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與生活同行

2020-10-21 15:26霍煒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初中生生活化語文教學

霍煒

摘 要:語文從生活中而來,和生活息息相關,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新課改理論的貫徹落實。所以,廣大教師應將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削弱,把陳舊的教學方法積極改變,如此才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語文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大語文生活化教學力度,從課文內容中對諸多生活信息予以提煉,讓學生在充分體會和感知生活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認識,領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教學;生活化

在基礎教學階段中初中語文學科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基礎語文知識與技能,同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十分有利。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只對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情況予以關注,忽視了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所以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使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需求得到滿足,積極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式,是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生活化教學模式便是當前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未密切聯系生活大課堂,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實用性不足。新形勢下,大部分教師不再只是機械式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密切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學應和密切結合實際生活,以此縮短學生和語文課堂的距離,同時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從自己的生活中將結論得到。教師應密切聯系語文教學與生活,確保課堂教學更貼近實際與生活,給予學生引導,讓其懂得、學會和改造生活[1]。尤其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第一時間捕捉到學生身邊發生的各種小事,同時適機將其變成自己情感教學的良好素材,同時初中語文生活化,有利于縮短課本和學生的距離,從而充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充分體現自身價值。

二、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開展生活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也是對課堂教學質量造成影響的關鍵性因素[2]。教師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把課文內容直接介紹給學生,灌輸式地為學生傳授知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試著運用生活化導入手段,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以便于之后更好地學習。以《濟南的冬天》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樣的?”如此,學生便會對自己身邊的冬天景物展開聯想,積極地和同桌展開交流溝通,立足于此,教師再把我國各個地域的冬天介紹給學生聽:“北方的冬天白雪皚皚、北風呼嘯,但南方的冬天基本上感覺不到寒冷,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之中,看一看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的”。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借助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生活。如此,可以讓學生置身于寬松、愉悅的生活化情境之中,深刻研究知識,同時對自身學習視野予以拓展,有效提高自身語文學習水平。以《傷仲永》一課為例,因為文言文的理解難度較大,進而導致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種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選擇一些貼近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案例為學生講解。同時,因為一些城市學生可能并不熟悉農村環境,而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有和農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傷仲永》中所描述的相關情境為基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課文,這樣便可以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將文本的中心內涵深刻理解到,有利于促進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提升。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語文學科和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所以積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和元素,既符合語文學科的教育本質,同時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語文教材內容。以《蘇州園林》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告訴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蘇州園林》一課。大部分學生都去過園林,但你們有沒有到過蘇州園林?了解蘇州園林的建筑有何特點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對和蘇州園林相關的資料進行查找,同時向學生提問:“哪些地方體現了蘇州園林的美?”由于此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學生對此興趣極為濃厚,積極思考研究,以盡早將此問題解決。此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

(四)作業設計生活化

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業一般運用書面形式,這種作業形式有利于學生記憶力的增強,但是,就喜歡表現、思維活躍的初中生而言,長時間做相同一種形式的作業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排斥心理[3]。而設計生活化作業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不僅可以促進其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同時還可以使其人文素養增強。以《貓》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完本課后,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1)你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遭受過別人的誤解或誤解過別人,請為大家講述事情的經過,同時圍繞“怎樣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展開小組討論,之后立足于自己的感受與經歷寫一篇500字的作文。2)請用作者的口氣為第一只小貓寫一段悼詞。這種生活化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失貓之痛和養貓之樂的理解,同時也使其懂得善待生命、關愛動物。

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將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效解決,同時這和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相符。此外,生活化教學也可以有效緩解語文課堂枯燥乏味的問題,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與生活,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所有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予以優化,與時俱進,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

參考文獻

[1]資道武.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8):173-174.

[2]陳家建.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8,000(005):46.

[3]姚文琴.農村初中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探究初中語文的生活元素[J].課外語文,2019(4):162-163.

猜你喜歡
初中生生活化語文教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