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茶藝”課程思政 夯實人文素養基礎

2020-10-14 14:46徐星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7期
關鍵詞:茶藝茶文化職業教育

摘要: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不僅要突出思政課程,更要突出課程思政,探索職業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將茶藝課滲透到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茶文化;職業教育

一、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性及現狀

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在我國各級學校開設的必修課之一, 學生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重要。作為一門人生“基礎”課,該課程力求為學生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礎,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精神食糧,引導學生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促使學生思考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等一系列人生課題,從道德和法律的基礎層面教育引導高職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職生學習思政相關課程有利于我們實現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的轉變。思政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理念引導和驅動,因此,應融入多樣文化元素,開展合理、系統化的教學活動, 從而在豐富學生學習素材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正確、體系化的學習思維。[1]

但是,在校園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價值觀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各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存在課程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與社會現實脫節、教學方法單一,填鴨式、放羊式等許多問題。政課程教學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和探索,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2]

二、茶文化對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 、更深厚的自信 。茶文化是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值得青少年傳承和發揚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職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漫長的塑造過程,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要注重內化與滲透,這點與中國傳統茶文化是契合的。中國傳統茶文化最講究一個“品”字,追求內心的情感體驗,講究細致入微,慢慢深入,這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作用有共通之處。把茶文化引入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寬課程思政內容,不但可以調養學生身體,使他們清心明目,達到身心舒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學生理解中華文化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對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

1.茶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茶文化倡導,無論是從品茶的環境、衣著、茶具來說,還是從飲用的方法來看,都是極盡可能的簡單自然,把重心放茶上面,要觀察茶在水中的優美姿態,要品味它與生俱來的天然口感,要賞析它晶瑩透亮的茶湯,要細嗅它柔和醇厚的自然氣息。不但飲茶如此,為人處世也是如此,人們應當淡泊名利,要始終堅持自我,秉承初心,做一個純粹的自在的人,這一點對學生的人生觀的形成尤為重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人們的壓力日益增大,浮躁心理彌漫,學生們面對繁重的學業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常不知所措?,F在的學生大多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受到了父母、親戚、朋友的關注和疼愛,但是,4-2-1的家庭結構模式,使學生們的人際交往,抗壓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并不強。有一部分學生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底,他們或許性格內向,又或許是認為向他人訴說無濟于事,久而久之,這些不良情緒堆積在一起,不但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

而茶性溫和,能夠緩解焦灼心理,我們可以以茶文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強化,通過飲茶一方面可以舒緩其心中的郁結之氣,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其慢慢打開心扉,通過溝通、交流使其更加豁達開朗。通過領悟茶道精神的深層含義,從而自省、審己,正確的定位自己、看待自己,以平和穩定的狀態調整人際關系,從而能夠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

茶文化的本質就是從中領會,并與人的追求相關。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們以細微的感官來感受茶道,去探尋未知的事物,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自我價值認知層面上超越自我。茶道精神中的一個表現就是仁義、誠信,這兩方面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其實,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早已形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明清時期,中國航海技術空前發達,中西間的貿易也因此得到較多地開展,由仰慕中華文化開始,中國的物質文化承載著傳統精神文化理念大量地輸入到了歐洲。茶文化就是在此時進入了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高潮。茶起源于中國,在古代一個很長的時間階段里,只有中國種茶、制茶和飲茶?,F在,茶已經是一種世界性飲料和經濟性作物。茶文化在各國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然而都體現了各國的民族精神,并且都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狀況、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緊密相連。[3]

2.茶文化可以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業余愛好

美是一切積極向上、使人精神愉悅、獲得發展的事物,既包括客觀存在的事物,也有一些主觀的事物,審美指的就是在自身經歷之中,去探索人生中一切讓你精神愉悅的事物。中國傳統茶文化中蘊含的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藝美和境美。在安靜幽雅的品茗環境中進行茶事活動,感受茶之美、器之美、藝之美、人之美。在此種意境中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與行為約束,并在潛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大學生學習茶文化,會把茶文化作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提升來對待,從而達到培養審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傳統的茶文化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系,向來就是非常密切的,無論是歷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書畫酒詩茶”,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業余愛好,都有很大的其影響,以茶會友,以茶聯誼,可以調節人際關系;以茶代酒、以茶倡廉,能提高人們的思想水平,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茶作詩作畫,以茶歌舞,倡導高雅的藝術享受,美化人們和生活;以茶膳食,以茶設宴,提倡茶為國飲,豐富人們的飲食生活。

3.茶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一種以追求極致的態度對所從事的事業的精益求精、事事力求盡善盡美的精神理念,其內涵包括: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敬業;淡泊名利。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讓工匠精神扎根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來說任重而道遠。

三、將茶藝課與思政課相結合,改善教學方法

思政課重啟發、講“體驗”,“認可”遠比“了解”重要,因此課程應當建立在以啟發和互動為主、單向灌輸為輔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不同反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引導。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中,傳統教學方法極易使課堂陷入沉悶。為此,我們需要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其中特別需要處理好“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不僅要突破“教”與“學”一分為二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由“傳授者———接受者”變為“輔助者———主導者”,而且要注意運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完善茶文化機制與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如可選擇恰當的時機,安排茶園觀光的思政實踐課程,讓學生從大自然或茶葉采摘、制作工藝中獲取某些人生感悟。

結語

隨著當前人才培養理念不斷成熟,如今整個高等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要豐富教學理念,同時也需要全面改善教學方式,迎合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一個需要。把思政課這樣一個學生興趣不大的一個課程,跟他特別有興趣的一個形式聯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對他們的一個幫助。通過這樣的一個形式,思政課的內容,就不僅是聽得到枯燥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能應用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有指導性的課程。事實證明,如果在別的形式下,你講得再好他也不聽,那就沒有用,如果換一種形式,你講得好他其實是聽的,而且聽得學生很多,對學生是有幫助的。

總之,在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尋求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改革,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與吸收融入。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將茶文化精神融合進高校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中,可以為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更好地促進,同時也是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的一種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其不僅僅能夠提升當前思政課程的品質與內涵,更重要的是能夠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陸道坤.思想理論教育.2018(03)

[2]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高錫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

[3]“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建構協同育人平臺的邏輯理路[J].徐向飛.教育與職業.2018(22)

作者簡介

徐星(1973-12),女,漢,云南省昆明市,經濟管理,教育教學,云南商務信息工程學校。

猜你喜歡
茶藝茶文化職業教育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實踐
互聯網思維引導下茶文化傳播形式的探索
校園茶藝飄香
辦好茶藝技能大賽推動茶藝教學發展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Cup of Te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