理;管理;中國;傳統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敝挥懈钊氚l掘和繼承中國傳統,才能守正創新,繼往開來。中國傳統治國之道,能夠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當前及今后的國家治理實踐提供一定啟發。

1.中國傳統治國之道的演變歷程

近代以來的中國,在西方強大的攻勢下,逐漸放棄了傳統的文明樣式,積極學習西方的社會制度。許多中國人已經忘卻中國的傳統生活方式是怎樣的,不知道中國傳統文明是什么?,F代的中國有必要從傳統文明中汲取養分。中國傳統的治國之道也值得加以研究和再評價。

如果從宏觀上分析,那么從古至今中國奉行的主要治國之道的演變歷程,發生了以下五個階段的變化。在春秋時期之前,中國早期政權推崇的學說是河洛哲學。進入戰國階段之后,中國主要的學說是儒、道、法三家,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治國之道。南北朝起,中國王室推崇的思想體系出現新的三足鼎立局面(佛、道、儒),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近代史開端之時。在近代,中國遭遇到西方國家侵略后,西方推崇的治國學說連同科學、基督教進入中國,對中國傳統治國之道的地位構成沖擊。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在中國的地位逐漸上升。

2.中國傳統治國之道的主要主張

2.1法家的治國之道

法家主張依法治國,所謂依法治國,主要內涵是:第一,政府預先明確規定禁止民眾做的事項,并連同懲罰措施一起向民眾公布。第二,在執法時一視同仁。這些精神與西方現代法治的精神是一致的。

有些人認為:與西方現代法治相比,中國古代的法家——例如商鞅——在當時所主張的刑罰過于暴虐。事實未必如此。例如,假設中國古代的法家在治國時規定犯一個小罪即處以死刑,這看起來過于嚴格,但政府已經規定得如此嚴格、如此明確,還有人以身試法,那么這個人被處于死刑難道不是他自己選擇的嗎?只要在執法時一視同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么法治其實是公平的,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也是有效的。

中國古代的法家的存在,可以證明:西方的法治思想,中國古代早就有了,而且一直在用,只不過中國古代并不僅僅依賴于以法治國,中國古代政府普遍認為法治只是治國的手段之一。

中國古代的社會治安,并不比當今的美國差。許多現代中國人頗為推崇法治,主要是因為美國實行的是法治,而且美國的社會秩序似乎也不錯。但是,如果美國沒有警察、法庭、監獄、多如牛毛的法律規定,美國的社會秩序會怎么樣,就很難說了。警察、法庭、監獄、立法都需要政府投錢,而有關資金來自百姓的納稅,因此西方國家的法治在本質上就是百姓花錢買平安。與此相反,古代的中國是沒有警察的,衙門的巡捕只是在有人告狀時才負責提審、追拿人犯,中國古代的巡捕不需要像美國警察那樣整天在街上巡邏、維持治安。中國的警察制度出現得很晚,是袁世凱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后在天津首先建立的。1901年的《辛丑條約》規定:中國軍隊不得進入天津。為了維護中國對天津的主權,袁世凱向慈禧提議:清政府學習引進西方的警察制度,派中國警察進入天津,代替軍隊作為中國主權的象征。古代的中國,由于除了法家的治國之道之外還有儒家的治國之道,因此社會秩序遠比現在的美國好,不需要警察。

另外,有人認為中國法家主張使用權謀,這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的黑暗,他們認為西方政治是透明的,西方人不使用權謀。這種看法,在如下的推理面前顯得難以成立:如果認為美國人比中國人聰明,那么就應該認為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擅長權謀;如果認為美國人不比中國人聰明,那么中國就沒有必須要向美國學習了。二者必居其一。

2.2儒家的治國之道

儒家提出了法家沒有提出的或者說不重視的以德治國的理念。中國古代政權,并不排斥以法治國,但往往在以法治國之余還實行儒家的以德治國。其實,中國傳統儒家的治國主張主要有三個方面,除了以德治國之外,還有以禮治國、以恥治國。例如《大學》里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段話表明,儒家認為每個人注重控制自己的心意,就會有道德修養,有道德就會有禮貌,有了禮貌,社會秩序就好了。

儒家的獨特治國之道,對確保社會秩序非常有效,但容易導致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果德、禮不相符,禮就是虛假的。如果禮的要求高過社會實際道德水平,禮治可能會壓抑人性,進而導致人性的扭曲。

德、禮二者,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即道德不等于禮貌,有些有禮貌的人內心是陰暗的,有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舉止是隨意的。

通過提升個人道德修養來實現社會秩序良好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按照這種思想治國時中會出現一個問題,即人會被迫裝出有道德、有禮貌——簡言之,盡管社會秩序得到了保證,但人有可能變得虛偽。這個問題的具體產生過程:儒家提出人人應該有道德、有禮貌、有羞恥之心,就會形成一種人人有禮貌的社會風氣,屆時,一個人如果表現得自私、粗野、無禮就會被其他人鄙視,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每個人在社會中都必須表現得很有禮貌、道德高尚。這個過程的實質是在以恥治國,即讓每個人覺得自己如果作出沒有道德的事會招來別人的恥笑,從而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必須認識到:并不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都會自覺自愿地保持較高的道德情操,但由于儒家治國理論所推動形成的整個彬彬有禮的社會環境,有些人不得不壓制自己的自私、粗野的內在沖動而表現得有禮貌,這就會導致某些人的虛偽化。

由于中國古代的治國理念比西方豐富,因此在正常的和平時期中,中國古代的社會狀態比西方國家的社會狀態更加和諧。

然而,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于1840年打破了中國人寧靜的傳統生活之后,一部分中國人開始對中國的優秀的傳統產生懷疑,最終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拋棄了傳統生活方式,又難以完全采用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中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傳統、文化習俗等方面都與西方人存在重大區別),因此在近代的發生了西化的中國,出現了古代中國并未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子女不孝敬父母、夫妻頻繁爭吵,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會被鄰里唾棄;又如在大街上兩個陌生人會因為一點小摩擦而爭吵起來,而在中國古代,推崇禮儀的古人在發生小摩擦時一定會首先向對方道歉,更不會口出惡言。因此,不應將近代之前的中國社會看得一無是處,甚至應當對傳統的中國給予重新認識,應當從與中國古代的對比中尋找近現代中國的一些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

3.2中國傳統治國之道并未導致中國落后于西方,導致西方國家在近代屢屢戰勝中國的主要是工業

通常認為:在近代史發軔之際,中國屬于封建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封建社會是一種落后、封閉、腐朽、壓抑甚至野蠻的社會,情況是否真地如此呢?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是一無是處的嗎?近代之前,即未受西方工業文明影響之前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的?通常,大家會覺得封建時代的中國是文化上愚昧、科技上落后、政治上黑暗、經濟上停滯不前的。但事實是否真地如此?

我們可以看看西方人是如何評價近代之前的中國的:

在政治方面,在1837年,也就是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美國外交部的文件指出:“他們(指中國清朝)政府的古老的根基和美國政府的根基同樣是人民的意志……可以通過他們所尊崇的詩人和作家之口對他們說這樣的教誨和警言:子庶民。民為貴、君為輕。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王者受命于天,天意乃系之于民?!庇纱丝梢?,在清朝時期,美國政府承認:中國政府的基礎是人民的意志,即民意,因此古代的中國就是民主社會,古代的中國的政治并不完全是壓抑、黑暗的。這里涉及到帝制與民主制孰優孰劣的問題。人們通常認為:皇帝制是野蠻的,民主制是先進的。不能籠統地這樣下結論。一種政治制度是否優秀,主要的判斷標準應該是:這種制度能否給人民帶來福祉?!案l怼卑ǎ赫畏€定、政府的決策正確并且執行得力、政府不與人民爭利、政府不欺壓人民。如果留意觀察就會發現:西方民主國家中存在違背人民的福祉的現象。例如美國人民走上街頭抗議、法國黃衫軍游行示威正是因為抗議者認為自己的福祉受到本國政府的侵害。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中國古代的政府是不能保障人民的福祉的,那么這么多中國人都是哪來的?在君主制國家,整個國家都是皇帝家的,皇帝能不愛自己的國家嗎?在西方民主制國家,整個國家不是總統的,總統只是“打工”一陣子,這樣一來總統會像愛自己家一樣愛國家嗎?

在經濟方面,美國學者指出:“在大部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1820年,中國經濟約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和現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所占的比例相當?!庇纱丝梢?,古代的中國在經濟上并不落后,古代中國在全世界中的經濟地位相當于現在的美國在世界中的經濟地位。直到鴉片戰爭爆發之時,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仍為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如果古代的中國是落后的、腐朽的,能夠取得這樣的經濟成就嗎?由于中國古代是輝煌的,因此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在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頭號強國,目前我國距離這一地位還很遠,因此每個當代中國人都需要為中國的復興而努力。如果中國再度成為世界頭號強國,那么每個中國人走到世界各地都可以揚眉吐氣。

在國際地位方面,1837年的美國外交部文件指出:“從非常遠古的時候開始,中國在其鄰國中一直占據著文明和權力的最高位置,它與鄰國的關系也因此一直是尊和卑的關系?!痹诠糯?,中國周邊的民族普遍以中國為宗主國,向中國進貢,承認中國的天朝上國地位,這一點得到了美國外交部的文件的確認。因此在古代,中國的國際地位比近代的中華民國高,所以不能認為中國古代是落后的。

在社會發展方面,1837年的美國外交部的文件指出:“中國在很多重要方面都比歐洲先進得多?!?/p>

在綜合國力方面,1837年美國外交部的文件指出:“要承認中國人具有自豪感或愛國心,他們的國度是一古老、廣袤、富饒、人眾和光輝燦爛的帝國;要承認從構成偉大民族的所有因素來考慮,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能在所有方面與其對手(指中國清朝)爭競短長?!?/p>

在認識了古代中國之后,還可以具體地考察一下:清朝是否在鴉片戰爭之前落后了?

在領土面積方面,清朝極盛時期國土總面積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即便是在清帝退位之時,清朝的國土面積比前面的明朝和后面的中華民國都大,因此在領土這一點上,清朝為中國做出了貢獻,在中國歷朝歷代中,清朝的國土面積僅小于元朝。與明朝相比,清朝對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地區的實際管轄大大強化,為這些地區納入新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

在人口方面,清朝時中國人口為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清朝在乾隆時期人口已經達到3億,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1851年,人口達到4.3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中國的人口有所減少,但到清帝退位時,清朝的人口仍在4億以上。在2018年,美國的人口為3.27億??梢韵胍?,在清朝的生產力水平下,能夠養活4億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有人認為,乾隆與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是同一時代的人,但是華盛頓比乾隆偉大得多。事實真地如此嗎?華盛頓管理的美國人口約為300萬,乾隆管理的中國人口為3個億。華盛頓與乾隆沒有可比性。

還可以將清朝與英國對比,“據統計,維多利亞女王的伊斯蘭教和其他非基督教的臣民不下一億三千萬。如果加上印度的聯合邦和附屬邦,大概將近二億三千萬人”。英國在近代通過對外侵略,建立了“日不落帝國”,但英國的所有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還是遠遠少于清朝的人口。那么,清朝是如何養活這么多人口的呢?

在經濟方面,清朝時期達到了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巔峰。清朝通過鼓勵墾荒、減免賦稅,使中國的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增加,從而導致人口增加,人口的增加又會導致耕地面積的增加,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并未停滯不前,中國只是一直在沿著傳統的農業文明道路前進。而與此同時,西方突然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工業文明。工業文明是殺人的利器,工業文明成為清朝在對外戰爭中失敗的誘因。這種失敗不是清朝之過,不是中國傳統文明之過,可以說是歷史對中華民族的一種捉弄。

科學和工業是不是文明?只有道德高尚才是文明,科學制造的武器是野蠻的。在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好似一個書生遇到拿著先進武器的強盜,書生被打敗是自然的,但書生被打敗并不可恥,強盜的勝利也不光榮。

4.結語

古代中國擁有一種自創的、獨特的文明形態,古代中國的生活方式與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與因為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而放棄了傳統生活方式的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古代中國的生活方式的許多內容比西方現代生活方式更加文明。中國古代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古代的主要學派的治國主張塑造的。而中國傳統的治國之道及社會形態最終是由中華民族的客觀特點塑造的。在近代,東、西方文明相遇了。通過與西方對比,可以更明確地發現中國民族相對于西方人而言的特質:

中國人的身體對自然界的變化更加敏感(例如西方人不會得風濕、西方婦女生育后不用坐月子),可以說中國人的身體與自然界的統一性更加明顯,中國人的身體與自然界是更加相通的。因此,中國人對自然的觀察更加細致。例如,中國人發明了二十四節氣,這一發明表明中國人能夠感受到:每半個月的時間,就會使人生活的外在環境發生能夠覺察得到的改變。由于中國人的這種特點,中國古人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而且中國人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有統一的規律的。這些觀念都是西方沒有的,這就決定了中國古代的治國之道比西方的治國之道更加關注、更加追求整個社會的和諧。中國古代的文明形態更能代表人類正確的生活方式:追求心靈的寧靜、行為的優雅、社會的和諧、世界的和平、堅持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勞動果實。

而西方文明認識不到人與自然是相通的,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征服其他民族、利用其他民族為目標,因而破壞了自然和國際社會,最終危害的是人自身。

近代以來,西方侵略者進入中國,西方文明也對中國造成影響,導致中國發生了:人體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價值觀念的變化、發展道路的變化、社會形態的變化。這些變化是使中國變好還是變壞了?值得思考。

終有一天,全世界的人們會認識到:農業文明比工業文明更加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因為農業文明能維持人類與自然的持久和諧或者說可持續發展,而工業文明對人體和自然環境的改變都值得警惕。因此,盡管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傳統文明似乎徹底敗于西方文明之手,但在未來兩種文明誰最終將勝出,還是未知數。

參考文獻

[1]夏慶宇.論中華文明歷史演進的幾個階段及其發展邏輯[J].長江論壇,2018(1):80-86.

[2]夏慶宇.論中華原生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本質[J].淄博師專學報,2018(2):52-57.

[3]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1.

[4]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5]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6]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鴉片戰爭與林則徐史料選讀[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8.

[7]【美】羅伯特·勞倫斯·庫恩.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468.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視域下我國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20YJA710009)。

作者簡介:夏慶宇(1981.4-),男,遼寧鞍山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主要矛盾、反貧困。

弓麗娜(1980.3-),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反貧困問題。

猜你喜歡
治國理政治理中國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成就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歷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習近平“治國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架構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