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教育探究

2020-10-09 11:07劉光照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互聯網+時代

劉光照

【摘? 要】“互聯網+”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當前的高職思政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忽視“互聯網+”教育背景,機械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們灌輸理論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還有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沒有挖掘豐富的網絡資源,沒有切實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同樣限制了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立足此現狀,教師在實施高職思政教育的時候,要以“互聯網+”為背景,多樣策略地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教育

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互聯網+”教育的實現。當下,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教育時代,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離不開信息技術。但是,當前的高職思政教育在“互聯網+”時代,卻遇到了諸多問題,阻礙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影響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下面,筆者聯系高職思政教育經驗,詳細介紹“互聯網+”時代下,該課程存在的教學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具體分析思政教育途徑,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借鑒。

1.“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職思政教育的實施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有效地把握“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仍在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阻礙了教學改革的發展。部分教師受到自身信息能力的影響,沒能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同樣阻礙了思政教學的有效實施??v觀思政教學,當前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忽視挖掘網絡資源

新的教材觀要求教師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應用多樣途徑,挖掘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思政教育是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教材具有滯后性。這就更需要教師動態地挖掘教學資源。網絡資源豐富,且更新換代速度快。但是,部分思政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仍在以教材為中心,機械地灌輸教材內容,忽視挖掘網絡資源,導致學生們獲取的知識存在落后性,影響了學習效果。

1.2忽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們,便于學生們借助網絡渠道,成為思政學習的主人。事與愿違,在當前的高職思政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仍在指導學生被動學習,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1.3忽視展示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是信息技術在高職思政教學中的具體體現。課件,具有直觀性,符合高職生的思維發展特點,便于學生以課件為工具,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但是,在當前的高職思政教學活動開展中,部分教師受到信息素養的限制,直接將教材中的內容搬到課件上,在課堂上,播放課件。如此教學,與閱讀教材別無二樣,難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難以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甚至因為課件使用方法不當,白白地浪費了教學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1.4忽視與學生網絡互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驅動著教師打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引導學生們以網絡為平臺,與教師、與其他學生多元互動,通過積極互動,實現學習發展,提升學習效果。在高職思政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網絡互動是少之又少的。某些教師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組織教學,已是不錯的做法,利用網絡渠道延伸課堂,無從談起。

2.“互聯網+”時代高職思政教育的途徑

要想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在實施高職思政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

2.1充分挖掘網絡資源,提升思政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將生活作為教學載體,從生活中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思政課,是與現實密切聯系的學科,教學活動的實施,旨在使學生們通過掌握思想政治基礎內容,建立政治認同感,有效地體驗社會生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此,筆者在組織思政教學的時候,會打破教材和課堂的限制,利用網絡渠道,搜集多種多樣的思政資源,借此實現教學內容的為豐富,同時使學生們切實把握“真實”的思政內容,為參與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此外,通過挖掘網絡資源,教師的用網意識和用網能夠力將得到提升,為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組織思政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2.2加強自主學習,發揮微課在思政教學中的輔助實效

學生是思政教育活動的參與主體,學生是否能進行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思政課教學質量?!盎ヂ摼W+”時代,信息技術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工具。而且,一線教育工作者借鑒國外信息化教學經驗,引入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微課為載體,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們在微課的輔助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探尋新知,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做好課堂學習準備,為提升課堂學習效果打下堅實基礎。思政課教學的實施,同樣需要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驅動學生們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例,這節課涉及到的內容較為繁多,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在短暫的課堂時間的影響下,學生們是難以面面俱到掌握所學的。為了解決此問題,筆者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先以生態文明體制為中心,圍繞背景、原理、過程以及國家政策框架這些內容,錄制微課。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則將錄制好的微課利用網絡平臺發送給學生們,鼓勵學生們自主下載、觀看。為了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針對性,筆者還要求他們一邊觀看微課,一邊閱讀教材,找出與微課相關的信息,梳理、整理基礎內容。如此應用微課,不僅使其發揮了輔助教學的功能,還驅動了學生自主學習,一舉雙得。

2.3著力打造課件,加強其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展示功能

課件,具有圖文結合的特點。高職生,形象思維較為發達,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地借由直觀事物,探尋知識內容,實現對所學的理解。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組織思政課教學的時候,要切實地打造課件,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同時使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課件輔助下,建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2.4積極實施網絡互動,把思政教育落實到實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活動?!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教學便利,輔助教育工作者借助網絡,打破課堂教學限制,在課前、課后等階段,在網絡上與學生積極互動,或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或解決學生遇到的學習問題,使學生們通過師生互動,提升學習效果。思政教育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活動,引導學生扎實掌握思政內容,需要教師切實地與學生進行多樣互動。

一般情況下,筆者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后,會利用網絡渠道,就課堂學習所得、學習困惑等,與學生進行溝通,鼓勵學生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和學生們集體討論這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彌補他們的課堂學習不足,提高學習效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驅動著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組織教學活動。立足高職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需要教師挖掘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著力打造課件,實現網絡互動,借此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忠.“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4):100-101.

[2]李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初探[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20(06):85-87.

[3]楊姝琛.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八颊n”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06):48-51.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互聯網+時代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