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的培育

2020-10-12 14:06肖綱領
職教通訊 2020年8期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倡議工匠精神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對應用型高校培養工匠人才提出了實踐技能、工匠精神、國際素養和創新能力的要求。立足“一帶一路”倡議,當前應用型高校在培育工匠人才方面存在辦學定位不夠明確、工匠精神理念未完全確立、課程設置不夠健全和校園文化氛圍不強等問題,建議從明確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強化人才培養的工匠精神理念、優化復合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和營造工匠人才培育的校園文化等方面加以強化。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國際化素養;應用型高校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2018年度“晨光計劃”人才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養成的媒介促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8CGB10);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蒲袌F隊項目“世界技能大賽研究”

作者簡介:肖綱領,男,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19級博士研究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蒲刑幹v師,上海出版傳媒研究院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4-7747(2020)08-0016-07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于2015年3月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及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通過的《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使得“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國際共識。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涉及技術合作、資源配置和文化交流,人才是其核心,人才教育是其基礎[1]。2016年,《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教外〔2016〕46號)規定,“培養大批共建‘一帶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線各國實現政策互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2],對高校通過人才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同時,高校人才培養的應用導向逐漸凸顯。2015年10月,《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圍繞“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并明確了“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等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3]。國務院于2019年1月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更是提出了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4]的要求。從政策走向來看,未來將有較多高校走應用型發展道路。在這種背景下,探究應用型高校如何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支撐,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對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養提出的時代訴求,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應用型高校與工匠人才的內涵

(一)應用型高校的內涵

在已有研究中,我國高??梢苑譃椴煌悇e,如:根據承擔的研究與教學職能比重分為研究型、教學型、研究教學型和教學研究型四類;根據“是否設有研究生院”和“取得本科學歷授權的時間”兩個維度,分為第Ⅰ類、第Ⅱ類和第Ⅲ類三類;以人才培養的類型為標準,分為學術型大學、應用本科型高校和職業技術高校[5]。而根據《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17〕3號)的規定,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可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型。其中,應用型高等學校主要從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以上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并從事社會發展與科技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本科層次高校屬于研究型和應用型系列,高職高專院校則屬于職業技能型系列[6]。

從上述這些學者的觀點和政策文件對高校的分類來看,關于何為應用型高校缺乏共識。將高校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盡管有其合理性,但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也應屬于應用型的范疇。上海地區高校的二維分類中的一維為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和應用技能型四類[7],其中,應用技能型就是指高職院校?;谶@種分類,應用技術型、應用技能型高校屬于應用型高校;而應用研究型高校則是研究型高校與應用型高校的混合類型,很難說是完全的應用型高校。在本研究中,應用型高校的概念屬于廣義的范疇,即包括應用技術型和應用技能型高校,應用技術型高校為地方本科高校,通常無博士點或博士點較少,應用技能型高校則指高職院校。

(二)工匠人才的內涵

應用型高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通常包括應用技術型人才和應用技能型人才。已有的這種對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主要凸顯的是技術或技能層面,而隨著國家“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應用型高校僅僅滿足于人才培養的技術或技能方面,將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在本研究中,工匠人才指在滿足技術或技能要求的基礎上,具有工匠精神和素養的人才。筆者曾提出,高職院校應培養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強調這類人才應該具備較強的工匠素養[8],因此,就應用型高校來說,將其定位為培養工匠人才更為合適。也即,培養工匠人才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這類人才既具備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同時具備創新創業、國際化等素養,此人才培養定位更有利于概括這類高校人才培養的內涵。

二、“一帶一路”倡議對應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提出的時代訴求

“一帶一路”倡議是當前國家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方略,其精準落實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梢哉f,真正具有復合能力的人才,將是決定“一帶一路”倡議能否取得實質成效的關鍵?!督逃筷P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教外﹝2016﹞46號)就對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要求[2]。應用型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具有高等性、應用性、區域性,在“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實施的背景下,這類高校理應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耙粠б宦贰背h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以下四點時代訴求。

(一)“一帶一路”倡議要求應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實踐技能

應用型高校不同于學術型高校,最重要的體現就在于其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的突出特點就是重應用、強實踐[9],實踐性是應用型人才的五大基本特征之一[10]。如果說應用型高校的人才應該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那么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所培養的工匠人才將通過自己的技能水平,為“中國制造”的崛起和產業的轉型升級作出應有的貢獻?!耙粠б宦贰背h對高校提出了多種類型的人才需求,但無論哪種人才,只要是應用型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就應該具有扎實的技術和技能,這是應用型高校辦學的基石。因而,技術與技能服務將是我國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最基礎的著力點。

(二)“一帶一路”倡議要求應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工匠精神

對于工匠人才而言,工匠精神是其最核心的素養。近年來,工匠精神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許多重要場合多次提及的主題;2016—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四年將工匠精神寫入其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的要求[11]。工匠精神是內隱于工匠人才的一種品質,蘊含著嚴謹專注的職業態度、敬業愛崗的道德情操,以及精益求精的職業情懷,是應用型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的價值支撐[12]。工匠精神與工匠人才具有相互強化的關系[13]。工匠人才較普通的技術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他超越了簡單的技術或技能的概念,強調在技術或技能基礎上的工匠精神。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制造”生產的產品,需要體現工匠精神,而簡單的技術或技能融入不足以贏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可。同時,工匠人才所具有的工匠精神不僅有職業技術內涵,還有社會政治意涵,它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精神、工人階級的先進精神以及社會主義的建設精神[14]。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要求應用型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工匠精神,以賦予其匠人品質、中國制造的精神內核以及政治意涵。

(三)“一帶一路”倡議要求應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國際素養

包含“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內容的“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在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構建政治互信、平等交流的多邊合作機制[15],因而,“一帶一路”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邊發展合作,它打破了國家界限。在這種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必須重視工匠人才的國際化素養培育,因為在“一帶一路”實施進程中,不論是在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科技互通上,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中,都需要一大批具有前瞻性思維、國際化素養的人才[16]。而培養既熟練掌握多種技能又通曉沿線國家語言、政治經濟、法律法規和宗教習俗的技術技能人才 [17],既是應用型高校服務企業“走出去”的首要選擇,也是應用型高校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因此,立足于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應用型工匠人才,必須樹立宏大的國際視野,擁有扎實的國際素養。

(四)“一帶一路”倡議要求應用型高校突出工匠人才的創新能力

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應該是所有高校的共同追求。作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創新也應該是其應有之義。當前,在對工匠精神的內涵界定中,三維內涵中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于創新[18],四維內涵中的專注、傳承、創新、卓越[19],以及五維內涵中的職業創造性[20],都體現出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涉及政策、貿易、科技、金融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多邊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承載著促進“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讓中國品牌和國際形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的任務,對參與主體的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梢哉f,“一帶一路”倡議是創新驅動的倡議,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創新才是最具潛力的要素。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必然要求應用型高校將創新能力和素養融入工匠人才培育。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應用型高校具有培養工匠人才的本質要求,即將人才培養定位轉向工匠人才,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更加重視學生的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國際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的培育顯然還未達到這一理想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學校存在“學術漂移”現象,人才培養的定位不夠明確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采取的是分層發展思路,在這種模式下,處于金字塔頂部的研究型高校處于中心位置,高校組織“偏重研究”的制度邏輯、政府政策導向、社會文化期待、高校定位和屬性的不確定、教師專業化與職業化等多重因素,造成高校存在“學術漂移”現象,即處于中間的高等教育機構模仿那些處于頂層的大學,又被位于尾部的高校模仿[21]。同時,應用型高校還存在對研究型高校的“路徑依賴”,以及擠壓職業技能型高?,F象,使得其在應用型創新鏈中處于不穩定階段[22]。這兩種現象,使得應用型高校尤其是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的定位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對應用型高校究竟是培養研究型人才,還是培養技術型人才或職業型人才,還缺乏較為統一的認識。潘懋元先生認為,許多高校的自我介紹已經從“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轉變為“多科性、應用型的大學”,但這種變化,還僅僅停留在書面,仍未成為人們的共識[23]。近年來,部分高校積極走應用型發展道路,但從《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的發布來看,進行應用型轉型的高校數量還有待增加。因此,應用型高校尤其是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該走何種辦學道路,該培養何種類型的人才,是否應進行“學術漂移”,成為擺在其工匠人才培育面前的首要問題。

(二)工匠精神理念未完全確立,學生工匠精神認知度不高

近年來,作為政府有關文件和媒體經常提及的詞匯,工匠精神理應受到高校重視,并作為一種素質理念納入相關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何讓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以工匠精神展示“中國制造”的精神內核顯得尤為重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用型高校對工匠精神的理念還缺乏應有的重視,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各類制度文件中,對工匠精神的闡述還不夠。同時,一些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工匠精神意識也不強,以致在其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宣傳和熏染不夠。這些情況使得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度不高。調查表明,高職學生對當前社會認知工匠精神的整體狀況認為“一般”“較差”及“很差”的占43.45%,“較好”的占38.81%,“很好”的僅占17.74%[24];還有調查表明,學生對工匠精神內涵了解情況的得分平均值為3.18,僅稍高于中間值3[25]。由此可見,當前工匠精神并未能有效融入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養中,這不利于學生工匠精神的認知與塑造,從而難以匹配工匠人才的核心素養。

(三)相關課程設置不夠健全,復合能力培養體系有待完善

課程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最核心的載體,也是決定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耙粠б宦贰背h要求應用型高校培育的工匠人才具有復合能力,因而必須強化和優化課程建設,主要包括國際金融、國際法、小語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工匠精神、創新等方面的通識課程及必要的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除了基本技術技能外的綜合素養培育路徑。當前,一些應用型高校在思政課程中開發了針對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相關模塊,但就整個復合能力培養來說,應用型高校在培養工匠人才復合能力方面所開設的課程體系還不夠健全,在課程開發理念、公共選修或專業必修課程多元化模塊設置、國際化師資隊伍配置等方面,還較為滯后,使得工匠人才的培育缺乏多元和體系化的課程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匠人才復合能力的形成。

(四)校園文化元素不夠多元,工匠人才培育氛圍不夠濃厚

文化是高校人才培養最核心的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耙粠б宦贰背h下的工匠人才培育,離不開工匠文化的熏陶作用。一方面,應用型高校需要重視工匠文化的作用。人文精神與工匠精神的有機結合是應用型高校大學文化的內核與特質[26],因而,工匠人才的培育必須有工匠型校園文化的內在支撐。另一方面,應用型高校應該重視國際化校園文化的支撐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的氛圍不夠濃厚。一是工匠精神的氛圍營造力度不夠,除了一些實踐課上老師的講述,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偏少,宣傳形式相對簡單,相應的工匠氛圍更多局限于實踐操作場域。二是國際化的文化氛圍還不濃厚。部分應用型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因師資和社會聲譽的影響,其所舉辦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機構,所起的國際文化氛圍營造功能較為有限;同時,這類高校所聘請的國際教師,吸引就讀的國際學生,所舉辦的國際性活動,派出教師和學生出國交流訪學次數均偏少,不足以支撐國際化的校園文化,也就難以塑造學生的國際化素養。

四、“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培育工匠人才的路徑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對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應用型高校工匠人才培育存在的不足,建議從應用型高校辦學定位、工匠精神理念、復合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加以強化。

(一)明確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

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向研究型高校轉型、應用技能型高職院校向應用技術型本科高?!皩W術漂移”,造成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清晰的現象,有必要明確其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在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大背景下,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不能一味地向研究型高??待R,成為研究型高校的附庸,應用技能型高職院校也不能一味向應用技術型本科高??待R,導致失去了技能型的辦學特色。因此,應用型高校應該明確自身的應用導向,堅持走應用型發展道路,并基于高校分類評價理念,挖掘學校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自身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中的獨特價值,以及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域面向,重視對工匠人才的培育。

(二)強化人才培育的工匠精神理念

對于應用技術型或應用技能型人才而言,工匠精神是除技術或技能外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素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用型高校強化工匠人才的工匠精神塑造,讓所培養的人才以工匠精神凸顯“中國制造”的精神品質和政治意涵,這應該是其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谶@種認識,在各類政策文件和媒體廣泛宣揚工匠精神的環境下,應用型高校應在明確辦學定位的基礎上,強化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人才培養理念,并將這種理念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具體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和課程建設理念及制度文本中,并通過學校的各類重要會議、相關媒介得到明確和宣傳。同時,應用型高校需要強化教師的工匠精神理念,為教師工匠精神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制度和平臺,強化相關培訓,從而讓教師成為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理念塑造的重要主體。

(三)優化復合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一帶一路”倡議對應用型高校的課程建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應用型高校進一步優化工匠人才復合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一是要通過學科帶頭人、教師的專業研討,強化教師培養學生復合能力的課程開發理念。二是要增設一定量的課程模塊,面向全校開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息息相關的國際金融、國際法、小語種、跨文化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通識課程;同時,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將部分國際化課程設定為專業選修課或必修課。三是要強化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既可以引進一定的國際教師,也可以派遣已有教師出國進修,提升教師的國際化素養,通過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教師提升課程教學的國際化水平。同時,在課程思政得到較快發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思政課強化有關工匠精神和國際化的課程建設[27],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課程建設的效率,降低相應的成本。

(四)營造工匠人才培育的校園文化

為推進工匠人才培育,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該重視兩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打造。一是工匠文化。應用型高校要強化教學中工匠文化的營造,以世界技能大賽和行業技能大賽為依托,融入工匠精神,實現“以賽促教”;同時,樹立典型,強化宣傳教育,開展對校內“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等事跡的宣傳教育,以講座、專題演出、影像視頻、征文與演講比賽等形式弘揚工匠精神文化[28];還可以通過產教融合引進優秀的企業文化,讓學生感受企業職業精神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二是國際化文化。一方面,應用型高校要發揮已有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或機構在促進應用型高校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和聯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盡可能通過國際教師、學生及國際化的活動,以及以制度形式強化教師和學生的出國學習和交流,提升師生的國際化視野,營造校園的國際化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王科.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工科人才培養實踐與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54-160.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Z].教外〔2016〕46號,2016-07-13.

[3]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教發〔2015〕7號,2015-10-21.

[4]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國發〔2019〕4號,2019-01-24.

[5]周廷勇,王保華.關于高校分類評估的幾個理論問題[J]. 高等教育研究,2011(4):37-41.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Z].教發〔2017〕3號,2017-01-25.

[7]董少校.上海公布高校二維分類規劃[N].中國教育報,2015-04-13(1).

[8]肖綱領,商云仁,羅堯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9(12):58-62.

[9]馬晶.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芻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7(8):78-80.

[10]申怡,夏建國.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構建[J]. 中國高等教育,2019(8):34-36.

[1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0-06-0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2]張宇,郭卉.工匠精神:應用型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的價值支撐[J].教育與職業,2017(19):70-74.

[13]張云河,王靖.基于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養進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7):89-92,96.

[14]劉建軍,馬卿譽,邱安琪.工匠精神的社會政治內涵[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8-11.

[15]沈鵬熠.“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31):32-36.

[16]曹晶晶.“一帶一路”視野下高職人才培養支撐與轉型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19):17-24.

[17]陳琪.“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8(6):87-91.

[18]葉龍,劉園園,郭名.包容型領導對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影響[J].技術經濟,2018(10):36-44.

[19]閆廣芬,張磊.工匠精神的教育向度及其培育路徑[J]. 高校教育管理,2017(6):67-73.

[20]施玉梅.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培養路徑研究[J]. 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10-15.

[21]司俊峰,唐玉光.高等教育”學術漂移”現象的動因探析——基于社會學制度主義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6(9):38-44.

[22]史秋衡,康敏.精準尋位與創新推進:應用型高校的中堅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96-101.

[23]潘懋元.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4]祁春華,滕靜濤.工匠精神:認知現狀、影響因素及實踐路徑——以南京某高職院校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7-11,39.

[25]張宏,涂瑋,石莉,等.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7(34):27-31.

[26]朱亮.應用型高校:塑造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結合的大學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80-184,198.

[27]陳立平.高職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的路徑研究[J]. 職業教育研究,2016(10):13-15.

[28]匡瑛,井文.工匠精神的現代性闡釋及其培育路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5-9.

[責任編輯? ? 賀文瑾]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Tal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IAO Gangling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uts forward practical skills, craftsmen spirit,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ome problems in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on, such as unclear orientation, incomplete establishment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imperfect curriculum and weak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Thus,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alents cultivating,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pound ability training and construct campus culture of craftsman talents cultivating.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raftsman talents; craftsman spirit;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猜你喜歡
應用型高校倡議工匠精神
倡議書的寫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歐盟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新倡議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