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京華煙云》中姚木蘭的人物形象

2020-10-21 23:38陶麗杰
大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人物形象思想

陶麗杰

摘 要:《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旅居巴黎時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4年義和團運動到1938年抗戰爆發為止將近40年的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書中的主人公姚木蘭,是道家之女,也是儒家之媳,她是文學史上富于典型意義和藝術生命力的經典女性形象,她美麗率真、聰慧執著、果敢豁達,她譜寫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詩歌,并且演繹著自己的傳奇人生。

關鍵詞:《京華煙云》;姚木蘭;人物形象;思想

一、木蘭的思想

姚木蘭的現代女性的思想,與她身為姚思安—這個道家哲學的化身有著深切的關系。在木蘭小時候,即光緒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之間,各地流行新思想,百日維新的變法雖然失敗,但新思想已流傳到人民大眾中去,姚思安就從當時流行的報紙雜志上吸收了新思想。而姚體仁欺負木蘭姐妹倆,使木蘭更喜歡姚思安談論的“新時代的女子”的話題,而一些西洋觀念如天足不裹腳、男女平等、現代教育等問題也進入了木蘭的頭腦。到了木蘭17歲,她父親的朋友傅增湘,給她帶來了更大的影響。傅增湘本人就是個“想象高強才華出眾”的學者,他又娶了一位受過現代教育的太太,因此,他們夫妻熱心于民眾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當他們在天津創辦了女子師范學校時,由于傅姚兩家的友情,木蘭就進入了政府辦的第一個女子學校求學,成為第一批蒙受女子教育運動利益的一個新時代女子。

正因為木蘭接受了現代教育,所以她的思想要比同時期的女子要強很多,具有很強的主動意識。她愿意并敢于在家長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也能為人生未來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姚木蘭的思想是在環境中有著變化的,她既有著超脫世俗的一面,也有溫文爾雅的儒家做派。不過有一點她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由于父親“沉潛于黃老之修養有年,可謂真正的道家高士”明白“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而“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所以她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指南,“她從中獲得了生的樂觀與勇氣。一個萬惡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個使人樂觀奮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的人會有勇氣,能奮斗,也能忍受。,從上面這一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姚木蘭作為那個時期的女性,她的思想是成熟的,內是健康的,她有別于同時期的大多數女性。

木蘭在嫁與蓀亞后,就想著是不是的找個人來照顧他,這種思想的產生適應了當時的社會,適應男性心理的妻妾共存思想,木蘭在婚后生子尋找傭人時,和小時曾共遭難的暗香重逢,她的心中燃起了讓暗香給蓀亞做妾的念頭。她認為:一個做妻子的若沒有一個妾,斯文而優美,事事幫助自己,就猶如一個皇太子缺少一個凱覷王位的人在旁,一樣乏味,她覺得這其間頗有道理。一個合法的妻子,就如同總統職位之外有一個副總統,這個總統的職位就聽來更好聽,也越發值得去做了?!碑斎?,在本書的后半部分,木蘭的想法改變了,而這時也許也只是她的一時之念,但作為當時新舊思想交替的那個年代,木蘭的這類想法是適應很大一部分中國男性的審美的。

二、木蘭的智慧

木蘭雖為女子,但頗有從商的頭腦,面對丈夫蓀亞不肯為官,反而能在困境中謀略,她想到了父親留給她思考該如何利用這筆錢進行“錢生錢”,畢竟是商賈之家的女兒,她想到了從商,且對從商有了較為細致的看法,想買父親在杭州的一間店鋪自主經營,但是姚思安考慮到女兒女婿的公婆尚健在,不允許他們現在去南方生活,最終建議他們購買馮舅爺在北京的古玩店股份謀生,蓀亞從此開始過上了生意人的口子。而不是扭曲人心靈的東西,在北京城遭遇義和團洗劫之際,她們全家前往山東避難,她的父親沒有帶上寶貴的青銅器、玉器之類的價值不菲的家藏,而是把這些東西埋在了園子里的一顆棗樹之下,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是這些東西永遠的主人,木蘭突然就明白了父親的高深智慧;在與人交往方面,從不以金錢來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她的姐妹后來成為她大嫂的曼娘飽讀詩書卻家境貧寒的孔立夫以及在屢次相逢的早已與家人失散的暗香等,她都能以一顆平等的心態善待他們,以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生活得更好。

姚木蘭的性格深受其父道家思想的熏陶,順乎自然、追逐真我,接受新思想,開朗灑脫。她隨父親學唱京劇、鑒賞甲骨、會吹口哨兒、上女子學堂、讀漢譯西洋小說、討論男女平等問題。在姚家舉家南逃時,木蘭不幸與家人走散,曾家老爺好心搭救,為辨認木蘭身份,曾家老爺讓她辨識甲骨文。木蘭辨認出來并受到曾家老爺贊賞:“對了!對了!她就是木蘭,天下只有她一個小姑娘兒認種甲 骨!”,木蘭的聰慧博學還表現在對宇宙、人生、自然的“頓悟”上。木蘭在登極泰山頂秦始皇“沒字 碑”前瞬間感悟“想生,想死,想人的熱情的生命,想毫無熱情的巖石的生命,這種聰慧和敏銳又足以使她顯得超凡脫俗。

三、木蘭對愛情的把握

在姚木蘭的觀念里,婚姻大事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木蘭的婚姻是父母說了算,她沒有選擇的可能性。因此,她不得不放棄了她的初戀,孔立夫,因為她知道,就算兩人彼此喜歡,可她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姚木蘭是喜愛孔立夫的??琢⒎虻牟徘榇騽恿怂?,但她與曾家的舊關系,使她聽從了命運的安排嫁給了蓀亞。她雖然“但愿她和她妹妹易地而處好了?!钡羌幢闳绱?,她也知道“她嫁得算是如意”?!八藿o蓀亞,良心上是一片清白。蓀亞愛她,她知道?;楹笏龝凵p亞,她也知道,在這種愛里沒有夢繞魂牽,只是正常青年男女以身相許,互相敬重,做將來生活上的伴侶,只是這么一種自然的情況?!?于是木蘭“一面睛天的時候念的是蓀亞,一面陰天想的是立夫。一面她接受現實的婚姻,另外一面又憧憬美好的東西?!彼炎约旱幕橐鼋洜I得幸福而美滿。這就是一種超脫。木蘭結婚時,送嫁妝的隊伍堵塞當時的北京城東四牌樓的交通,“嫁妝是分裝72臺”,圍觀者眾多,沒有看見這個送嫁妝的隊伍女人們,都會覺得錯過了眼福,在嫁給蓀亞后,她知道蓀亞愛她,也知道她會在婚后愛上孫亞,但是這種愛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秉承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想法,他們只是彼此同意,互相尊重,都是在努力做一個好妻子、好丈夫,這也就不難說,在木蘭的潛意識中,立夫總是時不時出現在她的腦海中,所以在晴天時,她想到的她就蓀亞,在陰天時,想起的就是立夫,一方面,她接受了真實的婚姻,另一方面,她卻失去了真愛。木蘭嫁給曾蓀亞是報恩,不是愛情;孔立夫是她的理想伴侶,在曾蓀亞與孔立夫之間,她理智地選擇了前者,這也是姚、孫兩家的現實需要。

四、木蘭的性格

說起姚木蘭的性格,我的第一反應是她深受著他父親的道家思想的影響,其性格最大的亮點是隨遇而安,因而她的沉靜與淡然非同于一般女子,于自身的遭遇頗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灑脫。其性格的第二個亮點,在我看來是自省與自持,無論是對立夫的愛情還是與蓀亞的婚姻,她都能保持克制,閃現著中國傳統的美好女性身上的優點。至于性格的第三個亮點,我認為也是得益于其道家思想,她處于亂世之中,本又是大小姐出身,卻能隱忍而不至于唯唯諾諾不通人情世故,周旋于直奉兩派孤身解救立夫,可見她身上的俠氣。其性格的第四個亮點,在我看來是懂得變通,她的性格在小說的故事時間線上是發展的。早期她或許受到父親的影響,不向往富貴喧鬧的生活,反倒是對田園山水有更多鐘情,但這種向往是飄渺的單薄的,并不是一種由里及外地生活需要,直至在戰亂中輾轉,見到了真實的人生。

姚木蘭端莊大氣,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能寬容處之。對于家庭生活,木蘭有一套自己的哲學。對于曼娘,她是以姐妹朋友的口吻交流,經常是兩人一見面就手拉手,并以“好姐姐”稱呼曼娘;對于莫愁,經常是以姐姐的口吻來說,沒有命令式的言語,但處處為你著想,體現出姐妹情誼;跟父親的交流就像是智者之間的切磋,對愛人又是溫柔體貼,而就算是對素云那樣尖酸刻薄的人,也總是能以機智的話語對而答之;對于下人,則更是以禮相待,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沒有呼來喝去的斥責。

參考文獻

[1]崔莉群.林語堂《京華煙云》中姚木蘭的人物形象分析[J].林區教學,2008(07):44-46.

[2]耿文君.木蘭人物形象分析[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S2):57-58.

[3]張杰,張曉楠.解讀電視劇《京華煙云》人物形象姚木蘭[J].電視研究,2006(04):59-60.

[4]朱紅丹.走進“木蘭”的世界——評林語堂《京華煙云》中的人物形象[J].語文學刊,2004(05):39-42.

(作者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人物形象思想
聚焦語文要素,整合單元教學
中外小說中女性人物形象對比分析
我得了一種叫手癢的病
極限思想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強化形象思維進行歌曲表演創作
談歷史傳記題材的古裝影視劇化裝造型設計
一次函數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從改編影片看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讓人物形象定格在經典細節上
思想的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