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劃免疫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2020-10-19 18:15任錫艷邢麗平郭磊
健康大視野 2020年15期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不良反應應對措施

任錫艷 邢麗平 郭磊

【摘要】目的:分析計劃免疫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及應對措施。方法:隨機抽取我接種門診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接收的200名需要進行疫苗接種的兒童作為本次研究觀察對象,通過無規律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兒童數量各100名,在其接種時,對照組兒童不做護理干預,研究組兒童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兩組兒童的主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且比較兩組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結果:兩組兒童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局部紅腫、全身發熱、硬結以及無菌化膿,兩組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研究組的發生率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計劃免疫中的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比較復雜,相關醫護人員需要進一步分析其不良反應的具體發生原因,進而及時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便將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計劃免疫;不良反應;原因;應對措施;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11-01

前言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衛生事業也有了顯著的發展,與此同時,計劃免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1]。然而在實際免疫接種過程中,兒童可能會受自身因素或者是疫苗質量因素,亦或是接種工作人員的操作或者接種之后的護理工作等方面的影響而產生不良反應,輕則可能會影響接種效果,重則可能會導致兒童死亡[1]。本研究正是鑒于此,抽取了我接種門診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接收的200名需要進行疫苗接種的兒童作為本次研究觀察對象,以進一步分析計劃免疫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并且總結相關預防性護理對策,以期達到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目的。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接種門診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接收的200名需要進行疫苗接種的兒童作為本次研究觀察對象,通過無規律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兒童數量各100名。對照組男女比例54:46;年齡0.5歲至6.5歲不等,中間值(4.33±0.35)歲。研究組男女比例48:52;年齡0.5歲至7歲不等,中間值(4.30±0.37)歲。兩組本次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兩組兒童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剔除存在藥物過敏史以及存在疫苗注射禁忌癥的兒童,兩組兒童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和研究組全部接受常規計劃免疫接種,對照組接種期間,不予以護理干預,研究組接種期間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為:①接種前:在為兒童進行疫苗接種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兒童以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為其詳細介紹疫苗接種的相關健康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同時積極詢問家屬兒童既往病史、過敏史以及近期用藥史等;觀察兒童是否存在發熱以及流涕等情況;對于情緒過于緊張的兒童,相關醫護人員需要做好其情緒安撫工作;除此之外,仔細核對已經核對過的疫苗的保質期以及品種信息等。②接種時:相關醫護人員需要輔助兒童家長為兒童調整正確且作為舒適的接種體位,將兒童的接種部位進行徹底暴露之后,接種人員需要在兒童不亂動的時候,找準位置快速進針,然后緩慢注射疫苗,待疫苗注射結束之后,再將針快速拔出,在注射期間,需要全程安撫好兒童的情緒,盡量減少哭鬧的發生,如有必要,也可以指導兒童家屬通過引導兒童觀看動畫片或者聽兒歌等方式來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③接種后:叮囑兒童家屬適當按壓棉簽三至五分鐘,并且告知其需要在觀察室留觀三十分鐘,一般以便觀察兒童是否會發生不良反應,若發生不良反應好及時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可以在這三十分鐘之間內,做好兒童家屬接種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家屬接種部位發生輕微紅腫或者是輕微發熱等癥狀是正常情況,不必過于擔心;接種三天之內最好不要洗澡;飲食上注意避開辛辣刺激性大的食物等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和研究組兒童在接種之后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由SPSS22.0統計學軟件整理,計數資料的檢驗方式為X2檢驗,P<0.05即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兒童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局部紅腫、全身發熱、硬結以及無菌化膿。其中對照組中,有4名兒童發生局部紅腫,有3名兒童發生全身發熱,有2名兒童發生硬結,有2名兒童發生無菌化膿,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00%;研究組中,有1名兒童發生局部紅腫,有1名兒童發生全身發熱,有1名兒童發生硬結,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研究組的總發生率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156,P=0.027)。

3討論

從本次研究中兩組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來看,導致兒童發生硬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多數接種疫苗均采用氫氧化鋁吸附劑制成,而兒童機體中的抗原在吸附之后就會形成相對較大的顆粒,注射后較難吸收,因此就會在兒童的皮下形成結締組織增生,即皮下硬結[1]。另外,兒童由于受到接種疫苗的特質性影響,因此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全身反應,例如全身發熱、紅腫以及化膿等情況,全身發熱通??梢酝ㄟ^物理降溫方法或者飲用問開水等方法來緩解,而紅腫或者是化膿則可以通過消腫以及抗感染等方式進行對癥處理即可恢復[2]。夏冬軍[2]報道,疫苗本身也是導致兒童發生不良反應的一個重要因素,疫苗存放時間越長,距保質期時間越近的疫苗,其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會越高。除此之外,接種人員也是一大影響因素,例如接種人員在為兒童接種時,注射器選用不合格,均會增加兒童發生感染的風險;另外,如果其接種經驗不足,進針較淺或者進針較深等達不到疫苗接種的深度要求,也會導致兒童接種后發生不良反應。因此通過分析計劃免疫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原因之后,筆者對研究組兒童進行了針對性的接種前護理、接種時護理以及接種后護理,通過健康宣教、核對疫苗效期以及規范接種手法等一系列護理措施之后,結果顯示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及時分析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并且針對其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降低兒童接種疫苗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計劃免疫中的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比較復雜,相關醫護人員需要進一步分析其不良反應的具體發生原因,進而及時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便將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何若飛,陳玉榮.計劃免疫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全科護理,2018,16(35):78-80.

[2]夏冬軍.計劃免疫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4):270-270.

猜你喜歡
針對性護理不良反應應對措施
輸尿管撕脫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43例車禍致腦部外傷患者的臨床特點與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