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海外傳播影響因素研究

2020-10-21 07:39劉晶王羽王藝斐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關鍵詞:海外傳播詩經影響因素

劉晶 王羽 王藝斐

摘要:《詩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長期作為經典在國內傳承,并在中古之后開始向域外傳播,是中國傳統文學及文化在海外產生影響的代表性著作。本文通過對東亞地區、歐美地區等《詩經》的傳播情形進行比較,從而促進中國經典及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

關鍵詞:詩經;海外傳播;影響因素

《詩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長期作為經典在國內傳承,并在中古之后開始向域外傳播,是中國傳統文學及文化在海外產生影響的代表性著作?!对娊洝肥侨澜缛祟愓滟F的文化遺產,其研究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的重視,同樣也受到海外漢學界的廣泛關注。

一.《詩經》的傳播意義

《詩經》作為我國經典著作之一,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对娊洝返膬热萆婕暗疆敃r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表現人物悲慘命運、或追求愛情、或展現人民反抗精神、日常勞動生活等,具有關注社會政治與道德的特色,不僅為當代人研究歷史提供了參考,還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以比興為主的藝術手法,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真實,為后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借鑒范本。促進《詩經》等優秀文化經典的推廣,不僅可以增加國民對于《詩經》的了解,還可以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詩經》是全世界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因而研究《詩經》在海外的傳播情況具有極高價值。不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詩經》在海外的傳播和被接受情況,也能引起學界對相關研究更廣泛的關注,為《詩經》今后的研究奠定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發掘更多《詩經》的文化價值。同時帶動中國更多的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出去,在今后的對外交流中更好地傳播《詩經》,建立《詩經》研究的世界觀念,使更多人了解到《詩經》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也為研究其他的文學作品建立一個世界觀念,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二.《詩經》在東亞的傳播概況(以日韓為例)

1.在日本的傳播概況

《詩經》最早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日遣唐使在長安留學,于公元9世紀出現了第一個日譯本,此后便開始了對《詩經》的譯注、講解?!对娊洝吩谌毡镜膫鞑ピ谛问缴辖洑v了“漢文直讀”和“漢文訓讀”兩個過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戶時期(1603-1868),出現了經學研究高峰。據不完全統計,在江戶兩百年間,產生研究《十三經》的著作多達四千余種,據日本學者江口尚純的調查,江戶時期研究《詩經》的著述近五百種,是《四庫全書》與《續四庫全書》所受詩類總和的近四倍。江戶時期《詩經》的傳播大致可以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也呈現出不同特點。這時期的詩學都是通過藩校進行傳播,方式也經歷了“寫本時代”向“印本時代”的轉變,使得傳播范圍和速度都大幅提升。江戶時期日本學者有關《詩經》的著錄總數約 460 種,在這460種之中,有260余種可以證實至今尚存,而且其中60余種有刻本、活字本或影印本。在那個時代,除了中國,很少有國家出現過這么多有關《詩經》的刊本和研究著述,可見《詩經》在日本的地位之高,影響之廣。

2.在韓國的傳播研究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經》傳入朝鮮。當時朝鮮半島百濟、新羅、高麗三國分立,新羅王朝于765年規定《毛詩》為官吏必讀書之一。高麗王朝于958年實行科舉制,定《詩經》為士人考試科目。后來李氏王朝極為重視吸收中國文化,引進大量漢籍,其中便有《詩經》,這為《詩經》在韓國的傳播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世紀,朝鮮大學者許穆精研中國經學,著有《詩》說。18世紀初編纂出版的朝鮮第一部時調集《青丘永言》,開拓了朝鮮近代詩歌創作的寬廣道路,而它的序文就言明:它的編纂是借鑒孔子編訂《詩經》的思想和經驗?!对娊洝吩诂F當代韓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韓國有 85 所大學開設了中文系,為學生開設必修或 選修《詩經研究》的課程,開課年級一般是大學3-4年級, 課程名稱為《詩經》或者《詩經講讀》,大部分大學將學分定為3學分?!对娊洝吩陧n國的研究在內容上主要從經學角度和文學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研究方法有傳統的文獻學研究方法、歷史學研究方法、文藝學研究方法以及原形批評和結構主義等西方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以比較研究居多。所產生的代表作品和人物有金興奎《正祖時代的詩經講義》,權志妍的《詩經行役詩》,沈雨一的《詩經》等作品。從 1945 年至2010年出刊的《詩經》譯本有12冊、著作9本、學術期刊論文75篇、博士論文26篇、碩士論文48篇,其中所呈現出的特點是傳播過程逐漸本土化、倫理道德逐漸生活化和研究方法逐漸多樣化?!对娊洝吩谌枕n的傳播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逐漸形成一門學問,表現出多元化的特征。

三.《詩經》在美洲的傳播概況(以美國為例)

《詩經》在二十世紀初期才在北美進行譯介。在清朝乾隆時期,中美由于貿易來往,美傳教士在中國進行傳教活動的同時也受到了中國漢文化的影響,《詩經》作為中國著名文學典籍自然也就成為傳播作品之一。1876年,在傳教士、漢學家衛三胃的主持下,耶魯大學首先開設了中文課程。1979年,哈佛大學也開設中文課程,并聘請中國學者戈鯤化為中文教師傳播中國文化。此后,在1890年和1901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分別設立了東方語言文學講座和漢學講座,中文課程逐漸成為美國的正式課程,開啟了學院化研究模式。20世紀以來,一些美國學者和華人學者都對《詩經》進行專業研究,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專業角度進行探討,不僅豐富了《詩經》的研究內容,還拓展了《詩經》的研究領域,為“詩經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美國,《詩經》的傳播媒介有最直接的典籍、圖書館、漢學研究機構、雜志、出版社等,這些媒介都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詩經》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美國有許多《詩經》的翻譯著作,但影響最為廣泛的是亞瑟·韋利的《The Book Of Songs》,有過多次再版。還有龐德的《華夏集》,受到了廣泛歡迎。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翻譯作品,但由于《詩經》在美國研究起步較晚,所以其研究還只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挖掘,且受眾主要是學者以及學生范圍較小,研究也多注重理論分析,研究方法上具有西論中用、學科交叉的特點。

四.《詩經》在歐洲的傳播概況 (以法國為例)

《詩經》在歐洲的傳播開始于16世紀,是通過來華的傳教士譯介給歐洲讀者?!对娊洝吩诜▏姆g經歷了選譯和全譯兩個階段,詩經學則有超越文學研究的特征。18世紀時,法國漢學興起,傳教士來華傳教,當時社會十分重視中國文化經典,耶穌會士馬若瑟和韓國英選擇了《詩經》中的《雅》和《頌》中的部分篇章進行了索隱學式的譯解,使人們對中華文化有了初步的認知和理解。十九世紀上半葉法國漢學講座在大學確立,耶穌會士孫璋的《詩經》拉丁文全譯本在歐洲出版,朱利斯莫爾編輯索引的《孔夫子詩經》問世。十九世紀末,在華耶穌會士顧賽芬出版《詩經》法文全譯本,其文學性開始受到關注。到了二十世紀法國詩經學逐漸成熟,研究方法和視角不斷創新,其中葛蘭言從社會人類學角度研究《詩經》,為《詩經》的研究提供新的闡釋方法,也為比較文學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后來由于留法學者群體的擴大出現了一批關于中國文學的研究其中也包括《詩經》,如曾仲鳴的《中國詩史論》、徐仲年的《古今中國文學選集:詩歌、小說、戲劇、哲學、歷史》、張正明的《詩經中之對偶律》等,這些著作都為詩經學的研究添磚加瓦。二十世紀中葉后,由于種種原因詩經學開始衰落,后雖有起色但鮮有重要的研究。

從《詩經》在日、韓、美、法的研究概況不難看出其傳播存在局限性:一是《詩經》傳播受眾范圍小,僅在學者及學習者中傳播并未深入到民眾。無論是日韓還是美國和法國,《詩經》的傳播受眾都只有在本國開設的漢學課和漢語講堂中的學生或到中國的留學生,這就使得《詩經》的受眾群體有了很大的局限無法擴大;二是《詩經》的相關研究雖多但不夠深入,只是浮于表面?!对娊洝纷鳛橹腥A文化的瑰寶流傳到其他國家時,我們可以看到對它的研究在日益增多,但是這種研究還是僅停留在翻譯作品的層次以及一些潛在的文字研究上,這種研究也不能深入挖掘其內在意義;三是《詩經》的傳播媒介較為單一,都是通過傳教士、翻譯作品、貿易往來、漢語課堂等媒介進行傳播且年代久遠,因此傳播《詩經》并研究其傳播方式及影響十分有必要。盡管《詩經》在每個國家的傳播方式不同,但如果能夠重點研究其傳播方式與途徑,這將會為更好地傳播《詩經》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詩經》的傳播推廣建議

為了更好地了解《詩經》在海外傳播的情況,筆者及團隊做了一份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在設計調查方案時,我們首先明確了此次調查所針對的研究對象為長期居住在國外但接觸過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此次調查的具體實施方案包括以下幾個環節:設計問卷、將問卷發放給來華的外國人和居住在國外的外國人,回收數據分析結果、探討《詩經》在海外的傳播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通過分析研究來探索讓《詩經》更好地在海外傳播的方式。接收調查的人大部分來自馬來西亞,少部分來自泰國、印度、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年齡上,大部分人集中在18~25歲和18歲以下,以學生為主。從數據來看,《詩經》在國外地區的普及度并不高,只有少數學生群體聽過或了解過《詩經》,大部分人對《詩經》沒有任何了解。且關于《詩經》的評價大部分人選擇了沒有深入討論,對《詩經》在本國內的相關研究及其影響也是知之甚少。通過問卷發現,外國人了解《詩經》的方式大都通過手機社交應用、課堂教學和講座交談等,缺乏新意,在傳播上仍存在著不足。且外國人接觸《詩經》的路徑雖多,卻缺少詳細了解和深入研究。因而,在推廣《詩經》方面,筆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在21世紀信息化的時代,掌握互聯網技術可以說是擁有了一個傳播利器?;ヂ摼W的受眾群體廣泛,傳播范圍廣闊?!对娊洝窔v久彌新,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與互聯網結合可以起到擴大傳播范圍的作用,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短視頻APP。當然,傳播不能局限于互聯網,也可以發揮新聞報刊的作用,通過國際新聞、國際報刊發表一些相關作品,擴大國際影響力。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發揮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使《詩經》得到最大范圍的推廣。

巧用商業機遇,創造物質載體。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逐漸興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走出家門、走出國門,這也是傳播《詩經》的一個契機。當下許多博物院、文物陳列館、旅游景點等地方都有紀念品、文創產品出售,外國游客也被有著文化底蘊的產品吸引,因此可以在商品設計過程中加入《詩經》元素,例如可以在紀念品上涂印《詩經》等經典文化典籍,或根據《詩經》中獨特的人物、事物形象設計裝飾品,通過貿易往來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

加強教育力度,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中華經典文化相關課程。教育是人類的能動性活動,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熱漸漸興起,使得來華留學生的數量持續上升,利用這一勢頭,學??梢栽诹魧W生的課程設置上安排中華文化經典品鑒類課程,依據他們漢語能力水平的高低來教授經典文化,使其對《詩經》的了解更為透徹、深入。同時對外漢語志愿者、國家公派教師、以及其他國家的孔子學院也要承擔起文化傳播的重任,將《詩經》等經典作品帶到國外,擴大影響。國內專家學者可以與海外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進行《詩經》專題的巡回演講,引起其他國家高校人才對《詩經》的關注。

文化作品輸出。單一地通過文字傳播文化作品難免枯燥無味,可以創新傳播渠道,通過膾炙人口的歌曲,類型多樣的電影、電視、歌舞劇、動畫短片等將《詩經》里的相關作品編輯成耐人尋味的故事出口到國外,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詩經》的理解難度,避免晦澀難懂,還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促進傳播。

增加《詩經》精品譯本的數量?!对娊洝窂淖畛跤蓚鹘淌窟M行翻譯,到現在更深層次的學術性研究,其譯本正在往更高品質的方向發展。周發祥在《<詩經>在西方的傳播與研究》一文中提到注重翻譯的雅致化和精確化才能有助于《詩經》研究的深入發展[8],因此注重譯本的精確化與規范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娊洝穼ν鈧鞑ヒ呀浻腥俣嗄甑臍v史,在世界上幾乎有各種文字的譯本,毫無疑問只有精品譯文才能使其他語言的國家更深刻地體會到《詩經》獨特的音韻之美、意象之美,《詩經》也才能成為“世界的《詩經》”。

六、結語

關于《詩經》的研究仍在繼續,還有諸多領域可進行探究,通過研究總結出促進《詩經》傳播的方法,從而可以類推其它文化經典,促使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出國門,擴大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蔣向艷.法國的詩經學溯源[J].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18(2):477-501.

[2]呂娜等.《詩經》在韓國的傳播與研究[J].現代交際,2019(11):57-59.

猜你喜歡
海外傳播詩經影響因素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從莫言作品的海外傳播看東西方文化的認同構建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力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巧用《詩經》解難題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參考消息》中的中國電影及海外評論
中國京劇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