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新媒介環境下的高職校園媒體文化

2020-10-14 09:10杜苗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新媒介有效措施校園文化

杜苗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傳媒方式也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型傳輸媒體逐漸占據了人們的視野。在這樣的傳媒環境下,校園文化的傳播也需要與新媒介進行良好的結合,以提高高職校園媒體文化的傳播力度,加強對高職校園思想文化的宣傳,提高為學生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以新媒介作為信息傳播途徑,幫助師生與學校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加強文化的傳播,開展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將針對高職院校媒體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介;校園文化;高職院校;有效措施

前言:

高職校園媒體是青年學生思想文化的重要傳播途徑,在我國,校園文化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1],對于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主流媒體逐漸開始使用新媒介來進行信息傳播,極大的改變了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手機、電腦、電視等傳播設備也逐漸向著適應新型媒介的方向更新換代,由此可見,我國已經正式進入新媒體時代,因此,高職校園應當注重校園媒體的建設,積極學習和掌握新媒介的使用方法,探究如何在新媒介環境下建設高職校園媒介文化。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當今時代,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展、文化不斷融合,學生對新文化的了解程度逐漸加深,對社會上產生的新思潮接受能力較強,使得學生容易收到多種思想的影響,造成原有價值觀的改變,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對學生個性化的養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促使了學生思想的不穩定[2]。青年時期是人一生中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高職校園文化的有效傳播能夠加強學生對正確思想的關注度,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用良好的人文氛圍凝聚學生的思想,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應當在新媒介環境下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以校園媒體良好的滲透作用改善教學、學習、管理方式,推進教育思想的改革,宣傳新型素質教育思想,有效改善教師的教育理念,培養出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術人才,滿足社會對高職教育培養出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技術能力。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校園文化的傳播是體現院校實力的重要途徑,對學校的辦學、治學、招生及畢業生就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體現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整體形象,體現校紀和校規的管理質量,展示校園的校風和人文氛圍。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沒有建立完善的文化傳播體系

在校園文化的傳播中,傳播體系的完善性將直接決定校園文化的建設效果,如果高職院校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傳播體系,就無法使優質的校園文化傳達給學生,更不可能將校園文化向全社會進行有效傳播,人與學校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互通環境,也就無法促進校園文化的再建設,校園文化將停滯不前、發展受阻[3]。對于全國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通常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雖然校園文化的傳播方式較多,但渠道十分零散,不能夠起到有效的傳播作用。

(二)管理人員不具備校園文化建設經驗

高職院校在校園管理工作中,通常僅僅關注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而沒有重視把握學生的思想理念發展,沒有注意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在高職教育成長階段的思想特點,因此,通常不會聘請專業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校園媒體管理,而由行政教師和學生干部進行兼職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缺乏傳媒技巧的使用,和掌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三)沒有注重信息的良好整合

高職院校校園媒體的管理中,對于信息篩選與處理仍然存在不成熟的情況,這時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在思想方面出現波動,而校園媒體作為培養學生正確思想觀念主要媒介,需要為學生拓寬信息渠道,才能有效培養學生形成現代化思想。

(四)沒有積極運用新媒介

隨著互聯網產品的更新換代和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逐漸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傳播媒介和傳播平臺,高職學生由于經常使用手機、平板等新型設備,因此也逐漸開始了解新設備中配備的新傳播媒介,對新媒介的使用率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而目前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管理人員通常僅關注傳統媒體的建設,例如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等,而沒有關注到新媒介的興起,對于新媒介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技術難題沒有攻克,在校園文化的宣傳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進步空間,因此,導致學生對校園文化關注度不高,校園文化宣傳效果不佳[4]。

(五)傳播媒介之間信息交流性不強

校園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各種官方傳播媒介的共同運營,但就目前的高職院校傳播媒介而言,由于所處不同部門,導致各種媒介的運營存在一定競爭,內容上存在同質性,相互之間溝通和合作不強,缺乏協同作戰能力。這是校園文化的傳播媒介沒有得到統一管理所導致的,造成了校園資訊的重復輸出和有價值信息的浪費,甚至由于監管力度不足,使得不同平臺照搬宣傳內容,無法發揮不同傳播平臺的不同特性和優勢,在宣傳內容上沒有經過再次深度或者廣度的處理,嚴重弱化了不同宣傳平臺的宣傳效果。

(六)高職學生對校園文化興趣不強

高職學生由于在高中教育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沒有接受有效的指導,使得學生不僅在學習方面存在動力不足、自制力差等問題,對提高個人文化修養的意識也不強,因此,可能導致學生對校園文化難以產生興趣,甚至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迷惑,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造成對社會的不良影響[5]。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新媒體的使用技巧

由于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和興趣逐漸增加。高職院校教師和管理者應當注意在對學生的教學和思想教育工作中使用新型傳播媒介,提高自己的新媒介使用水平,運用好傳播媒介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各種便利。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新型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在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新媒體技術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產生興趣,這種技術的使用也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新媒體運用技巧,因此學校應當聘請專業的新聞傳播學人才,加強對校園媒介的管理,加強校園媒介傳輸信息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對教師相關技能的培訓,使教師能夠靈活使用各種新型媒介,為學生提供內容、形式更加豐富的教學活動。

(二)加強信息整合的科學性

在當今媒體環境下許多信息尤其是社會熱點話題能夠通過互聯網快速的傳播,加之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許多不同的聲音都能夠在互聯網上得到傳播,而學生在接受信息的時候可能會對各種不同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注意為學生組織、整合有效信息,避免他們對有害信息產生迷惑,受到有害信息的影響,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面對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的時候,能夠理性客觀進行分析,成為具有獨立思想的新時代青年。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新型傳播媒介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讓當代青年的思想得到釋放,為青年的思想提供良好的傳播途徑。高職院校官方媒體的良好信息整合,能夠引導學生關注到正規渠道的信息,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強民主思想的傳播,提升學生民主思想意識,進而推動校園媒體文化的建設。

(三)加強校規校紀建設

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在先前的教育階段沒有接受嚴格的管理,對于高職院校生活和學習的管理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同時在思想方面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校規校紀能有效地約束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引導學生將關注點放在學習上。通過制度管理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僅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提升校園文化水平,還能有效提高校園管理效率[6]。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而言,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建設更加有秩序的校園管理氛圍,使校園文化的傳播井井有條。

(四)家校聯合共建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關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為了幫助家長加強對學生和高職校園的了解,學校應當注意定期舉辦家校聯合會,同時使用新型媒介建立線上溝通平臺,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使得校園文化成為家長、教師、學生與學校共同建設而成的復合型文化。

(五)建設優質校園環境

優質的校園環境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提高學生的在校期間的生活質量。學校應當設置合理的規定,為學生提供標準住宿環境,從根本上確保住宿環境通風、采光、寬敞明亮,同時也可以將藝術性、思想性作為校園環境設計原則,讓學生在入住后感覺舒適與溫馨。良好的校園環境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宣傳和傳播過程,能夠展示學校的人文風貌,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選擇高職院校。

(六)加強校風建設

校風即學校的風氣,校風的建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還能體現整個學校精神面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學風建設的科學性、知識性和思想性,具體措施可以采取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校園實踐活動,舉辦校園文化節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學風校風的建設中來,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7]。在活動中充分做好宣傳、組織工作,在活動結束后還應當做好活動總結工作,為未來的活動舉辦做好經驗總結。

(七)建設智慧校園

新媒介的使用也推動了智慧校園的發展,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在校園的管理和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使用新型互動媒介,使新媒介成為溝通學校和學生教師之間的橋梁,建設智慧校園。例如,引入校園通信局域網,為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通信平臺,為校園通信網絡正常使用提供保障。積極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務管理平臺,使用新型傳播媒介幫助教師展開更加豐富的網絡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進行學習活動。智慧校園的建設是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要一部分,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于建設科技型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

自媒體、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文化的傳播改變了傳播方式和途徑,高職院校應當注意對新媒介的運用,把握媒體宣傳時機,發揚校園文化,為青年提供良好的思想傳播途徑,同時,依靠新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理清社會主義正確思想,避免學生受到錯誤思潮的蠱惑,走上錯誤的道路,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繼紅,時美英,卓如.新媒介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導讀教育的路徑探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2):148-152.

[2]繆莉.新媒介下高職英語立體化教材的建設——以“國際交流英語”課為例[J].英語廣場,2019(12):99-100.

[3]燕曉山.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新媒介轉型”的思路探索[J].戲劇之家,2019(24):186.

[4]丁孟利,李明龍.新媒介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傳統培育方式的不適應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1):44-45.

[5]陳麗君.新媒介環境下中高職專業英語課程斷層與銜接的研究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3):294-296.

[6]吳冬琦.基于四種常見網絡移動新媒介的高職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應用效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09):255-257.

[7]胡純華.解構與重構:新媒介視域下的高職校園文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5(03):41-45.

猜你喜歡
新媒介有效措施校園文化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淺析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協調發展
船舶涂裝工藝技術改造中的環保技術研究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媒介融合的內涵、典范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