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案例

2020-10-21 09:24楊巧燕
錦繡·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自理能力班主任大學生

楊巧燕

摘 要:筆者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家庭過分寵溺導致孩子自理能力不足的個案。通過老師對學生的正確指導以及家庭溝通的方式,學生各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關鍵詞:班主任;自理能力;大學生

沒有不上進的學生,只有不夠努力的學生,這是我第一次班主任的切身體會。在現實生活中,各方面優秀的學生越來越少,而高職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都是班主任必須直接面對的一個問題。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自理能力缺乏,曾有人爆料:因為現在快遞運輸的便捷,即使每個高校都有配備洗衣房,但很多高校大學生還是把積攢的臟衣服寄洗、再寄送回來。由此可見,大學生自理能力堪憂。本文針對M同學家庭過分溺愛導致自理能力不足的個案進行分析。

一、基本情況介紹

M,男同學,父母感情不好,常年分居,父親在M小的時候就離家了,M自小跟著母親和奶奶生活,奶奶是家里的決策者,媽媽家庭地位比較低,在家里經常性遭受奶奶的唾罵,M同學由于是家里的獨子,所以家庭成員都對他及其疼愛,尤其是老人家,真的是打不得、罵不得,但是孩子的眼睛就像是一部記錄儀,它天天都在記錄家庭里所發生的的點點滴滴、記錄父母親的形象,正所謂育人先育己,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做好自己,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然而,父母并沒有做好榜樣,反而還常常把家庭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對于M同學千依百順,過分溺愛,造就了他呼來喚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他越來越沒辦法把控自己,自理能力越來越弱,就是這樣的一個習慣,導致了他在學校也不適應學校生活、跟不上學習節奏、做事拖班級后腿,在班級中較為孤立,與同學關系也不融洽。

二、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在所有人的眼中,大學生已經成年了,他們的形象就是獨立并且有主見的人,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但是不得不說,雖然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十分獨立的,但還是有小部分的人還是無法自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即將踏進社會的這個階段,我們要鍛煉并且提高孩子的各個方面的能力,為今后步入職場做好充足的準備。

對于M家庭的問題,我認為有一下幾個問題:

(1)父母沒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于自己的生活沒有做出很好的安排,從而造就了孩子無規矩作息的不良習慣。在父母眼里只要孩子讀書好,其他都不重要,導致孩子除了會讀書,其他一竅不通,連獨立生活都不會。

(2)父親與母親分居,常年不在家,缺乏父愛?!度纸洝防锩嬲f:“養不教,父之過”,在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千萬不要忽視了父親的教育,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候遠遠大于母親,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以及教育上需要共同參與。

(3)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父母對孩子的照顧非常仔細,他們把孩子的衣食住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得特別妥當,他們心疼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讓孩子去嘗試,生怕出現任何閃失,錯誤的溺愛方式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非常不利,孩子在這種關愛下,變成了溫室的花朵,獨立能力查,對別人產生了過度的依賴?!?】

三、解決M同學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對策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學習上,自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自理和是否能獨立直接掛鉤,先有自理能力才能獨立生活,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針對M同學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這一問題,結合在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自理能力的管理制度。比如早上起床的時候洗漱動作太慢、總是重復性的做一下事情,導致上課總是遲到,針對這問題我們可以在時間上進行調整,將自己的鬧鐘設置提早30分鐘起床,在寢室其他成員還沒有洗漱之前先將洗漱工作完成,做到和同寢室成員一起出門、一起進教室。遲到一次懲罰自己一天不能玩游戲,同寢室成員監督等。

(2)個人自理能力的管控。包括自己的個人衛生、洗衣服以及生活用品的放置與整理,以寢室為進行探討,取其最有效的措施,比如不知道如何洗衣服,現在校園里都有洗衣房,不必要把臟衣服、臟襪子“打包”帶回家里,一天一次或者2天一次可以將臟衣襪送至洗衣房,又比如在每周寢室檢查衛生的時候,沒課的時間里就待在寢室整理自己的個人衛生,不要去做其他事情,做一件事就做好,不要半途而廢。

(3)外出生活能力的管控。在軍訓期間,M同學常常因為找不到軍訓場地從而導致遲到,好在只是軍訓而不是真正的部隊生活。開始課堂教學之后也常常因為不記得自己上課的教室、找不到教室位置而遲到以及出校門之后常常找不到回學校的路。針對此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緊跟緊出”的措施,不要自己一個人單獨行動,和同學以及室友一起出門,在只有個人出門的情況下,事先問清所去地的位置,對于距離較遠的地方可以采用導航引導,提早做好功課,以免出現突發狀況。

(4)多參與集體活動。要多參與班級組織的活動,比如每個學期都會組織的戶外游,在戶外吃喝都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弱也常常被同學們取笑,從而導致和同學們關系不融洽,參加集體活動不僅有利于自理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可以促進同學們的和諧關系。

四、總結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不少家長都只在乎自己孩子的學習是否優秀,反而真正忽視了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的教育,不會自理,就無法獨立,將來更不能獨當一面,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只會把孩子塑造成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能力和情商的培養。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和之后,家長就應該放手,讓自己的孩子逐步適應今后獨立的生活,同時要調整好心態,才能更好地去適應集體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盧勤.家庭教育密碼[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

[2]姚月芳.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39)

猜你喜歡
自理能力班主任大學生
我的班主任①
大學生就業趨勢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半日托班孩子如廁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孩子,我們慢慢來
優化小班幼兒生活護理的指導策略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我們的班主任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