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

2020-10-21 04:18彭旭軍
錦繡·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強起來、活起來,是黨中央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從把準創新方向、增強問題意識、抓工作著力點等方面,對如何創新思政工作作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1]這一論述內涵豐富且深刻,為廣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破解工作難題指明了大方向,提供了思路。新形勢下,我們應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抓住改革創新這個關鍵一招,主動順應形勢的發展變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辦法,改進過時的老辦法,探索新辦法,在服務大局中持續推進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把準創新方向,堅持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1]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緊緊圍繞高等教育肩負的職責使命,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正確政治方向引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讓思政教育活起來、強起來。我們要確保思政工作改革創新的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必須堅持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推動工作創新的基本原則、內涵要求、方式方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四個服務”,堅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導向。要看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肩負著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職責使命,每位高校思政工作者都要勇于掀起“頭腦風暴”,敢于破除傳統思維定式,善于以新理念新方法新作為推動工作創新。

二、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圍繞解決問題來思考和謀劃創新,推動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盵2]因此,在推動工作創新中,尤其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

一要善于發現問題。做思政工作要把工作重心沉下去,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著眼于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以及思想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對好的典型及時挖掘、選樹推廣,對壞的苗頭“防微杜漸”,妥善處理。當前,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各種社會思潮涌現交迭碰撞。從國際上看,一些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的圖謀,運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手段大肆宣揚西方的政治觀念、價值觀念和腐朽沒落的意識形態,使得干部群眾的思想受到極大沖擊。從國內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特別是新媒體融媒體等新的傳播渠道的迅猛發展,部分青年學生由于個人防范意識不強、抵制誘惑的能力較低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理想信念模糊、艱苦奮斗精神淡化、享樂主義橫行、實用主義泛濫、誠實守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迫切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持續加以解決。

二要善于研究問題。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痛點,積極探索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思路,不斷增強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比如,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應用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以音樂、視頻、圖片、語言以及文字等為表現形式的手機文化極易吸引大學生眼球,開始影響著青年學生的是非判斷標準,影響著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的學生沉溺于手機游戲而不能自拔,有的以手機作為作弊工具傳輸考試資料,有的時時刻刻都在把玩手機,虛度年華。這不利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也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深入思考并找準問題根源,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加以解決。

三要善于解決問題。要以解決主要問題為切入點,積極探索解決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方法,著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比如,近年來,大學生因為校園網貸而引發的悲劇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及管理: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教育大學生深刻認識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教育學生要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不要在網絡借款平臺和分期購物平臺貸款和購物,注重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采取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行為動態和學習生活狀態,廣泛了解學生的社交圈,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制止和教育,同時加強后續跟蹤,力求從根本上杜絕金融風險。

三、抓著力點,堅持以創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

著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習近平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3]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著力從以下方面著手:一要把課備好。要在統一選用國家級馬克思主義規劃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國際國內形勢,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態和認知特點,認真吸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核心要義和思想精髓,使之融入教學內容,采取集體備課、教研討論等形式精心編寫有關教案。二要把隊伍建好。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吸引更多優秀教師走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臺,讓他們把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作為光榮使命和畢生追求,增強他們的職業自豪感和學科歸屬感。三要把課講好。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狀況和認知特點,積極采取專題式、案例式、討論式、動漫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推進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模式運用,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努力打造思政“金課”、杜絕“水課”,力求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轉變成身邊道理,強化理論的敘事性,力求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豐富內涵講深講透講得有意思,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切實增強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感染力。

著力發揮其他課堂育人功能。習近平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首先,要大力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精心打造包括人文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社會實踐課等各類課程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深入挖掘梳理各專業課程蘊含的“德育元素”,賦予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絕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次,要抓好第二課堂建設。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新機制,不斷拓展平臺和載體,豐富內容和形式,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軍事訓練等活動的育人功能。堅持開展學生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把志愿服務納入學分、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

著力培育和厚植校園文化。一要把體現學校歷史傳統、辦學思想和精神風貌的學校精神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加以發掘、整理和利用,利用大學生大會、入學教育、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場合廣泛開展校訓校風校史教育。二要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學術、科技、藝體等活動。三要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日和重大事件紀念日開展特色鮮明、內容健康、寓教于樂的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把建設和諧校園文化與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致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著力開展好網絡思政。習近平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作為思政工作者,要主動了解國家政策、了解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態,積極創新網絡思政工作方式方法,搭建符合學生需求特點的網絡陣地、新媒體平臺,讓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因此,做好網絡思政工作應著力從以下方面著手: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未來發展形勢,學校培養出的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理念,以正確政治方向教育引導學生,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二要積極創新網絡思政工作的方法。加強微信、微博、網站等載體建設,緊密圍繞學生的思想現狀、心理期待和實際需要,積極探索大學生“感興趣、愿意聽、愿意看”的網絡語言形式和教育內容,充分發揮校園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在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及時回應困難和問題等方面的思想引領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動適應網絡環境的變化,改變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形成網絡思政教育新思維,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積極作用,努力推進改革創新,提升教育效果。三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建立高效暢通的網絡輿情收集、研判、報送、處置機制,努力實現“封、控、堵、防”與“教育、引導、服務、管理”相結合,對熱點難點問題準確把脈,理性引導,及時回應輿論關切,引導大學生理性發言,積極開展網評工作,發揮“定向導航”作用。

著力關注學生群體。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1]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緊緊抓住學生這個主要群體,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貼近學生、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教師要“致力于離學生最近的教育”,走近課堂、走近宿舍、走近食堂,及時回應學生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的困惑與關切,教育引導學生鑄就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牢固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激勵大學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經師”,還要成為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人師”。要引導全校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大水漫灌”與“精準滴灌”結合起來,不忘教育者的初心使命,時時處處彰顯德的力量,自覺做“四有”好教師。在教師評聘工作中,要堅持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將教師職業道德作為職稱評聘、崗位聘用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教師的誠信與廉潔教育,查糾和整治“四風”及師德師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 “一票否決”;建立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查處機制,切實改進科研評價,堅持遏制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等行為;強化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老教師的傳幫帶,增強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加強教師教育管理和紀律約束,對違反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的,堅決依法依規及時妥善處理。

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握新內涵,構建新模式,落實新要求,著力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切實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9.

[3]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

作者簡介:

彭旭軍(1977-),男,漢族,文學碩士,講師,多年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此文系校級思政課題,課題名稱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析與實踐研究(021,84117002)》.

猜你喜歡
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創新的理性思考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