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日托班孩子如廁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2016-12-12 07:39倪燕明
新課程·小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自理能力

倪燕明

摘 要:如廁能力的培養是生活教育的一項內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早期對幼兒進行如廁能力的培養,有益于增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的智力、情感、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如廁習慣;半日托班;自理能力

如廁能力的培養是生活教育的一項內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早期對幼兒進行如廁能力的培養,有益于增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的智力、情感、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一、導致幼兒如廁問題的原因

1.幼兒自身因素的影響

如廁對成人而言再簡單不過了,但對幼兒來說卻是莫大的挑戰。將一次如廁過程分成若干步,就會發現孩子不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排泄系統,還要掌握反應速度,更需要一定的自控力與忍耐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既需要排泄系統的成熟,又需要孩子自身不斷地學習。由于半日托班的孩子年齡太小,很多孩子自理能力較弱,如廁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當幼兒注意力在某件事情或某樣感興趣的東西時,常常會忘記自身的生理需要,就會產生大小便失禁的現象。有些孩子知道要到衛生間大小便了,但表現總是時好時壞。

2.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孩子的習慣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會不以為然,每天睡前給孩子包尿不濕,他們認為孩子大了自然會控制大小便,況且現用免洗紙尿褲,方便又省事。所以,幼兒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很差,如廁能力很難提高。

3.陌生環境的影響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到陌生環境,接觸陌生朋友老師,使他們心理上產生恐懼,這時他們的行為最容易出現退縮的現象,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他們有大小便需要時,也不敢告訴老師,時間一長就會把大小便解在身上了。

二、培養良好如廁習慣的對策

如廁習慣的養成不容忽視,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多種途徑來培養。其中教師、家長的教育尤為重要,教師和家長的教養方式要統一,家園共育才能事半功倍。

1.教師培養幼兒如廁習慣的方法

(1)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幼兒初入園,教師應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他們,盡快幫他們適應幼兒園環境,消除孩子的恐懼感。日?;顒又?,我們應細心觀察每一位孩子的神情,發現他們有異常表現,如坐立不安、到墻角蹲下等,要主動詢問并弄清情況,每天親親他們抱抱他們,讓他們覺得“老師就是媽媽”。對于尿濕褲子的幼兒,應及時換上干凈的褲子,絲毫不責怪,耐心開導,并多觀察其神色,及時地提醒;對于那種害怕上廁所的幼兒應該多觀察或者多與他交流,了解原因后再鼓勵幼兒獨自如廁。

(2)合理安排幼兒半日作息時間,定時組織幼兒集體如廁,適時提醒個別愛尿褲子的孩子如廁

教師應科學合理制訂半日作息時間表格,清晰掌握如廁的時間。并在幼兒“如廁”之前要先講清楚如廁的一些規則:比如怎樣脫褲子,怎樣解大小便,人站在廁所的什么位置,如廁時要排隊,按秩序一個一個來,以免發生危險。講完后再帶幼兒如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的需要,科學地安排好幼兒大小便的次數及時間,并把每個幼兒如廁情況做好記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了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教師在了解幼兒心理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對一些幼兒進行適時的提醒,這樣,幼兒就會感覺到教師的關心,慢慢地養成好習慣,也不會因為過分投入當前的活動而忘記自身的生理需求,甚至太急又一時脫不下去而尿濕褲子。

(3)用多種形式盡量保證全體幼兒集體如廁

集體如廁時盡量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去,可采用各種方法督促每位幼兒如廁,如,以獎勵的形式培養幼兒如廁,可給如廁過的孩子貼上五角星、發個小卡片等。如,以兒歌故事的形式培養幼兒如廁,可在如廁前給幼兒念關于如廁的兒歌故事等,這樣一來對培養幼兒如廁的好習慣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4)加強隨機教育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告訴幼兒一些簡單的用語,糾正幼兒在家里,家長和他們對話時用的語言,例如“小便”就是“尿尿”,“大便”就是“拉臭臭”等,只要有幼兒大小便時就告訴他們這些用語,久而久之,幼兒就習慣在幼兒園大小便了。

2.家長培養幼兒如廁習慣的方法

(1)為幼兒提供方便的衣褲

合適的衣褲能加快孩子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家長要為孩子選擇合適輕便的衣褲。一方面,這些衣服可以讓孩子輕松掌握獨立穿脫褲子的技巧,使他們感到這并不是難事,進而產生獨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如廁中,簡單易脫的褲子對動作較慢的孩子來說,相差一點時間就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也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其次,讓孩子獨立穿衣服。穿脫衣服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內容,父母要告訴孩子如何穿、脫衣服,并耐心等待。

(2)正確培養孩子的如廁習慣

家長的正確引導對孩子如廁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家長給幼兒多一點鍛煉的機會,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做,如果他們在如廁中遇到困難,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他們解決如廁困難。

3.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幼兒的如廁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由于本班情況特殊,我們是半日托班,如果幼兒在園半天的習慣養成了,回到家家長又包辦,那好的習慣就很難養成。家長在家里要讓幼兒養成定時如廁的好習慣,教師也需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大小便情況并做好記錄,與家長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

家園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在家里要讓幼兒獨自養成如廁的好習慣,教師也要了解幼兒在家的大小便情況并做好記錄,與家長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保證幼兒在園在家生活規律的一致性,只要從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入手,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如廁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智力、情感、獨立性、克服困難等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以上是我初步的認識和建議,如何使半日托班的幼兒如廁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還有待于我們繼續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凱茜.寶寶必修課:“如廁教育”[J].啟蒙,2006(7).

[2]蒲世清.托班孩子如廁能力的培養[J].幼兒教育,2000(9).

編輯 王團蘭

猜你喜歡
自理能力
論幼兒園小班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
孩子,我們慢慢來
優化小班幼兒生活護理的指導策略
簡談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愛子有方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患者自理能力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