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法”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

2020-10-21 13:00陳裕林
錦繡·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六法品評氣韻

陳裕林

謝赫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繪畫評論家。他的《古畫品錄》也被認為是我國的第一本繪畫藝術的理論研究著作。謝赫將繪畫分為六品:“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睆闹x赫對畫家的品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對“六法”的深刻見解。在繪畫作品中,以氣韻生動為目的,以骨法的用筆為基礎,以其他四法作為輔助,互為條件,互為影響,共為一體。

“六法”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繪畫理論體系,并一直延續發展至今,從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表達畫家對于事物的認知和感受,到刻畫對象的形態、構造和色彩,以及構圖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概括?!傲ā睂τ诋嫾液屠L畫作品來說,是最高的、全面的藝術要求,但它不是一個僵死的教條,它的藝術內涵是隨著傳統時代的推進和發展不斷地豐富和充實的,具有深厚的藝術審美意義。所以,我們在學習“六法”時,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的內涵及其作用,這是為了便于我們更充分地去認識和理解古人品評畫作的標準及其著眼點,從而能夠在欣賞古代傳統藝術家繪畫的作品時得到啟示。

“氣韻生動”是“六法”第一法,它得到了廣大的美術理論家的認可和推崇。但實際上,它主要指的是畫家筆下畫面效果的體現和對繪畫作品進行審美評判的一種標準,是完全建立在技巧之上的。董其昌在研究“六法”時曾提出:“畫家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一曰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痹诋敶鐣?,“氣韻生動”依然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能夠幫助當代畫家建立更高的具有表現力的藝術思想,提高自身的審美高度,進而能夠有更高的創作追求。在范曾作品《既見君子,云胡不喜》中,雄雞卓立不群,英姿颯颯,尾羽一筆而概,筆斷而意全。以巨石為背景,左右穿插,亦有竹枝掩映,不染纖塵。在范曾的布局中,君子剛毅堅卓的形象躍然紙面。繪畫的技術可學,但是要成為藝術家所需的氣質,一部分是要依靠天生的性格,另一部分則主要是靠自己后天的修養和磨練。在讀書和見識中,提高格調,筆下所流露的思想和情感也自然就會不同。

“骨法,用筆是也”,用筆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幅畫作的格調和精氣神?!肮恰笔橇畷r期的一種特殊的藝術用語,是要求畫家的表現手法必須做到剛勁有力,灑脫自然。在早期的中國畫中,畫家大多是直接依靠線條和用筆來表達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他們先后發展出了十八描,如游絲、柳葉、減筆。線條的運用和練習對于國畫十分重要,是國畫創作技巧的主要精神之一。如果一開始沒有充分重視線條的運用和練習,養成不好的用線習慣,在日后的創作中會難以發展,不利于更進一步的學習。書畫本為一體,是中國繪畫的傳統精神,線在繪畫作品中的穿插和其在書法作品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熟練的運用好線條往往被可以提高一幅作品的藝術水平。

所謂“應物”,是順應物體的規律和特征,去描繪其形象,如當今繪畫中的寫生。它不是單純的照著一個物體繪畫,而是在形似的基礎上對對象進行理解和再創作,既能充分尊重對象的客觀現實又能很好地揉分自我的思考,“筆補造化天無功”,將對象完美而自然地表現出來,需要畫家多年的繪畫和生活的經驗。因此,“應物象形”是關于如何去塑造事物的形象,是反映事物真實面貌的過程。這就是要求我們通過不斷地模寫、研究,去鍛煉自己繪畫的能力,通過對實際觀察和探索積累經驗,去樹立新的認識,去發掘藝術的源泉。齊白石擅畫蝦,這是因為他從對蝦有了深入的認識和大量的繪畫練習。古人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基于此,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更好地去認識,去創作。

“隨類賦彩”。它是對于事物本色的把握,是繪畫根據不同的事物類型和不同的對象加上不同的色彩,根據其所需要呈現出的特色和對畫面的需要進行上色。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對象,施用不同的顏色來充分的表達主題,呈現出風格迥異的視覺效果。根據每個觀察對象所得到的理解,適當的運用色彩去描繪和裝飾。所以,“隨類賦彩”與“應物象形”相得益彰,互為一體,二者同時在繪畫中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人物視覺、豐富內容、點綴形象的作用和特點。

“經營位置”。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苯浭嵌攘?,營是謀劃。它其實就是對繪畫的一種構圖,構圖成功,基本上一張完整的畫就成功了一半。在國畫中,移步幻景,處處都要留心,無論多大的事物,都是可以直接通過對位置的經營表現在一張完整的畫面上。唐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用五個生活場景,復刻出韓熙載在家中舉行夜宴的真實生活場景: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將汴京的整體面貌和各個社會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都在一張完整的畫面上描繪出來。適當的運用色彩和留白,以無形襯有形,在國畫特別是山水畫中運用極廣,許多畫家都以此營造和表現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傳移模寫”。這里的模寫就是臨摹繪畫作品。早在《漢書師丹傳》中就已記錄了“傳寫”二字:“令吏民傳寫,流傳四方?!卑选澳憽弊鳛槔L畫的詞匯加以肯定,并將其融合運用進“六法”之中,作為基本原則之一,表明古人對這一繪畫技巧的高度重視。模寫,是畫家吸收前人經驗的過程,可以磨練畫家的技藝和基本功,是畫家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被認為是優秀的畫作流傳后世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臨摹本身也是繪畫創作中的一個過程,董其昌就主張以前人的繪畫經典著作為基礎進行歸納再創作,仔細研究這些作品中的一些細節,再對其中的元素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和整合。以徐悲鴻為例,他在進行模寫時汲取了充足的經驗,獲得了扎實的基礎,因此在與外來的元素緊密結合后,創作出了一系列的極具藝術創新精神的作品,如《奔馬圖》、《愚公移山》、《九方皋》等。

自千年前謝赫歸納六法后,其就被廣泛的運用于對繪畫藝術作品的鑒賞和品評之中。在千年來的運用中,“六法”不僅是對作品本身的要求,也是作品品評的要素之一。作為繪畫的一種技能要求而言,“六法”是創作的最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并且作為作品品評而言,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逐漸變化,“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在品評中占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這也體現了“六法”的生命力和靈活性。短短二十字,卻傳承至今,讓諸多藝術學習者從中受獲。

猜你喜歡
六法品評氣韻
謝赫《古畫品錄》中的氣韻生動探析
純牛奶中感官品評研究進展
淺談“氣韻”在傳統美學轉型中的含義
西漢秘密花園
中國畫品評的現實意義
詩與美
讓學生在個性體驗中學習數學
氣韻生動的傳承與發展
論中國書法之氣韻
高中語文教學導入“六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