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升醫學高?!吨袊F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效果

2020-10-20 05:46包東婭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效果課程

包東婭

摘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承擔著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五觀,理解四個選擇,提高四個自信的重要任務。同時,《綱要》課也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出于多種原因,大多醫學高?!毒V要》課的教學效果欠佳。本文通過分析醫學高?!毒V要》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綱要》課教學效果的可選策略。

關鍵詞:醫學高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效果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課程,也是醫學高校培養具有德藝雙馨的醫務工作者的必修課。但是,醫學高校的《綱要》課教學存在著教師“填鴨式”灌輸教育和學生對《綱要》課輕視的普遍現象,這直接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未能體現和發揮該課程應有的地位和作用,距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通過多種方法,提高《綱要》課的教學實效性,勢在必行。

一、醫學高?!毒V要》課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未因時而新,教學模式固化

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同等重要。但是,在很多醫學高校存在著教師主宰教室的普遍現象,教師在課堂制度的制定和課堂教學中一言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具體實踐中以專制代替民主,一人獨享課堂的發言權,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和想法的時間和機會被剝奪,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無意地壓制,從而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獲得感、滿足感和自信心。大多數醫學高校由于重專業輕思政的傳統,《綱要》課教學往往采取傳統“大水漫灌”和“填鴨式”知識供給,將整個課堂教學限制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框架中,這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種理念已經不符合當代培養人才的內涵要求。

“互聯網+”時代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亦為《綱要》課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青鹿高校智慧課堂及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網絡精品課等海量資源,但部分教師或思想保守不愿利用或懶于嘗試,致使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和活力。

(二)思政教師隊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馬克思說:“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說理教育,必須具有理論深度,用理論揭示規律。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學懂弄通、研幾析理,講清講透講精?!皞鞯勒咦约菏紫纫鞯?、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贬t學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更是肩負著培養國家合格醫務工作者重擔,但就醫學高校的《綱要》課教學開展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教學水平亟待提高,其不足表現在教學設計主旨不明確,課堂教學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學生早已在初高中就接觸過的中國近現代歷史知識,缺乏理論深度和高度;課堂表達略顯蒼白無力,存在教師自說自話、自我感動,學生自玩自樂、自行瀟灑的現象,這無疑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缺乏活力和感染力

好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金鑰匙。傳統的《綱要》課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即灌輸式教學法,醫學高校亦主要采取單一的講授法,這對于課業負擔本就繁重的醫學生來講無疑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學生不愿抬頭看黑板,只愿低頭玩手機,教師自編自導唱獨角戲的現象常有發生?!毒V要》課既承擔著價值觀培育、歷史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重擔,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未來良醫的特殊教育實踐活動,其教學性質、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學中必須采取形式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另外,當代高校青年身處“互聯網+”時代,隨便動動手指就可以從網上獲取大量有關《綱要》課的任何信息,但是爆炸性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未經整合加工的,這更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明辨是非并強化認知。無論是出于《綱要》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還是出于高校培養人才的價值追求,豐富《綱要》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迫在眉睫。

二、提升醫學高?!毒V要》課程教學效果的可選途徑

(一)教學理念因時而進,教學模式因勢而新

教學理念是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對教學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先進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樹立強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醫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把《綱要》課的教學目標與醫學生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創建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提升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使《綱要》課教學真正成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陣地。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模式亦要因勢而新。新時代國家和政府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糅合利用不同學習理論、不同技術與手段和不同應用方式,將班級授課制群體學習優勢與網絡學習個性化有效結合,是實現學習過程中諸多要素之間合理配置與協同運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協調發展,達到學習的最優化的有效途徑。例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青鹿智慧課堂等等。

(二)教師教學水平與思政課教育的內在要求同向同行

學習歷史的目的是服務于現實,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師是思政教育過程中的主要發力者。首先,承擔《綱要》課教學的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教師要以“汪洋大?!睗M足學生的“點滴需求”,在已有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多聽學生關注的、多看貼近學生生活的、多學感染學生情緒的、多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不斷更新自身理論學習,完善知識體系,豐富《綱要》課教學的內容,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其次,教師要多向專家、教授和知名學者學習,一方面通過獲得更深入的專業理論來更新自身的理論寶庫,從而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學科交叉引入貼近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在情感需求上貼近學生。再次,教師要運用語言的魅力打動學生,做到語言通俗易懂、語調抑揚頓挫、語氣循循善誘,讓學生忠于課堂、愛上課堂。最后,通過將教學活動轉化為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反哺教學,促進教學的進步,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將更為豐富和新穎的教學內容嵌入《綱要》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了解更多新知識、新觀點和新信息。

(三)教學方法靈活用、常更新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互聯網+”時代,多媒體參與《綱要》課教學活動已是勢在必行。除常用的精美課件展示外,影視教學的功能也不能被忽視。選擇權威且合適的影視劇片段插入課堂教學,通過影視劇帶來的視覺沖擊和直觀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講“五四運動”的時候,可用陳道明主演的電影《我的1919》展現巴黎外交和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拒絕簽字的情景,渲染課堂氣氛,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這種效果是教師講解無法比擬的。同時,還可利用其他網絡平臺如超星學習通、QQ、微信等,教師可將課后練習題發布于如上網絡平臺,師生既可以在平臺上互動,也可以避免教師口頭傳達時效短的缺陷。

2.探究式教學法。教師講解某一段歷史或者某一歷史人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些事例和一些材料,使學生自己通過思考、討論等方式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進而進行全面的總結。例如馬戈爾尼訪華事件,教師通過PPT展示馬戈爾尼面見乾隆皇帝時的畫像以及馬戈爾尼本人的回憶語錄和乾隆皇帝的書信,讓學生直觀感受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眼中的中國。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探討,適時地給予啟示和引導,教師要循循善誘學生透過馬戈爾尼訪華這個事件抓住的中心問題是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是什么樣的。探究式教學法,實現了“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有機協調,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進行探索研究,總結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增強了學生獲得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案例式教學法。教師通過教學案例的設計和展現,啟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綱要》課具體教學中,教師根據所講的內容來擇選合適的案例,動員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案例,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深度解讀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也能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其輯思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戊戌維新變法”時可將獻身“戊戌變法”的勇士譚嗣同設計為案例進行教學,通過讓了解譚嗣同參與變法的過程,變法失敗的情況以及譚嗣同英勇就義的行為,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也可搭配相應地圖片或者影像資料。

4.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本身非常適用于《綱要》課教學。任課教師要深度把握教學內容,知道在哪一塊內容適合設置情景教學。例如在講五四運動時可設計讓學生模擬陳獨秀、李大釗的演講,在講土地革命時讓學生模擬毛澤東的演講,除演講外,模擬辯論、誦讀經典、歷史小劇場表演、唱紅歌、新聞播報等情景再現的方式都可以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例如講解抗日戰爭時歌唱《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誦讀毛澤東在革命和建設的艱苦奮斗中所形成的詩詞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帶學生親自參觀當地紅色革命遺址和基地。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學生可極大地發揮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和團隊意識。

三、結語

《綱要》課在醫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培養國家和人民需要的良醫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進入新時代,醫學高校的《綱要》課教學與改革也承擔著新的使命,在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時,應該如何更好地實現《綱要》課教學培養良醫的目標,怎樣創新《綱要》課教學,是新時代醫學高校開展《綱要》課必須回答的問題,否則將影響《綱要》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推動《綱要》課教學創新發展,提升教學效果,既需要關注外部環境變化,更需要進一步研究《綱要》課本身的內在規律及其變化趨勢,以及師生協同探索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9.

[2]王敬東.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央視網,2019.

[3]成嵐.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2016.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效果課程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