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濱水景觀適應性設計理論研究綜述

2020-10-14 09:07王思晴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景觀設計

王思晴

摘要:將傳統碼頭、濱水貨艙等濱水區域建設為城市多功能濱水景觀區成為國內濱水景觀的熱潮,但多數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雖滿足了居民日常需求,但是其空間適應性不佳。以適應性設計理論為基礎,以人居環境為中心,探討濱水景觀適應性設計理論,為適應性實踐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適應性設計

一、相關概念

(一)城市濱水景觀

城市濱水景觀是城市景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是城市中介空間表達的典型代表之一。一方面,城市濱水景觀要滿足城市居民豐富日常生活、對室外空間舒適度的需求,另一方面,還需要沉淀文化價值展示城市文化風貌。伴隨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已逐步成為開發建設的熱潮,但此過程中同樣也暴露了許多問題,例如一味追求現代化建設風格,忽視了原有場地生態系統的發展等。

(二)適應性設計

適應性(Adaptation),是研究主體與環境相協調的行為。早在達爾文有關進化論中他對于生物種群進化與其所處環境的相互演變的關系解釋中,提及了有關適應性的概念。與傳統設計相比,這一理念更加強調設計與設計對象雙方的互動性,重視整體協調,以共生思想、演替思想和系統思想為中心對整體和局部的設計,目前主要應用于住宅功能、結構和氣候適應性三方面,涉及的領域為風景園林學、環境學、建筑學、社會學等。

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一)國外適應性理論研究的現狀

國外對于適應性理論的運用起步較早,主要用于規劃設計方面,包括自然片區規劃、城市規劃及建筑單體等方面的地域適應性。 其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一系列理論對城市濱水景觀適應性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20世紀10年代,蘇格蘭社會學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在《進化的城市》中最早在城市學和建筑學的學科領域中引入了適應性觀念。他認為現代城市的成長和變化與人與環境互相適應有著密切聯系。提出應當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也就是說將居住布局、周邊地方環境、地域經濟三者進行綜合分析考慮。1969年,英國著名園林設計師麥克哈格倡導《設計結合自然》,提出城市內的人工建造物的創造條件與評價標準,不應該遵循傳統的以藝術為原則,而應以“適應性”為指導。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探討人類在不斷創造生存環境的過程中與自然環境之間產生的關系,對都市、鄉鎮、海洋、河湖等問題做了一系列研究,最后明確指出評價環境價值的衡量標準應當以“適應性”為參考。環境是人類發展的載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是自然演化的過程,人類的發展與規劃對環境的干預度需控制在環境許可范圍內,因此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也需要遵循“適應性”理論。

1994年出版的《建筑物如何學習》,作者斯圖爾特·布蘭德認為受尊重的建筑除了歲月的洗禮,還應當具備適應性。不能適應時代轉換而被淘汰的建筑最終會成為建筑垃圾。提出建筑應當根據人對功能需求的轉化而變化,根據所在環境的變化而做出改變,即進化性設計理念。加拿大學者艾維弗雷德曼主要研究了適應性理論在建筑中的運用,提出了“適應性住宅”的觀點。在人們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形勢下,住宅建筑在協調社區環境、鄰里關系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住宅在滿足居住者實用功能的前提下,怎樣為將來的發展留存空間?面對不斷變化的家庭需求與環境變化,住宅建筑適應性設計顯得頗為重要?!对O計與場所認同》喬治婭·布蒂娜·沃森與伊恩·本特利共同著作,書中從認同概念與場所制造的角度出發,分析了設計與場所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處理設計與場所二者關系的方式。

(二)國內適應性理論研究的現狀

適應性設計思想在國內當代發展迅速,涉及的行業較為廣泛,適應性理論相對集中于環境與城市設計方面,國內對適應性的研究與國外相比較,更加具有針對性。因此國內對適應性的研究大多是作為一種延續性研究。

徐建剛在《智慧城市規劃方法:適應性視角下的空間分析模型》中,以城市復雜系統理論為基礎,以適應性空間分析模型構建為技術支持,系統探討了智慧城市規劃方法。適用性空間分析模型從微觀、中觀、宏觀的空間關系分析入手,包含了區域城市交通網絡承載城市發展的適應優化、城市人口與用地規模的適量調控、城市功能空間拓展中社會需求與物質供給的適度均衡、區域資源環境支撐城市生態功能的適宜平衡、市區公共服務配置與居民需求的適中耦合等相關范疇。

陳紀凱在《適應性城市設計一種實效的城市設計理論及應用》一文中提出適應性理論于城市設計而言是一種實效性方式,文中將和諧發展哲學與適應性理論結合,完善了適應性前提下城市設計系統,并確定了城市設計中適應性功能排序與學科之間的關系。

王中德在《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研宂》中明確了地域性與適應性之間的關系,探討了西南地區城市公共空間規劃中適應性理論的研究運用,構建出針對地域性的適應性規劃體系,與復雜適應性系統相互印證、相互配合,提出了在面對城市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復雜問題,城市規劃應該怎樣有效解決,并促成它向著符合人類意愿的方向發展。

李斯白在《城市中小型公共景觀建筑的場所適應性研宂》一文中,將適應性理論引入中小型公共景觀建筑,正對靈活多樣的公共景觀建筑提出了適應性理論的運用策略,打破了傳統古板的比速度、比高度、比現代的設計模式,以延續景觀建筑的活力。

三、綜述小結

總結以上國內外對于適應性理論的研究中,無論宏觀至生態適應性、地域適應性還是微觀至城市景觀、建筑的適應性設計研究。設計對使用者及城市發展的要求及環境功能與條件的適應性,無不體現著適應性理論在城市各個空間中設計中的應用。我國對城市濱水區建設沒有一套完善的理論系統,大多數并未從適應性設計的視角來進行理論性研究。今后可借鑒和總結國內外的適應性研究方法,將城市濱水景觀與適應性設計方法相結合,為相關研究提可行性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東宇,李錦生.城市濱河綠帶整治中的生態規劃方法研究[J].城市規劃,2000(9):27-30.

[2]孫然好,陳愛蓮,李芬,汪東川,許忠良,陳利頂.城市生態景觀建設的指導原則和評價指標[J]. 生態學報, 2013,33(08):2322-2329.

[3]宋醒.濱水公園規劃設計的實踐與研究[D].天津大學,2013.

[4]劉濱誼.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5]李斯白.城市中小型公共景觀建筑的場所適應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景觀設計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關于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初探
圖書館建筑景觀設計
地域文化的延續
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影響探討
景觀設計學課程教學與實踐研究
關惠聰等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張鑫、靳政景觀設計作品
關于市政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