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

2020-10-20 04:20盧幼梅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信息技術

盧幼梅

摘要:當前,我們的學前教育已進入到高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介入, 讓教師有了能夠快捷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幼兒科學教學質量。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將更注重教與學互動,提高幼兒對科學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促進幼兒的分享交流, 促進多元有效評價。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的在于激發幼兒對周圍萬事萬物以及各種現象的興趣,帶著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世界,通過科學活動建立起對周圍環境的初步認識。優化幼兒園的科學教學活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增加了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圖、文、聲集于一體的表現形式可以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立體生動,更貼近幼兒的認知水平,從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探究欲望。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僅憑教師的口頭描述或教具材料輔助很難達到幼兒的認知,利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景,將事物以直觀、生動的形象呈現出來,它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給孩子以直觀的視聽覺刺激,不僅能夠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的生動、富有感召力。

在大班科學活動《垃圾分類》活動導入環節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一個卡通的地球娃娃,幼兒通過地球娃娃的語言、動作、形象感受地球被污染時的心情,同時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思考:地球為什么會被污染,探究這樣才能保護地球。最后通過希沃白板的趣味課堂進行討論為什么有的垃圾可以回收,有的不能回收,哪些是有毒的,讓班上的每一個幼兒上講臺,對希沃白板中所列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操作,做的準確得給予紅花獎勵,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2.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人機互動,培養幼兒主動探究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科學活動中,我們利用希沃課件的互動性,讓幼兒與希沃白板進行交互,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愿意動手去探究尋求答案。幼兒與白板互動教學,應用各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能夠增加科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接受知識,達到教學目標,這種自然而然的教學是最容易讓幼兒接受并喜愛的。

在大班科學活動《是誰偷走了項鏈》這一課中,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破案游戲,在游戲“動物分類”環節,利用趣味課堂創設一個人機互動場景。在場景中有兩棟房子,幼兒將動物根據皮毛的特征將動物進行分類。當分類正確時動物會被關進房子里,當分類錯誤時動物會被彈出。在“找痕跡”環節利用希沃小工具蒙層、放大鏡等功能讓幼兒在大屏上運用托拉、點擊、放大進行觀察、操作。

在中班科學活動《大大小小的蛋》這課,導入環節通過“猜猜蛋從哪里來”的游戲,利用希沃多媒體展示各種大小不同蛋 ,請幼兒猜測這些蛋會是誰的?利用希沃趣味游戲讓幼兒操作平板將蛋寶寶和蛋媽媽進行配對?;顒又羞€利用平板讓幼兒進行“砸蛋游戲”,認識生蛋和熟蛋知道蛋的結構。最后利用希沃趣味課堂進行“搶蛋游戲”,幼兒兩兩PK,根據教師的口令找出相應的蛋寶寶或者蛋媽媽,找到數量多者為勝。每一個孩子都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濃厚,通過動手動腦,培養幼兒主動探究能力。

3.利用信息技術同步投屏探索過程,促進有效分享交流

《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在幼兒科學教學的集體交流環節中,利用希沃授課助手的手機助手功能,可以將幼兒的操作過程用手機拍下來上傳到屏幕上,便于幼兒之間觀察、交流、討論。

大班科學活動《果蔬發電》,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的操作過程同步投屏讓幼兒一起觀察不同的操作方法、結果,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相同與異同,每一組操過程進行投屏,有利幼兒之間觀察、交流、討論,促進有效分享交流,從而掌握果蔬在導電過程中應正負極的串聯方法。

4.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探索結果,使評價更加多元有效

在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中評價是幫助幼兒梳理知識和提升經驗,促進幼兒個性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合理有效的評價對整個活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機器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多元評價,如利用信息技術同步投屏的功能,將幼兒的探索結果第一時間在顯示屏上展現,即便于幼兒觀察比較,也有利于學生、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讓整個評價過程更加有效。

在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路線圖》中,幼兒通過平板操作“送快遞”用不同路線從起點走到終點,比比哪種路線能最快到達終點,并把操作結果記錄通過平板傳到大屏。在評價環節幼兒通過大屏能相互清楚地看到同伴的記錄結果,同時會思考,自己的操作結果和同伴的是一樣嗎?最后會發現有的和自己的一樣,有的和自己的一樣,到底哪種方法可以更快到達終點。這是幼兒通過機器評價、以及幼兒相互之間的評價,掌握學習內容。

總之,信息技術逐漸融入到教學過程應當是有步驟、有目標的實踐過程,只要教師正確引導,遵循幼兒發展的規律,鼓勵幼兒自主探索,相信信息技術一定會推動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季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2]中華人民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信息技術
浙江天正思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美術理解與表現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表達力的多元設計與實踐探索——臺北市南湖高級中學語文組“寫∞手”教學活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