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教學應如何培養學生們的語境意識

2020-10-26 02:28葉萍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葉萍

摘要:語境是語言表達的附帶環境,是語意表達的補充。語境對語意理解有著強悍的輔助作用,良好的語境意識和敏感的語境體察能力是高中生語篇閱讀得到強大助手。因此,筆者總結了近年來閱讀教學的探究體驗,提出了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高中生語境意識的有效策略,是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一大法寶。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語境意識;語意表達;輔助效果

語境是語言的生發和交際環境,對語文學習來說,語境就是語言信息置換的環境和氛圍,對語意表達和語意理解有很強的輔助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文章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語篇所承載的思想情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然而,很多時候,語篇中語意的表達遠超文字的字面含義,結合語境體悟作者的褒貶傾向才是關鍵?;诖?,筆者在本文中重點論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語境意識的相關策略,私以為此策略是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僅供參考。

一、通過經典案例的剖析和對比讓學生們感悟培養語境意識的重要性

許多高中生存在這樣的認知誤區:漢語言文字體系是如此龐大,語言表達的精準程度只要看文字選擇是否合適就行,語意表達不貼切只能說明文字選擇不正確,實在不行就換一個嘛!有沒有語境意識并不重要。要想糾正學生們的這種錯誤看法,筆者建議高中語文教師借用教材經典語篇閱讀的案例,通過細讀文本的方式剖析語境在語意表達上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們在脫離語境分析和依托語境分析的對比中感悟培養語境意識的重要性。

例如,在細讀《荷塘月色》的時候,筆者就強調,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很多語意的表達都在景物描寫之外。脫離了體現表達作者情緒的文字,環境描寫也就失去了靈魂。在閱讀之前,筆者把表現作者心情的部分語句剔除在語篇之外,然后讓學生們閱讀。學生們讀后認為文本在環境描寫上著墨甚多,有動有靜;實寫了沿湖散步所觀賞到的淡淡月光下的陰郁的樹木叢生的小徑以及月下清秀的荷花與層層的荷葉;虛寫了月光下的舞女與梵婀玲的名曲以及采蓮的美景。固然文筆流暢、疊字層出、各種觸感均有,但是卻像一盤散珠缺失了串聯的絲線。當學生們被要求再細讀教材文本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明白,第一段缺失了“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這句話,就少了作者夜晚散步賞荷的由頭,后面幾段作者憤而可抑的情緒、苦悶而無可作為的慨嘆都融入了環境的描寫中,一旦確實語境的提示,語言表達魅力就艱澀許多。例如,所謂的“獨處的妙處”其言外之意是內心雖有不滿卻沒有到爆發的程度,可以得過且過地自我慰藉,而其后描寫景物的語言都以“柔和平和”為基調,其目的也不過是因為作者雖苦悶卻并不思想上那么激進。

通過上述案例,筆者讓學生們意識失去了語境的輔助力量,單單憑借語言文字組合來實現語意表達,其語言張力要淺薄許多。

二、借用情境創設的方法激發學生們的語境意識

有時學生們探查不到體現語境言外之意的關鍵詞和升華之語,教師就要借助增設語境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們的語境意識。

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就有著豐富體現語境在語意補充方面作用的語句。為了突出作者對當時這種守舊制度的不滿,筆者讓學生們自己想象別里科夫去世后人們的生活狀態。學生們第一直覺是在飽受縮在外套里、穿著雨鞋、用陰郁的目光盯著每個人的別里科夫的束縛和欺壓之后,雖不能奔走相告,但是人們喜悅的心情會溢于言表。然而一句“老實說”就為人們提供了另外一幅情境,受束縛的人們不能快意表達失去禁忌時的樣子,不得不裝得像兒時曾經痛快玩耍卻要裝模作樣做好孩子的一樣。情境的對比讓學生們感悟到作者的言外之意,別里科夫雖然去世了,但是整個社會的守舊氛圍還在,要想變革,路還很長。

由此可知,情境的創設會提升人們對語意的理解程度,激發學生們的語境意識。

三、利用對比法讓學生們探究語境的構成要素

除了細讀文本以及創設語境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們的語境意識之外,筆者經常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們探究語境的構成要素。

例如,詞語的語境色彩在于詞語語意表達的側重點在哪個要素上。例如,平靜、寂靜、安靜等都含有“靜”字,但是在語境表達的側重上卻略有不同。平靜一詞重在心緒的平穩上;而寂靜一詞則側重于萬籟無聲,多用于環境描寫;而安靜一詞則側重于描述人在某一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與心理無關,與環境無關,與人的外在表現有很大關系。

再如,像《荷塘月色》中語境存在的意義在于情與景要交融,而情的表達要高于景的描寫;在《林黛玉進賈府》的語境表達中,雖然林黛玉的一切行止都與幼時母親的叮嚀有關,寄人籬下的生活窘境也是促成其行為謹慎的主要緣由。故而在描寫賈府環境時的遣詞用句并不是直接描寫林黛玉如何小心、內心如何忐忑,而是從寧國府、榮國府家宅的恢宏與氣勢、丫鬟小廝行為舉止有度的側面描寫來展示。

在諸多實例的對比中,學生們會清晰地意識到語境的構成要素雖然與字詞語意表達側重、情感傳遞的需要以及環境描寫等有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語意表達的需要。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們明晰語境在語言表達效果方面的輔助作用,通過案例教學、情境創設以及對比法等激發學生們的語境意識、掌握影響語境表達的因素構成,讓學生們逐漸學會在閱讀中借助語境清晰透徹地理解文意,在需要的時候,選詞用句契合語境的表達需求。

參考文獻:

[1]魯冬煥.中學語文教學語境游離解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年26期

[2]凌德祥.論語境與語言的表達[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3]李蘭芳.培養語境意識 提高閱讀效率[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1期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注重人文關懷點燃生命之光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解析與研究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