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佛山祖廟祭祀儀式的創新再造

2020-10-21 00:03賴鶴玲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祖廟秋色佛山

賴鶴玲

摘 要:隨著時代變遷,祖廟祭祀儀式不僅僅是為了突顯信眾對北帝致尊地位的崇拜,而是同時向城市文化形象、品位的塑造和服務于旅游經濟發展的趨勢轉變。創新再造是佛山祖廟祭祀儀式的傳統,是基于祖廟文化內涵站在當下的文化形態下創作而成。一種是現代的即娛樂又祭神,這兩種功能與目的的內在關系,不正是當下再造和創新祖廟祭祀儀式最為重要的依據甚至是遵循的準則嗎?把握這些特點與時俱進,傳統的文化定能煥發雋永的魅力并歷久彌新。

關鍵詞:創新;再造;祭祀;儀式;宗教;信仰;氛圍;旅游;娛樂;民俗

一、祖廟祭祀儀式概況

佛山祖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是供奉道教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俗稱北帝)的著名廟宇。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形成了豐富的祭祀儀式。臺灣著名人類學家李亦園認為,“人類的宗教領域中,經常包括兩個重要的范疇,一方面是對超自然存在以至于字宙存在的信念假設部分,那就是信仰,另一方面則是表達甚而實踐這些信念的行動,那就是儀式,信仰和儀式是宗教的一事兩面表現?!狈鹕阶鎻R正是這樣,從百姓祈求神靈驅除水患、保民安鄉的初衷到形成集神權、族權、政權為一體的民間信仰過程中,是佛山歷代社區管理者及士紳通過各類真武北帝的本生故事,圣顯靈應故事、各種藝術造象、各種祭祀儀式的創作演譯而逐漸形成的。尤其在豐富的祭祀儀式上通過各種繁雜的祭祀內容、祭祀程序不斷表達著對北帝主神的尊崇與敬畏使信眾對神秘的神圣進一步取得可感知的形象,這對祖廟形成的民間信仰發揮著重要作用?!稄V東新語》卷一六“燒大爆”條中載:“佛山有真武廟,歲三月上已,舉鎮數十萬人競為醮會?!笨梢娫缭谇宕跄耆氯鸵延袛凳f人參加的規模。乾隆《佛山忠義鄉志》卷一《佛山賦》也有不少北帝誕盛況記載。尤其春秋諭祭和包含赴祠拜祭、演神功戲、北帝巡游、鄉飲酒禮、燒大爆、祝壽開筵等儀式在內的三月三北帝誕廟會祭祀儀式最為隆重流傳最為久遠直至現在。肖海明在其《中樞與象征——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分析到:“祭祀儀式無疑強化了對宗教的信仰,同時當宗教儀式作用于社會時,就會有社會控制、社會整合、規范行為、娛樂等多種功能相互關聯?!?/p>

二、創新再造儀式的起因與依據

隨新中國政權誕生,新的意識形態建立,百姓對民主、法治、文明的認識提高,從而對北帝的崇拜也漸漸削弱,祖廟逐漸形成的集神權、族權、政權為一體的功能也不復存在,這時期的祖廟祭祀儀式就不僅僅是為了突顯信眾對北帝致尊地位的崇拜了,而是同時向城市文化形象、品味的塑造和服務于旅游經濟發展的趨勢轉變。肖海明在其《中樞與象征——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描述到:“已從傳統社會中神圣的社區中樞逐漸轉變為當代社會中的文化象征?!睔v經近千年滄桑的佛山祖廟,作為文化歷史的存在,章顯著現代都市的文化品味,是佛山最為重要的文化窗口,其旅游功能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日夜突顯。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的審美需求,再造或者創新祭祀儀式漸漸突顯出來。

早在2011年底筆者應祖廟邀請計劃創作一個祭祀舞蹈以增添儀式氛圍和觀賞性,在另一篇《探索佛山祖廟藝術造像-淺談祭祀舞蹈”北帝之光”的創作》一文中已提到祭祀舞蹈創作的心路歷程和同時得到佛山市民百姓及民俗專家認可的感受。其中得出構成祖廟的所有藝術造像、繪畫等藝術元素以及祭祀儀式、祭祀舞蹈等隨時代變化和需求可以進行編撰與創造的啟示。然而就其表現內容、表現形式、表現對象等,卻應該基于廟宇本身形成的宗教文化內涵來定位,并隨時間的推移和講述者的立場不同以及審美需求的變化,使附著在宗教寺廟里的某些元素也可隨之而變。這次有效的探索和經驗積累為后續整體春秋諭祭儀式創新再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仡櫦漓胛璧傅膭撟?,其探索祖廟藝術造像的經驗的確為創新祭祀儀式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并在2013開始著手實施春秋諭祭創新再造工程。

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佛山市政府提出打造文化導向型成市的號召,出于樹立城市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品位和發展旅游經濟的需要,把有著500多年歷史的佛山最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動秋色巡游(俗稱出秋色-國家非遺項目)當著重要的城市形象品牌來打造。秋色巡游是一種綜合性的民間藝術游行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車色、馬色、燈色、飄色、水色、地色、景色等,即有體現扎作等技藝的傳統手工藝品觀賞評比,又有扮演故事、車心、樂隊、舞龍、舞獅、武術等民間藝術表演。從文革時期的中斷到改革開放后幾年一次的恢復再到2009年開始的每年舉辦,使傳統的秋色巡游換發出新的活力。除了佛山本土傳統的民俗項目展示外,同時還邀請國際佛山友好城市、國內佛山對口扶貧城市、省內兄弟市縣的民俗活動項目和港澳臺的民俗活動項目一起參與,2015年與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合并舉辦,2016年與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合并舉辦并長期落戶佛山,活動被提升到省級的檔次與規格,影響力更加擴大,極大的豐富了傳統秋色內容?;顒悠陂g同時舉辦各種文化論壇與其他文化交流活動。文化行政官員,海內外華僑華人、兄弟省市的文化單位工作者和非遺項目表演者、媒體記者、企業家、商人、地方鄉紳和文化名流及眾多市民游客齊齊參與,云集四方來客。三天活動觀眾達70多萬人次以上,儼然成了一個特大型的以民俗文化展示為平臺的文化旅游和民間娛樂活動。乾隆《佛山忠義鄉志》卷六,鄉俗志描寫當時的祖廟秋祭儀式盛況猶如“行者如海,立者如山”的壯觀場面,不知道記錄者看到現在的場面會作何感想。傳統的“出秋色”時間跟秋祭儀式一樣,同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地點也在附近,是不是佛山祖廟秋祭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爭議,但至少是緊密關聯的,肖海明在其《中樞與象征——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描述北帝在接受信徒朝拜后開始欣賞祀神的出秋色活動,并通過《佛山忠義鄉志》記載的出秋色時間、地點和祖廟秋祭的活動描述以及民間傳說進行論述,認為“秋色活動在早期應該是與娛神有關的賽會,秋色活動之所以極盡繁華之能事,除了娛樂,即堪娛耳目之外,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娛人的同時也酬謝北帝等神靈保佑來年的豐收?!庇兴煌氖乾F在的秋色民俗文化活動時間不固定,一般在新歷10月底或11月初進行,有意思的是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進行的傳統秋祭儀式則跟隨秋色活動的時間而變動,并作為秋色民俗文化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來進行統籌策劃。這個時間的變化和主次位置的互換關系,正可以套用肖海明在其《中樞與象征——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中論述出秋色與祭祀儀式的關系時的邏輯。也就是“祭祀儀式在早期應該是與民間大型娛樂活動有關,祭祀儀式之所以極盡隆重之能事,除了祭神,即祈福消災之外,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酬謝北帝的同時也參與到民間盛大的娛樂活動里面。一種是傳統的即祭神又娛樂,一種是現代的即娛樂又祭神,這兩種功能與目的的內在關系,不正是當下再造和創新祖廟祭祀儀式最為重要的依據甚至是遵循的準則嗎。

雖然祖廟的傳統祭祀儀式正慢慢向服務于旅游文化的方向發展。但祖廟還是整個秋色活動的核心區域,也是秋色內容呈現的重要載體,秋色民俗文化活動里的四大項目(秋祭儀式、鄉飲酒禮、秋色開幕式、秋色巡游)除具有現代意味的開幕式外都是祖廟祭祀儀式里的相關項目,其中秋祭儀式更作為第一個項目放在活動當天的上午進行,下午是鄉飲酒禮的民俗活動、而晚上的開幕式和秋色巡游也在祖廟博物館正門前舉行和始發。

三、創新再造儀式的構想

基于以上分析,加之有祭祀舞蹈《北帝之光》創作實踐的成功經驗,在考查大量文獻資料和征詢相關專家意見后,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使整體構想逐漸明析了起來。

(一)再造祭祀儀式的目標定位:

本次創新再造的祭祀儀式是基于流傳至今的傳統秋祭儀式和三月三北帝誕廟會(因與春祭儀式合并,又稱春祭),其核心環節是兩個祭祀儀式都有的”設醮肅拜”部分,一個樣式兩個祭祀儀式都用,只是北帝誕廟會多出一個“恭迎北帝出巡”的環節有所不同。由于現在秋祭儀式從屬于秋色民俗活動,因此現在的秋祭儀式僅局限在祖廟三門前400左右平方米的空間里”設醮肅拜”這一儀式上。從祖廟傳統的祭祀儀式記載可以看出宗教性、世俗性、娛樂性、群眾性是宗教祭祀儀式的顯著特征;從文武北帝造像和北帝圣顯故事里可以看出北帝在佛山本土信眾的心里即是神力非凡的天神勇將又是慈祥和藹可親的大父母象征;即能驅魔除妖又能調和社區鄰里關系還能處理糾紛主持正義。因此傳統的設醮肅拜儀式上雖有繁雜的祭品和祭拜流程來彰顯對北帝的崇拜,但參與或圍觀市民的禮儀行為比較的隨意,從以前為數不多的影像資料和2012年親見的春祭儀式來看,現場工作人員、嘉賓、記者、觀眾來回穿梭較為混亂,偶有小隊衣著不整的儀杖表演稍微站后一點的觀眾也很難看見,更不要說看清祭臺邊發生的祭拜過程了。除了圍在祭臺旁邊的嘉賓及工作人員和少部分市民外,大部分觀眾只是感受了一個熱鬧而已,這與祖廟精美的建筑布局和正殿里輝煌的北帝及手下戰將造像布局以及眾多圣顯故事所營造出來的神圣感很不相稱。奧托在《論“神圣》一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4頁、36頁)中提到宗教有一種畏懼性質,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并以一種幾乎是使人困感的力量占據我們的心靈。他稱之為“令人畏懼的神秘”(mysteriumn tremendum),同時宗教又有一種神往性質,畏懼與神往以一種奇特的對立統一方式結合起來,此種二元性質成了整個宗教史上既最奇特又最值得注意的現象。一方面,受造物在它面前戰戰兢兢,膽怯萬分,五體投地,但同時又總要情不自禁地轉向它,甚至還要使之變成他自身的東西。對當事人來說,`神秘不僅僅是某種令他驚愕的東西,而且也是進入他內心的某種東西,除了那種令人困惑與驚慌失措的東西外,他還感到某種使他如醉如癡(這種癡迷常常達到極度迷狂的程度)的東西?!爆F在多數市民對北帝的崇拜已大大減弱,神秘的畏懼感不強,但神往的親近感卻在增加(功利信仰),這雖然與北帝在信眾心目中大父母形象相吻合,但沒有了距離的太多的隨意反而讓人覺得對主神北帝缺少了敬畏,缺乏嚴肅之感,使秋色民俗文化活動帶來的外來嘉賓和游客很可能錯失一次近距離感受祖廟宗教歷史文化氛圍的良機。因此儀式氛圍的營造定位應站在整體秋色民俗文化活動的高度來考慮,把原有祭祀儀式的娛樂性、世俗性等特征適當撥離或減弱,讓秋色巡游項目充分發揮這些功能特征較為合適。而祭祀儀式的宗教性反而要盡可能放大,讓市民對祖廟北帝主神敬畏的心態從新找回來,至少在現場應該感受到。這種傳統祭祀儀式所傳遞的對神靈敬畏和神往的內心體驗恰恰是一般市民或游客很少有機會感受到的,此時此地親臨神秘的境界感受超現實的神力以及章顯祖廟獨特文化的表演展示正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里,同時更滿足了觀眾品味宗教歷史文化的審美需求,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肅拜北帝祈求好運吉祥,也滿足了市民拜神接福的美好愿望。因此祭祀儀式的目標定位就是營造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強化儀式感,提高觀賞性。

(二)具體錯施

1、打破空間布局

把祖廟三門前、鐘樓、鼓樓、龜蛇池等閉圍成的近400平方米的復雜而又立體的空間全部作為主祭區及表演展示區,觀眾則安排在靈應祠牌坊下及周圍地區正好隔著4米左右的龜蛇池觀看,常說距離產生美,由此呈現出一個開闊、干凈、整齊、精美的空間,充分襯托出祖廟特有的建筑結構布局并使之與儀式相得益章,同時消除了因信眾直接近距離圍觀祭臺所帶來的狹小、簡陋等不適感。

2、豐富祭祀內容,完善儀式結構

除誕續保留儀式的傳統部分,即祭拜流程,包括敬果品、焚香、敬酒、切燒豬、宣讀祭文、集體鞠躬朝拜等程序之外。同時增加創新環節,具體為:1)創作符合祖廟形象的祭祀音樂用于觀眾候場與儀式即將開始的連接,使原本嘈雜的現場通過短暫的帶有宗教色彩又極其震撼的音樂自然順利的過渡到祭祀儀式所需要的現場氛圍上。2)恢復創新北帝儀仗隊,以1面七星旗、1面令旗、10把羅傘、8個高腳牌、8把八寶儀仗、72件兵器共100個穿著古代鎧甲戰袍的勇士拿著相應的道具兵器,伴著輝煌的音樂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進行精彩的表演展示作為儀式開始。儀仗隊除了開始時的表演展示外,還在祭拜流程時段起到空間造型背景的作用,突顯了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同時也作為北帝誕廟會儀式上跟隨北帝出巡的侍從以突顯北帝的威武雄壯的氣勢。3)創作仕女舞蹈,打造和規范工作人員形象及祭祀禮儀。變隨意由日常工作員敬獻五谷、果餅為統一由12位古代仕女著裝的年輕女子把果餅等獻上祭壇,在獻上祭品前跳上一段優美的基于仕女形象的具有古典韻味的舞蹈,把敬獻果餅動作形態巧妙編入舞蹈形象中,在充滿嶺南風格和宗教色彩的音樂烘托下,在翩翩舞姿中完成敬獻果餅的環節,觀眾在感受莊重的祭祀儀式同時又有藝術美的享受。而焚香、敬酒、切燒豬等傳統祭祀環節所需要的拿送香支、端送酒樽、斟酒、引導嘉賓等服務性工作也有仕女們負責完成,在傳統祭祀空間里因來回穿梭的工作人員所造成的雜亂現象得以解決。這種統一著裝、統一形象、統一禮儀行為的充滿古典美感韻味的祭祀禮儀正吻合了祖廟主神致尊地位的的身份和所需要的祭祀空間氛圍。4)創作祭祀舞蹈,基于北帝武神造像特征和龜蛇化身的傳說而設計創作舞蹈,把蛇的機敏警覺形象以及勇猛戰將的形象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北帝降水除妖整體情景意象。在具象與抽象之間,使觀眾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祖廟北帝崇拜的內涵,打通人與神的對話,突顯不同于凡俗世界的來自天外的超自然神力,營造無比震撼的神靈氛圍,使信眾在不斷引起敬畏和神圣感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演員的專業表演與形象內容互為暉映的舞臺意象極大提高了觀賞性,滿足了觀眾多角度的審美和娛樂需求。5)創新北帝出巡,北帝出巡是三月三北帝誕廟會祭祀儀式的重要環節,北帝出巡時,北帝行宮(武神北帝銅像)坐在專門的神輿上,由八名信眾抬著從祖廟正殿經祖廟偏門而出并直接巡游北帝所轄之范圍。這種從偏門出并直接巡游給人一種靜悄悄的感覺,由是進行了調整,一是從偏門出改為從正中門出,利用剛表演完祭祀舞蹈的演員和在儀式開始表演后布置在現場祭祀空間的令旗、羅傘、高腳牌、八寶儀仗回到舞臺中央橫向列成三排,擋在祭臺前面,七星旗則在前臺揮舞表演,這樣的小部分儀仗列隊展示,即為恭迎北帝出門的隆重氛圍進行鋪墊,同時因三排儀仗隊擋住了觀眾的視線,又為后面搬拆祭臺提供了屏障和預留了時間,也為其他72件兵器調度贏得了時間和機會。二是祭臺搬拆完后,前面三排儀仗變化陣型,恭迎北帝經正中門出來并抬到主祭舞臺中央,再進行出巡前的儀仗列隊展示,在宏大輝煌的音樂伴伴秦下,經前面各環節祭祀氛圍的營造鋪墊,一種來自天外的超自然力量撲面而來,觀眾不由自主的肅然起敬,并使其內心無比虔誠起來。

四、結語

如果從“豹頭-熊腰-鳳尾”習慣的審美結構描述來看,那么以100人組成的北帝儀仗隊展示表演無疑是豹頭,以傳統祭拜流程為基礎環節的部分一定是熊腰了,而恭迎北帝出巡的陣勢及出巡前的儀仗列隊表演肯定就是鳳尾。而后在這些主體結構上又進一步進行更小結構的搭建,由開始的祭祀音樂營造的宗教氛圍作為引子為豹頭(儀仗隊展示)的出現進行鋪墊;由仕女舞蹈作為豹頭與熊腰的連接部分,巧妙的將敬獻果餅融合于舞蹈同時起到引出傳統祭祀流程的作用。由祭祀舞蹈《北帝之光》作為熊腰與鳳尾的連接部分,通過虛實交錯的武神北帝造像與化身的舞蹈演譯為恭迎北帝出巡鋪墊營造了更濃的宗教氛圍及現場氣勢。最后在震撼人心的恭迎北帝出巡表演展示后鳴鑼出巡,高腳牌、八寶儀仗、星旗、令旗開道,72位手握兵器的戰將魚貫跟隨武神北帝出巡而結束。整個祭祀儀式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即干凈流暢又高潮迭起,觀眾沉浸在濃濃的宗教氛圍中同時欣賞到一場高水準的戶外實景表演展示。

自2015年成功再造并在春祭儀式展示以來直到現在,每年都在三月三北帝誕廟會(春祭)和秋色民俗文化活動之秋祭儀式上進行表演展示。正如上一年創作打造祭祀舞蹈《北帝之光》一樣得到國內外媒體的競相報道,深受佛山市民和游客以及民俗專家的認可。創新再造是佛山祖廟祭祀儀式的傳統,是基于祖廟文化內涵站在當下的文化形態下創作而成,是隨時代的發展與需求而變化的。把握這些特點并與時俱進,傳統的文化定能煥發雋永的魅力并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中樞與象征--佛山祖廟的歷史、藝術與社會》作者:肖海明。

[2]《舞蹈雜志》1991年第4期”舞蹈與宗教”作者:張華。

(作者單位:佛山市文化館)

猜你喜歡
祖廟秋色佛山
紅色熱土佛山
秋色里的祖國
溫嶺塢根之秋色滿塘
佛山制造為啥這么牛
祖廟:中國上古的儀式中心及其復雜內蘊
《蒼松秋色》
廣東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