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0-14 10:07郭志嬌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長征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

郭志嬌

摘要:長征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奇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長征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多樣的教育形式和深刻的教育作用,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從內容、形式、作用三個部分來論述長征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長征;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共產黨

一、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一)黨的正確路線教育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致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屢戰失利,損失嚴重,被迫開始長征。因此,長征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清楚錯誤思想的影響,堅持黨的正確方針路線,同時密切結合紅軍的行軍作戰任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體系。

在遵義會議后,為了保證“黨指揮槍”原則得到進一步貫徹和落實,中央一再強調,要求各部隊迅速恢復和建立黨對軍事工作的集體領導制度,恢復軍分會,并要求在團以上的組織健全黨的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規定各部隊的黨委,對戰略戰術的原則問題和紅軍的行動方針都要進行討論。

(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長征時期,進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這關系到紅軍將士們的思想狀況,關系到長征能否取得勝利。

在長征過程中,面對緊張的局勢、惡劣的環境,部分戰士產生了消極悲觀的情緒。對此,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談話等方式,與紅軍將士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甚至有許多領導干部身先士卒,與紅軍將士們一起爬雪山、吃樹皮,其中有一些人倒下再也沒有站起來,永遠長眠在了長征路上。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直至犧牲前一刻,他們心中惦記的仍然是革命事業。正是因為有革命理想信念的教育,我們黨才能飽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

(三)黨內民主教育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長征時期,我們黨十分重視黨內民主教育,開展了多次黨內民主生活教育,包括政治民主、軍事民主和經濟民主等內容,通過黨內民主教育,黨內氣氛團結融洽,黨員同志親如一家,許多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在長征途中還涌現出了很多體現黨內民主的感人例子,比如炊事班長照顧得腸胃病的同志,為他們捉魚吃,自己卻吃剩下的魚骨頭;著名將領陳賡主動把自己坐騎讓給小紅軍騎,把自己的青稞面分給小紅軍吃;毛澤東、王稼祥等黨的領導人關心普通士兵生活,使得長征途中黨內官兵待遇更加平等,上下級關系更加和諧,黨內民主生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紅軍將士的思想狀況有了保障。

(四)群眾宣傳工作教育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方面,在長征途中,我們黨十分注重聯系群眾,嚴格遵守群眾紀律。長征開始后,紅軍制定了一系列紀律規定,強調“不許絲毫損害工農群眾的利益”。在紅六軍團長征“西征”誓師出發地湖南桂東沙田鎮,至今流傳著紅軍“夜宿梨山、秋毫無犯”的動人故事;在廣東韶關南雄,紅軍戰士們堅持住在柴房中、街道邊、屋檐下,借群眾東西及時送還,損壞了群眾東西合理賠償等等。江西永新縣劉德元老紅軍回憶,當年紅軍物資匱乏,可沒有一個人違反群眾紀律,“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人民就會把你放在心窩!魚水情深金不換”。

另一方面,我們黨也十分注重在長征行軍過程中向群眾宣傳紅軍和黨的政策,使人民群眾更好地了解我們黨,使紅軍最大限度地爭取到人民群眾的同情和支持。在整個長征途中,僅給紅軍帶路的向導就有近三千人,而參與為紅軍搭橋過河、籌集糧食、送水送飯、掩護傷員、傳遞情報等政治、軍事目標的人民群眾更是數不勝數。

此外,我們黨還十分重視團結少數民族群眾,紅軍長征沿途跨過了十一省,經過苗、瑤、侗、壯、土家、布依、彝、藏、回、裕固等少數民族居住區,發布了《藏區十要十不要》《回區十要十不要》等多個布告,得到了各族群眾的真誠相待和大力支持。

二、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一)發行報刊

創辦報紙是我黨早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形式。長征初期,由于資源匱乏和條件有限,原在中央蘇區出版的《紅色中華》《青年實話》等報刊都被迫停辦。然而,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報刊就是精神食糧,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盡管條件十分艱苦,我們黨還是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辦了一些報刊,如《紅星》報、《前進》報、紅三軍團的《戰士報》,紅一軍團的《戰士》報,紅二方面軍的《前進》(副刊),紅四方面軍的《不勝不休》報、《干部必讀》,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的《紅爐》等等。

這些報刊的創辦,為我們黨在長征期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條件,這些報刊的報道和出版,對于紅軍內部來說具有鼓舞士氣、振奮人心的作用,對外可以讓廣大群眾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我們黨在長征過程中能夠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二)寫標語

書寫標語是長征時期我們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宣傳工作最常見、最簡單的方法。長征過程行軍快,移動大,因此紅軍將士們每走到一個地方便會就地取材,利用樹葉、巖石、石碑等,在上面寫下簡潔明了、膾炙人口的宣傳標語,以此來宣傳紅軍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行軍至少數民族地區,紅軍將士們還會用少數民族的語言來書寫標語。據劉瑞龍同志回憶,長征中,他先后擔任川陜省委宣傳部部長和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領導鏨字隊在天然巖石、房屋階條、牌坊、石碑上篆刻下1.5萬余條紅軍標語。

(三)文藝創作

在長征時期,文藝活動為緊張枯燥的作戰生活增添了生機,同時也為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載體。長征開始時,隨軍的一千多名文藝工作者從瑞金的工農劇社和兒童劇社出發,組成成百上千個宣傳隊、演劇隊,他們的創作和表演反映長征實際,憧憬未來,為紅軍將士們鼓舞了士氣、激發了作戰熱情。

此外,在長征途中,除了紅軍內部豐富的文藝活動外,還有一種重要的形式便是編唱歌謠。紅軍部隊以及普通群眾中有許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他們無法自主的創作出高大上的文藝作品,但是很多人都會哼一些小調,唱幾曲民歌、山歌。

我們黨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情況,將編唱歌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巧妙的結合,選取一些民間比較流行的小調、山歌填上新詞來做宣傳,或者是在原來的一些傳統的歌調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作,使之為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宣傳工作發揮作用。這些歌曲熱情激昂、旋律動聽、易學易唱,對紅軍將士和沿途群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宣傳作用。

三、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軍隊素養。

軍隊是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我們黨通過革命信念教育、黨內民主教育等方式,使紅軍將士們接受先進思想的洗禮和革命熔爐的鍛煉,幫助紅軍將士們堅定信念、克服困難,使每個戰士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使中國人民擺脫剝削和壓迫,過上幸福的生活。

正如鄧小平所說的那樣:“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遍L征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紅軍將士們堅定理想信念、明確革命任務,在極端艱苦的條件面前也從不放棄,這體現了紅軍將士們自身思想素質的升華。

(二)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宣傳了黨的政策。

毛澤東主席曾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紅軍長征行程二萬五千里,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經過十一個省,所到之處,我們黨和紅軍都積極向紅軍部隊、群眾以及敵軍宣傳我們黨的路線、政策、方針,加深了其對我們黨的了解。隨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都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偉大壯舉,了解到中國紅軍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爬雪山、過草地,穿過國民黨的重重包圍和封鎖,是為了北上抗日,是為了不做亡國奴,對此,世界各國受壓迫和剝削的人民深受鼓舞,高度贊揚我們黨的政策路線,提高了我們黨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三)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各民族團結。

長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以靈活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在少數民族聚居或雜居地區,紅軍將士們專門用少數民族語言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以此來消除國民黨反動派長期的欺騙宣傳和造謠誣蔑,改變人們對紅軍所持有的懷疑、恐懼甚至敵對的態度。黨和紅軍的宣傳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群眾重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也使得各民族的窮苦百姓認清局勢,團結一致抗擊敵人。

長征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歷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在艱苦的長征過程中,我們黨緊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豐富了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巧梅.紅軍長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J],法制與社會,2017(1):233-234.

[2]黃躍紅.紅軍長征中的宣傳工作及其歷史作用[N].光明日報,2020,01(09).

[3]李暉.紅軍長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宣傳[J],學理論,2011(11):195-196.

[4]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長征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智珠二則
智珠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