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脫貧攻堅視角下廣西貧困地區在山水畫創作中的體現

2020-10-21 10:21李瑛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山水畫

摘要:2020年按照三步走戰略安排,是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關鍵之年,決戰脫貧攻堅戰則是決勝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背景影響下,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將廣西貧困地區尤其是廣西革命老區為研究對象,為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以及扶貧工作開展前后的這種巨變,將充分發揮山水畫介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作用。探究脫貧攻堅下的廣西革命老區在對其描繪的山水畫創作中的具體體現??偨Y出山水畫創作的題材、繪畫語言以及作品中表現的自然精神和人文內涵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以此來體現廣西貧困革命老區給山水畫創作帶來的重要影響關系。

關鍵詞:脫貧攻堅;山水畫;革命老區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廣西是一個具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由于多民族的歷史、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及社會人文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原因,因此成為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肩負著實現全面脫貧的歷史使命,做好貧困地區的脫貧尤其是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革命老區的脫貧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廣西很多革命老區都是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通過山水畫的表現形式為媒介,探索在扶貧大背景下貧困革命老區在其中起到的意義和作用。

作為美術家,始終堅守著中國的文化自信,有責任用畫筆為山河立傳,為大地寫真。廣西各族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這片紅土地上辛勤耕耘,從致力于修補滿目瘡痍的舊容到描繪生機勃勃的畫卷如何展現?只有描繪。漓江畫派作為當代中國最活躍的繪畫流派之一。畫家們以服務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長期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為手段,常年深入基層一線采風寫生,充分挖掘廣西南國山水風光所蘊意的藝術內涵,吸取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養分,創作出一大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獨特藝術風格的美術作品。畫家們擔負有自覺承擔記錄和反映重大社會變革的義務的本土畫家們畫家們,自然將此描繪進藝術作品中。從而進行了“漓江畫派走進百色”的活動,此次采風寫生創作體現出了兩大大特色。一是主題重大,扶貧工作是黨和國家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脫貧扶貧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漓江畫派走進百色”畫家們通過手中的畫筆,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在廣西的足跡,反映廣西扶貧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反映廣西貧困地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反映脫貧群眾的新生活,以飽蘸濃激情的濃墨重彩,記錄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腳步。二是選取較為典型的路線來作為此次的重點。分批次赴廣西百色、昆侖關、桂林灌陽、崇左等貧困革命老區的各個紅色景點進行采風寫生。

黃格勝站在當年被紅軍鮮血染紅的的湘江戰役渡口,心靈的熔鑄觸發筆墨的張力,繼而浩浩蕩蕩創作出《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猶聞當年號角聲》《當年鏖戰急》三張作品,把歷史清晰成可繪的畫面。黃格勝在此創作的國畫作品《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前景幾棵造型各異的古樹,用筆古拙老辣蒼勁,象征著紅軍堅強的意志,大片的潑墨酣暢淋漓,將山脈的連綿不絕表現的淋漓盡致,更加能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虛實的對比強烈,血紅的殘陽預示著戰爭即將接近尾聲。

《猶聞當年號角聲》主題突出,后景的大山與近景的古樹構成了畫面的雄渾、壯美和蒼涼,筆墨雄健,氣勢磅礴,運用剛勁、粗壯、沉著的筆法造型。大片的留白猶如歷史的長河,畫眼位置的塔樓很精確的凸顯了“號角聲”,引人無限遐想。

《當年鏖戰急》,表現的是1934年11月中央紅軍從江西挺進廣西,被蔣介石大軍突圍堵截、血戰于廣西灌陽縣水車的一段歷史故事。畫面呈俯視的角度,刻畫了在樹林掩映下的大片黑壓壓的瓦房,這里沒有飄揚的紅旗,沒有號角,也沒有沖鋒陷陣的戰士,“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看上去死一般沉靜的畫面,似乎預示著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來臨,給人以激昂之情,在表現形式中運用了象征的手法。這些堅實、密集而排列有序的民宅就像革命戰士的陣容,整裝待發。同時,整個畫面沒有用任何彩色顏料,而是以大片黑、白、灰的純水墨來渲染整個畫面,莊嚴肅穆。渾厚的筆觸,挺拔而粗澀的線條更是彰顯出一種無法遏制的力量之美.無論是表現形式、內容和立意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以一種象征性的寓意、風景的題材、浪漫的手法去謳歌革命戰爭氣吞山河的氣概,視角獨特,立意高遠,并通過這些景致的描繪來用畫筆來記錄脫貧攻堅下發生的變化。

廣西百色市是一座英雄先烈用鮮血灑滿了熱土的城市。百色作為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的特殊區域,為山水畫的創作提供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環境、典型變化等,有豐富的創作素材。漓江畫派沿著鄧小平發動百色起義的足跡一路開進,深入百色市的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采風、寫生和創作活動。經過一年的潛心努力,畫家們創作了一批主題鮮明、技藝精湛的精品畫作,謳歌百色市的建設成就,展示百色美麗的奇山秀水和多彩的民族風情。黃格勝先后深入百色市西林縣八大河鄉和隆林縣張家寨等地寫生創作。在張家寨,黃格勝創作了一幅由四整張八尺宣紙合成的山水巨作《秋高氣爽張家寨,拔地撐百色山》,畫家以仰視的角度展示了百色優美的自然風光,巧妙地運用疏、密、聚、散處理畫面,通過大面積留白和前景重墨樹木的造型形成畫面空虛處,有松有緊,有聚有散,有張有弛,形成賦予韻律感的畫面節奏,反映百色深厚的民族傳統和壯烈的革命斗爭精神和扶貧所取得的成果。

山水畫作為媒介展示了廣西貧困革命老區,如百色、河池、崇左、昆侖關、灌陽等地山清水秀的優質美景和厚重的歷史人文風情,讓貧困山區的綠水青山、革命老區的歷史感建筑等成為吸引人們向往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使之變成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充分發揮山水畫介入脫貧攻堅與革命老區振興的作用助力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在火熱的的生活中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這樣的山水畫創作才是真正有溫度、有情感才能真正的觸動人民,使山水畫與生活緊密地聯結起來,才能真切的反映出黨和國家在扶貧工作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果。這些真實發生在貧困地區社會生活的改變和人民對黨的感激之情,都將最終投射描繪在山水畫的主題創作中。

作者簡介:

李瑛(1997.2—),女,漢族,籍貫:山西晉城市,廣西藝術學院/漓江畫派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2018級中國畫(山水)方向。

猜你喜歡
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山水畫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打贏脫貧攻堅戰,民主黨派如何作為
從陜甘寧邊區到解放前甘肅老區的扶貧工作回顧
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的脫貧攻堅——基于新聞聯播相關報道
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發展策略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淺析“精準扶貧”下革命老區電子商務的發展
程燦山水畫作品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