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探究

2020-10-12 17:56于娜于建政李文睿
關鍵詞:智能制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于娜 于建政 李文睿

摘要:從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的背景出發,就產教融合機制下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進行探究,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文化水平高,技術技能過硬的教師隊伍,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產教融合 ? 人才培養 ? 智能制造

隨著“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強國夢的提出和不斷持續推進,在新形勢下,對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該實訓基地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方針政策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引入智能制造領域先進技術,通過該實訓基地的應用與實踐,在基地構建、運行模式、校企人才服務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及途徑進行有益探索和實踐。

一、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的目的和意義

(一)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的目的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制造業強國夢”,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已經悄然來臨。我校對現階段天津職業教育尤其是加工制造專業進行充分調研,結合天津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契機,為服務天津新型產業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為目的來構建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樹立支撐國家戰略新標準、新規則,確立對接新起點,打造產教協同優化的新優勢,為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機制構建提供平臺保障。

(二)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的意義

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隨著“制造強國戰略”的提出和不斷持續發展,傳統制造業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新型制造產業也不斷出現,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制造、智能管控、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等多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將日益增加。

傳統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的同時,需要在機械制造、機械檢驗、數控技術、機電、自動化等諸多專業進行升級,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大環境下,為學生展示工業智能化、數字化生產,應對智能制造先進技術的基礎應用和原理的深入理解、企業現場全流程展示等原則,構建“教育教學-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定崗生產-普職融通-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產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實訓平臺,讓學生深入角色、實際操作應用,著重智能制造相關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

二、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

在建設過程中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統一規劃人才培養基地布局,開展專項系統培訓。將該實訓中心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基礎實訓區(以車床,加工中心為主),先進制造加工區(以四軸,五軸,車銑復合為主),智能控制區(以西門子數字化驅動,PLC技術為主),智能制造區(以完整智能制造單元為主包含MES系統,機器人,自動化夾具,自動化物流系統)各功能區既獨立,又能相互關聯。四大功能區域以大數據為中心,以5G技術為核物聯技術實現全中心數字化,智能化管控。

(一)機器人運行與智能化裝調模塊建設

1.機器人裝配能力。圍繞機器人通信、機器人手動調整、自動調整、機器人視覺調整、AGV運動與通訊開展建設,著重體現技術構成及現金技術發展趨勢。

2.電裝能力。整合學院機電工程系數控維修專業的優勢資源,在機器人電路設計、PLC、集成系統、控制系統設計方面開展能力訓練。使學員充分掌握機器人電控系統安裝能力。

3.集成測試與調試。

(二)智能感知模塊建設

構建以光電、聲光電、視覺技術、紅外、遙感控制等基礎的智能傳感器訓練體系。著力發展視覺技術的實訓與操作。

(三)智能制造故障檢測與維護模塊建設

按照ISO9000質量體系標準,科學設定設計流程。

1.需求整理,調研市場對智能制造故障與維護人才需求情況。構建客戶需求調研機制,開展人才需求特性分析,形成調研報告,完成設計需求輸入。

2.智能制造產品譜系及維修技術能力集訓。搭建維修實訓總體布局,緊密圍繞智能制造發展趨勢,引進先進機床設備,維修檢測手段。細分西門子、法蘭克、華中等制造設備系統譜系、車銑刨磨等機床產品譜系、ABB、KUKA、川崎及國內部分知名品牌機器人設備系統譜系,形成智能制造設備維修技術集群和迭代開發系統。

3.機床精度、PDM、NC、集成電路、PLC綜合訓練科目建設。充分依托現有機床測試手段,開展機床基礎電路運動控制、傳感器、電路等知識的綜合化實訓。形成設計智能制造維修的精度測量與性能測試能力、機械基礎模擬能力、產品動作協調性維修能力,油電路維修能力。

(四)標準設計能力。

根據測試結果及經驗積累,不斷完善制定相應技術標準文件,并積極向行業發表,爭取行業標準認證,推動技術發展,同時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三、創新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運行模式

(一)創建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方式

1.實訓基地本著“整體規劃、合理布局、技術領先”的原則,服務學生,服務行業企業,服務培訓機構的三元服務模式。從起始規劃就與行業、企業、專業團隊深度融合,充分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闡述的深入產教融合的任務、要求和標準。

2.基于當前智能制造發展的總體要求,摒棄一味的對設備進行采購,而是尋求設備和技術的同輸出,實訓基地采用整體規劃,分布實施的思路,實訓基地內各功能區的劃分思路,實訓基地建設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深入校企深度合作的企業調研,與其先進的生產模式相對接,培養更多的技術技能人才反哺企業;第二步與智能制造比賽對接,更好的實現技能大賽服務教學,用比賽的先進理念來推動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創建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功能規劃方式

依托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基于智能制造方向發展背景和行業企業需求,整體規劃了集“社會培訓、國際化交流、創新創業、普職融通、技能大賽、技能鑒定”六位一體的功能設置,不僅包含傳統的實習實訓功能,還與各企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定向培養,通過“社會培訓”和“國際化交流”來助推實訓基地新技術、新思維實時更新,從而能達到引領中職學校智能制造的發展。通過“創新創業”和“普職融通”,充分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策,通過體驗互動啟發中小學生對智能制造領域的認知和興趣的培養?!凹寄艽筚悺焙汀凹寄荑b定”既可以提升技能大賽成績,還可以保證社會培訓的企業參訓人員技能提升。

四、智能制造應用專業引入生產性實訓教學體系

基于當前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的現實問題,堅持多維度培養方針,構建“項目引領,工作過程生產化”的四段式實訓教學體系框架。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為充分發揮企業在設備、技術方面的優勢,使專業更好地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規格的需求,校企雙方基于企業用人標準和技術需求,在數控、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制定了符合該智能制造專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了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和實施性教學計劃。將生產性實訓引入教學的實習課程體系,將學生培養分為四個階段,把場地、設施、師資情況與不同企業的不同產品與項目相結合,創造出符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環境。

智能制造技術專業教學整體思路:基本技能階段進行隨崗實訓,采取任務驅動法,主要培養學生對智能制造應用專業的興趣和認同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大量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經驗。專業技能階段進行跟崗實訓,采取師徒制的教學方法,參與到于實際分配崗位對應的實訓中,為有能力獨立勝任崗位工作打基礎。綜合能力階段進行實崗實訓,采取體驗式的教學方法,把所學應用于實踐,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努力提升專業能力。生產實訓階段進行頂崗實訓,主要依托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實習。

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通過將企業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實訓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質量意識,當一件件合格的工件經他們的手加工出來,使得他們從生產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勞動價值,這也是將勞動育人觀融入到實訓教學的有效手段,從而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完成中職學生向企業員工的完美轉型,以達到培養“高技能+高素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二)開發教學實踐項目

從職業崗位實際需求出發,力求做到教學實踐項目產品化,學習任務的分類根據產品的共有特征進行定位分析后,一般分解為多個項目進行實施,實現了與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的相融合,最大限度的實現了校企在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方面的共建共享,而且更好的承載了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養。

(三)建立評價體系

在建設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考核評價機制,先后制定面試選拔方案、實訓課程及典型工作任務考核標準,優秀學員選拔機制,全面對學員的學習成果、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學習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價,符合企業用人標準,實現了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科學定位。

(四)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軟實力”的重要保障,比硬件建設更為重要。本專業積極抓住發展契機,通過企業實踐、培訓進修、互相交流、教科研能力培養等措施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全員培訓,提升“雙師型”教師水平,聘請行業、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有效地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秉承人才是第一軟資源的理念,以科學發展為原則,構建一支以“傳承”為導向,師德培養為核心主線的“結構合理,技能過硬,專兼互補,校企融合”的優秀師資團隊。

五、智能制造實訓基地的建設保障

(一)制度保障

1.健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的管理與運行機制,完善《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及學校內控制度等,明確建設目標、要求、分工與責任,保證項目建設規范實施。

2.組織項目組成員深入學習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的有關文件、制度,進行項目管理與實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項目負責人對項目實施的執行力,強化質量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3.強化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職能,嚴格按實施方案推進工作,加強過程監管。

4.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資金預算、建設實施、運行使用、結果等實行全過程負責。

5.建立獎懲機制。制定項目考核獎懲辦法,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對各部分建設內容進行檢查,對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成績突出、預期效果顯著的項目建設部門及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并將建設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對于考核成績差、直接影響項目的正常建設和驗收,或年度驗收不合格的項目,學校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將追究項目責任人及主要領導的責任。

(二)設施設備保障

學?,F建有2000平米的智能制造實訓中心,中心內擁有較為先進的現代控制技術實訓室(西門子PLC:5臺套、西門子PLC智能控制7臺套)、工業機器人實訓室、數控機加工車間、普通機加工車間、鉗工實訓場、模具專業專用實訓場、電工電子實訓室、電工技能實訓室、數控仿真、電梯控制實室、機械設計基礎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場所、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室、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實訓室、3D打印三維造型實訓室、逆向造型實訓室。

(三)師資保障

構建完整的教學團隊:王雨舟:全國數控裝調與維修一等獎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亞龍智能學院專家,參與智能化改造項目20項,于建政:參與完成天津市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多維度需求分析課題1項,發表論文4篇,擁有發明專利5項,推動校企合作2項,開展機器人技能及MES系統運維實踐。馮運征:PLC技能人才,李永寧:數控維修及PLC專業技能,何威:數控維修及PLC專業技能,謝磊:獲得全國數控技能大賽2等獎2項,發表論文2篇,數控車削加工高技能人才。李嘯:獲得2018年全國技能大賽二等獎,數控五軸高技能人才。王建新:數控銑削技工高級技能人才。該團隊建設成果豐碩,指導學生參加國賽獲獎4項,建成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承擔國家重點課題2項,省級及橫向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項。

總之,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設和專業的發展是社會需求與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基于產教融合,按照社會崗位實際需求服務定位,布局學校智能制造技術專業設置。形成“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注重學生能力提升,鎖定崗位群”的專業建設思路,從而嚴格控制專業設置種類,深挖專業建設質量。培養職業能力,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樹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踐行知行合一,努力調動各方積極性與資源,形成持續保障機制,加快形成人才培養結構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產學研用結合的行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施皓、王云良.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智能工廠集成中心建設研究,現代商貿工業[J].2018(36), 186-187

[2]張國新.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基地建設路徑與機制的探索.機械職業教育[J].2018(4).37-39

[3]張國新.產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的探索.機械職業教育[J].2018(9).32-34

[4]黃戎.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初探 -以本校智能制造技術學院為例.魅力中國[J],2018(39), 231-232

[5]孟雅杰. 基于產教融合的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實踐探究. 成人教育,2017,9: 81-83.

[6]林葉之. 職業能力導向的產教融合多軌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12-16.

[7]黃 蘋, 辜川毅. 德國現代學徒制的改革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6,3: 312-315

[8]李 智 胡 菡 駱 峰. 基于校企合作的智能制造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1卷第3期2019.9

[9] 沈燦鋼,孫曉明. 產教融合智能制造創新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江西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32卷第7期2019.7

[10] 張國新.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基地建設路徑與機制的探索.機械職業教育.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歡
智能制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