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態翻譯學理論角度賞析古詩英譯

2020-10-26 02:30賈晨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摘? 要:生態翻譯學要求譯者要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維度對翻譯進行整體性研究,在古詩英譯中巧妙傳達出原詩的意境,神韻和美感。本文將從生態翻譯學入手,從“三維”轉換三個維度,賞析許淵沖先生版本的英譯古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并給出了筆者自己的改譯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多維轉換適應;英譯古詩

作者簡介:賈晨(1995.11-),女,漢族,天津大學文學院英語翻譯專業2019級碩士。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2

一.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Eco-translatology)是由胡庚申教授在翻譯適應選擇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新翻譯理論。生態翻譯學這一理論引入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中的“適應/選擇”學說,構建了“翻譯適應選擇論”,認為在整個翻譯生態系統中,譯者處于中心地位,翻譯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與選擇,認為翻譯活動是在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進行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過程。在古詩英譯中,譯者更應該對古詩生態環境進行適應與主動選擇,以傳達出原詩的意境與美感。

二.《望廬山瀑布》之意境美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隱居廬山時創作的一首風景七言絕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麗,氣勢磅礴,氣象萬千。前兩句詩人描繪廬山朦朧與壯麗美,后兩句運用比喻、夸張和想象等多種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瀑布的氣勢,勾勒了一幅生態意境和諧統一的絢麗畫卷。

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許淵沖 譯

三.古詩英譯的多維轉換適應

3.1 語言維的轉換適應

“語言維的適應性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胡庚申,2011)。這要求譯者在處理古詩英譯時,要注意中英文兩種語言在體例上的差異,如詞匯、句式、句子結構、語法、修辭風格和文體等。

3.1.1體裁之選擇

許淵沖先生選擇的是格律體,從體裁上很好地以英詩六步抑揚格的形式對應中國古詩的七言絕句格式。

3.1.2音韻之表達

在頭韻方面,“dashes”和“down”,“three”和“thousand”,“feet”和 “from”等,都譯出了瀑布轟鳴奔涌而下的畫面感,大氣磅礴,兼顧美感。

在尾韻方面,許老先生選用aabb式結構,聲律和諧,節奏整齊,富有音樂感,“loud”“cloud”和“high”“sky”相對應,兼顧“音美”和“形美”,又使得譯文通篇順暢且朗朗上口。為了使“loud”“cloud”對應,許老用介詞短語前置的句式做了語序上的調整,由此可見必要時候為了形式上的美感和對應要適當進行語法上的調整,做到“以法養形”“以形養神”。

3.1.3修辭之處理

原詩的后兩句,由前兩句的寫實狀景轉為擬人,夸張和想象。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飛”字,比擬為人,描繪出瀑布飛瀉而下的動感與氣勢;“直下”勾勒一幅瀑布從高空直落的畫面,呈現大瀑布氣勢磅礴勢不可擋的豪放氣勢;“三千尺”則夸張地描寫山的高聳,直插云天。

許老先生用“torrent”譯“飛流”,寫出水流之湍急,譯出了“飛”的動感;用“dashes down”譯“直下”,可謂妙絕,形象地展現出瀑布的凌空而落;“三千尺”雖是夸張,但許老使用直譯“three thousand”,更能讓外國讀者從具體數字上直觀感受到瀑布的奔騰而泄,高聳入云。

3.2文化維的轉換適應

在文化維角度,譯者要注重傳達和闡釋雙語文化內涵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 (胡庚申,2011)。譯者要注意譯語和源語之間文化內涵的轉換,避免在文化層面造成對原文的曲解,要求合理準確表達出原詩作的深層文化含義,進而用文化傳達豐富的情感。

3.2.1意象之傳達

“香爐”并非只焚香時使用的香爐,而是指廬山的香爐峰。因其峰尖圓,妝如香爐,且峰頂常年云煙繚繞,故稱“香爐峰”。許老先生采用直譯“Censer Peak”而非注釋的方式,既使讀者知曉了山的名字,又在心中有一個大致的對山的輪廓的刻畫,簡單明了。

3.2.2數詞之翻譯

“九天”在中文里指的是天空的高遠,古代傳說人們相信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層,后來用以形容天空之高遠。如若譯成“nine skies”就會很有歧義,許老將其譯為“azure sky(蔚藍的天空)”,既譯出了天空之壯闊,又符合中文文化內涵,值得稱道。

3.3交際維的轉換適應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譚載喜,176-177),即通過譯者的翻譯,讀者能領悟到原詩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在情感、思想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3.3.1傳神詞語之推敲

例1.許老先生用動詞“exhales”譯原詩的“生”字,將香爐峰擬人化,描繪出煙云冉冉上升的動感。

例2. 用“a wreath of cloud”譯“紫煙”,“wreath”原指“花環”,也有“絢麗”的含義,這里原意生動地展現了香爐峰上煙云的繚繞聚散,像一個圓圈一樣一層層繚繞的畫面,給讀者營造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引申義又展現了現實與想象相結合的意境美。

例3. 以動詞“upended”來形容遠處的瀑布猶如“被倒掛”的飛流,再現了瀑布從高聳入云的峰頂直流而下的壯觀景象,使讀者讀到就好似同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偉力。

3.3.2描寫對象之轉換

例1.詩中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原是著重描寫煙,而許老先生則巧妙轉換成了描寫“云”,化“vapor”變“cloud”,既與第二句“loud”押尾韻,又譯出了山霧繚繞的仙境之感,體現了山的壯麗與壯美。

例2.詩中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是想描述瀑布山河的壯闊,許老先生轉換方式,譯成“the cataract sounds loud”,前半句直譯,后半句“以聲繪形”,從另一個角度形象地描摹出瀑布的湍急與壯闊。

四.譯作改譯及分析

原許淵沖譯版本: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改譯后版本:

View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purple cloud;

Far off hangs cataract, a stream upende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分析:

1.題目《望廬山瀑布》。將題目“Cataract on Mount Lu”改譯為“View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首先是因為原譯作題目只翻譯了“廬山瀑布”,沒有翻譯出“望”的含義。選擇“viewing”是因為“view”不僅僅有“觀看”的意思,還有“自然美景”的意義。名詞動用讓讀者讀到后自然聯想到廬山瀑布的壯麗美景,讓人未讀心中就產生了廬山瀑布美景的畫面感。另外,將“瀑布”譯為“Falls”符合西方用詞習慣?!癋alls”讓西方讀者立刻聯想到“Niagara Falls”這樣的世界奇觀,在題目處就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和無限遐想。這也符合生態翻譯學理論的文化維的轉換適應。

2.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筆者增加了“purple”一詞。對于“紫煙”的解釋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因為“紫煙”是作者的想象,是作者浪漫主義的一種寫作手法,升起的是平常的白煙但通過作者浪漫的想象,將其幻化成了紫色的云煙,所以應該不譯。但筆者認為,原文的紫煙就是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云霧水氣,所以應該翻譯出來。這也符合生態翻譯學理論的交際維的轉換適應。交際維最重要的就是使翻譯以交際為目的,讀者能感受到原作的表達內涵,與作者產生一些情感共鳴。而翻譯出“紫煙”能使讀者同樣感受到詩人的浪漫,景色的優美和中文詩作的濃厚文化底蘊。

3.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按照許老先生的譯本,雖然在描寫方式上“以聲狀形”也寫出了瀑布的壯闊,但為了追求尾韻形式,進行了意譯,頗有些“因形害意”。所以筆者進行了修改,調換了前后語序,但確實改變了原本統一的格式,筆者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版本。

4.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許老先生采用了虛擬式將現實中的瀑布與想象中的銀河相聯系,但“銀河”譯為“Milky way”比直譯版本“Silver River”更地道,更具文學色彩。如用“Silver River”,在不加注釋的情況下,英語母語讀者讀到后可能會一頭霧水。這也符合生態翻譯學理論的文化維的轉換適應,是符合中中國文化的譯文版本。

參考文獻:

[1]胡庚申. 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 中國翻譯,2011(2):5-9.

[2]譚載喜. 西方翻譯簡史[M].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9.

[3]馮艷. 生態翻譯視角下的古詩英譯——以《望廬山瀑布》為例[J]. 英語廣場,2019.

[4]陳亞男.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電影字幕翻譯——以《怦然心動》為例[J]. 文化與藝術,2019.

[5]許淵沖. 唐宋詩詞英譯[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4.

[6]盧穎. 從詩歌意象的蒙太奇特征看唐詩英譯中意象、意境的翻譯——以《望廬山瀑布》為例[J]. 襄樊學院學報,2010.

[7]蔡琮瑤. 從關聯角度評析《望廬山瀑布》的英譯[J]. 海外英語,2014.

猜你喜歡
生態翻譯學
《尤利西斯》漢譯的生態翻譯學詮釋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贛州紅色旅游景介資料的英譯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紅樓夢》俗語翻譯研究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鳩摩羅什的佛經翻譯
合作翻譯—生態翻譯學倫理原則視域下的典籍外譯理想抉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