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游專業學生禮儀素養培養的“具身學習”策略

2020-10-14 14:46田莉娜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7期

田莉娜

摘要:禮儀素養不僅是導游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更是一項人文品質。然而傳統的禮儀教學存在著離身性、單向性、灌輸性等問題。運用具身理論采用“感官參與、多元互動、情景模擬、環境互推、遷移應用”五步學習策略,調動學生禮儀學習的情境性、能動性和體驗性,從而促進了禮儀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禮儀素養。

關鍵詞:導游專業;禮儀素養;具身學習

懂禮、知禮、行禮是人的基本品質,是一個人內在思想品質的外在表現,也是導游專業學生重要的職業能力。然而傳統的禮儀教育存在著身體與心智的分離,未達到身心合一的學習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離身式”學習。要使禮儀素養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旨,培養身心合一的理論體系,有助于學生發現并理解課堂情境中的身心交互規律,必須采用“具身”學習策略,強調心身統一、心智統一,對突破禮儀素養教學“離身學習”的瓶頸具有重大意義。[1]

一、禮儀素養習得“離身學習”現象的批評

縱觀當前導游專業學生禮儀素養,存在著離身性、單向性、灌輸性、情境性缺失等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離身學習”。離身學習是指身體與心靈是分開的,心智可以脫離身體而獨立存在,認識是作為獨立的實體與外在世界的身體或經驗不發生相互作用。我們現在的教學實質是教師上課講的多,而學生實際應用的少。如《服務禮儀》教師講禮儀的概念、內涵,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不關心,在課程的考核評價中,也只是以知識為考核內容,對技能考核不重視,只是單一的程序式、機械式的常規考核。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內化為學生行動,總結為以下三大問題:[2]

1.禮儀素養“體悟性”的隱退

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離身學習”式的課堂就是單純的理論教育和知識灌輸,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被動地接受過程,他們的身體與心靈是分開的,心智脫離了身體而獨立存在,我們并沒有把身體根植于環境、情境以及教學中,因此導致了學生陷入枯燥的、觀念傳授式的學習困境之中,學習也就成了他們與現實經驗毫無關聯的抽象知識的記憶,以至于無法遷移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或新情境之中。

2.禮儀素養“互動性”的減弱

“具身學習”是一種建構論,是身體與環境不斷交互的認知方式。導游專業學生禮儀素養的知識構建是需要結合實踐互動體驗來開展,然而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接受知識,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者的能動性,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社會的互動,使得學生身體、心智和大腦在認知和學習中的互動機制大大減弱。

3.禮儀素養“情境性”的缺失

“離身學習”的課堂背景下,其教學過程缺乏仿真的禮儀情景,偏重理論,學生無法融入實際的職業環境中來,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禮儀實踐能力不足。禮儀素養的培養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作用下發揮學生身體的作用,由教師根據禮儀訓練的具體目標、內容及要求,設計模擬情景、環境、人物身份等,學生在模擬環境中以模擬身份進行禮儀訓練,逐漸形成主動的教學“換位思考”,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使自己更具個性化和創新性。

二、禮儀素養培養的“具身學習”內涵與特點

“具身學習”是基于具身認知理論提出的。其認為:認知基于身體,具有具身性、生成性、情境性、交互性等特征,強調認知是通過身體體驗及其活動方式形成的獨特感受。導游專業學生禮儀素養的培養,強調身體與外界互動過程中的情境的營造、身體的發揮、環境的互動三位一體交互的屬性,以培養出具備良好文明禮儀素養的中職學生。

1.生成性原則

“生成性”是指禮儀素養是人的行為活動自然生成后,外在表現的一種形式。禮儀認知過程的核心是交互生成的,旨在關注“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是由人去實踐完成的,是在面向行動、基于行動、產生行動并在行動中呈現自己的。

如《服務禮儀》中,學生學習了站姿、蹲姿、走姿、遞物接物、微笑等,將機械式的動作反復訓練后,將自動生成為學習、生活、社會中的禮儀規范。

2.具身性原則

“具身性”是指以學生的身體感知和身體參與為重心,即利用身體來實施教學。身體調節著認知,影響著思維、判斷、情緒和動機等心智過程,讓學生把抽象知識化為具體知識,從而實現有效的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基于學生認知方式的多樣化,有視覺型、聽覺型、視聽型、觸覺型等,導游專業學生禮儀教學也應鼓勵學生將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方式在課堂上得以體驗、探索、實踐、感悟、應用、遷移,以促成真正意義的學習,實現因材施教,進而實現學生成長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與差異性。

3.情境性原則

“情境性”是把學生置于情境當中進行的,包含了物質的、任務的、環境或生態的、社會或者互動的環境。作為禮儀教育的環境,應注重與教師、媒體、社會之間的有機互動,有助于在教學中調動情感、情緒、思維、身體等方面的因素,加深對禮儀素養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教師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學生是具有主體性、感知能力的個體,通過情境性的體驗,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禮儀語言習慣和禮儀思維習慣,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情境性。

4.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是指身體與環境不斷交互的認知方式。具身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依賴于身體,扎根于環境,是一個認知、身體和環境相統一的過程。

禮儀素養教學的交互性強調教師、學生、情境的有機互動,并在一定的情境中對動作、形體、語言的認知。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化技術,多樣化身體參與教育方法,寓教于景,寓教于生活,采用團隊展示、個人風采、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多元評價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互動,真正落實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模式。實踐教學則可以將學生置身于社會、企業,讓其體驗不同職業崗位對禮儀的不同理解及規范要求,調動學生的身體感官體驗和具身互動認知,讓學生在互動體驗中取得實質成效。

三、“具身學習”策略培養禮儀素養的實踐

禮儀素養是指人們在禮儀意識、行為習慣、溝通表達等方面進行自我修煉所達到的程度和境界。禮儀素養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品格、風度,是人格的外在體現。依托具身學習理論,培養導游專業學生的禮儀素養,可采用以下途徑和方法。

1.感官參與策略

“感官參與式”教學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情境的創設、授課內容的呈現、學習方式的安排、學習結果的評價等教學活動組織上,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效能。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有的擅長看(視覺型),有的人擅長聽(聽覺型),有的人擅長用嘴和手(運動型)等,充分且恰當地調動學生多種感知覺經驗,鍛煉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協同合作,讓學生在聽、看、嗅、觸、練、說、做、玩中體會到學習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多層次多渠道地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3]

例如,學生在練習微笑時,通過聽,來了解微笑的內涵及意義;通過看,來感受微笑給人帶來的真誠、禮貌、快樂;通過練,發現自身問題并糾正;通過說,來理解它的實質含義、步驟及禁忌等;通過做,體驗微笑是一種規范的、無聲的表達方式;通過玩,在趣味中得到知識的鞏固,并應用于實踐。通過不同感官的運用,構成了我們對微笑的理解。

“具身學習”理論認為,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鞏固,加快思維的活躍,加強學生知識的記憶,同時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導游專業學生禮儀素養教學應注重多種感官參與課堂,由此啟迪思維,使思維在學習中得到發展。[4]

2.多元互動策略

“多元互動式”教學策略是指以互動式教學模式為基礎,通過創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師與學生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多種元素與主體的互動,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的多維互動、多種教學方式的互動、多種多媒體的互動、學校與社會實踐的互動等,進而調動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具身理論”強調教師應以課程為契機,不斷引入教學新手段、新技術,打造多元互動教學新模式,創建高效課堂,使課程教學成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被激活的教學活動,并注重學生習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構建“多元互動”的教學互動環境。

例如,在教授社交禮儀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去親身觀察、發現生活中和校園里的不文明禮儀現象,以組為單位進行歸類總結,課堂上提出自己對這些現象的看法,開展討論、辯論、演講、朗誦、小品等多種互動模式,這樣做可使學生從渾然不知的當局者變為清醒的旁觀者,許多平日里不以為然的小事或小節,放在大家的共同討論中就被放大了,正確與錯誤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效果十分顯著。

3.情景模擬策略

“情景模擬式”教學策略主要是通過身體的參與互動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理解、認知形成內化為自身的認識,即具體案例情境引入教學活動,通過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在課堂建立仿真環境,身臨其境,以達到培養學生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

根據“具身學習”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可以利用圖片、視頻、錄音、實物、課件、身體等有目的有組織的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探索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時可以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回歸大自然,融入真實的社會環境,給學生創造充足的與環境互動的機會,使學生帶著情感去感知具體教學情景,領悟教材內容,以達成陶冶情感、情通理達、激情促信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授求職應聘禮儀實訓時,學生可以先觀看教學視頻,找出問題,然后由教師應聘禮儀進行講解、演示,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再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學生自行設計應聘情景進行模擬訓練,演示完畢后采用多元評價體系進行點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經驗、指出不足,提出進一步的改善措施,學生加強訓練。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企業實戰,讓學生體驗不同情境下禮儀素養的內涵,這樣的教學模式針對性強,課堂氣氛熱烈,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都可從中受益,不僅知識得到了及時回放,也讓學生真正掌握了禮儀技能。

4.環境互推策略

“環境互推式”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和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環境所需要的條件因素。通常意義上的課堂也不再僅僅指教室課堂,還包括大自然課堂,社會課堂等,使學生適應學校、大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轉變。

首先,禮儀教學課前,先讓學生檢查自己的儀容儀表,比如著裝是否整潔,胸牌是否佩帶好,手指甲是否過長等。課堂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規范,檢查學生的站姿是正確、走姿是否恰當、神態是否自然大方,及時糾錯和提醒。下課鈴響后,教師宣布下課,全體學生起立站好,鞠躬致謝??偠灾?,課堂禮儀教學讓學生的基礎禮儀一定要規范,通過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帶動學生有意識地提升禮儀素養。

再者,學生規范了自身禮儀后,讓學生參與餐飲對客服務,學生們邊學習邊摸索,針對不同的情境針對不同的客人,個性化的對客服務,將學校的環境真正互推到社會,這樣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深刻,且有助于激發學生自身潛能,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增強人際溝通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5]

5.遷移應用策略

“遷移應用式”教學策略是指讓學生把習得的知識技能應用于類似的或更高級的新情境中。

“具身學習”認為,學生良好的禮儀遷移行為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逐漸形成,這就需要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給學生架設一條知識技能轉化的橋梁,逐步將知識內化和吸收,從理論知識向實踐技能遷移,從課內活動向課外實訓遷移,從校園禮儀向社會禮儀遷移,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各項禮儀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得到鍛煉和檢驗。

例如,在校園內成立校園文明禮儀推廣小組,定時定點對寢室、食堂、課堂、校園公共場所等進行文明禮儀的規范督導,學生們不僅“學禮儀”“知禮儀”“講禮儀”“贊禮儀”,強化了自身的禮儀意識,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再比如,學生禮儀小隊前往本地行政服務中心去做公益,在一言一行的服務中,滲透著學生們一點一滴的禮儀素養,這種修養感染了身邊的群眾。因此,禮儀規范和禮儀程序對學生來說不再是枯燥的原則、特征與僵死的概念、定義,而是活化了的、升華了的生動具體的經驗、智慧、知識、能力和技巧。

在養成禮儀素養的過程中,既要學習禮儀知識,增強學生的禮儀底蘊,還要將禮儀充分運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以強化自身的禮儀修養,把禮儀文明經久不衰地傳承下去,為學生自信、從容地步入社會、開展工作打好基礎。

總之,禮儀素養的形成首先是要建立在學識思想上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不同途徑加強在情感上、意志上和行為上的建造和訓練。通過“具身學習”,讓學生把學到的禮儀知識、禮儀技能、禮儀精神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工作中,這才是禮儀教育的最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董芬,彭亮.身體視域下的體驗學習與具身學習[J].理論探索,2016,(4).

[2]張相樂.體驗學習的心理機制探析[J].教育導刊,2011,(06).

[3]顧小東.以茶藝活動為載體培養中職生禮儀品質的策略[J].職業教育,2017,(4).

[4]謝瑞琦,洪偉.具身認知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7,(6).

[5]張亞麗.中職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J].時代教育,201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