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生產技術》教學改革探索

2020-10-27 05:44李真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教學

李真

摘? 要:《蔬菜生產技術》是高職院校園藝技術專業開設的專業課,也是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等專業常開設的選修課,本文以紅薯莖尖生產為例,課堂圍繞生產實際展開,探討了課程的教學改革,以期為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生產;紅薯莖尖;教學

《蔬菜生產技術》課程是園藝技術的主干課,課時飽滿,知識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很多院校建設了精品課程,近年來,陸續建成了在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等,這些對于課程的教學提升無疑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是教學改革的熱點。

本文以紅薯莖尖生產為例,從實際生產問題出發,鼓勵學生創新,同時,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學會通過各種知識渠道索取知識,嘗試分析問題、力爭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競爭力。

1 課前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學

通過課前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通過生活經歷、市場調查、網絡資源等認識紅薯莖尖,從品種、生物學特性、營養價值等方面認識紅薯莖尖,初步明確紅薯莖尖生產的意義。紅薯莖尖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同時因其具有脫氫表雄甾酮,可預防乳腺癌、結腸癌等,在法國、我國香港等地被譽為“蔬菜皇后”。普通品種的紅薯莖尖雖然可以食用,但食味苦澀、適口性差。

針對這一問題,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與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用臺71×廣菜2號選育了莖尖菜用型甘薯品種“薯綠1號”,該品種是以收獲10-15厘米長的嫩尖為目標?!笆砭G1號”莖尖無茸毛,燙后顏色翠綠,無苦澀味,微甜和有滑膩感,具有莖尖豐產穩產性好、栽培容易、適應性廣,深受廣大種植戶和各消費群體的喜愛等優點。在生產中圍繞植株粗壯、薯尖多且嫩、采收季節長展開,因此,要求生產方法上與傳統的甘薯有較大區別。

2 以生產問題引入課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將實際生產問題:“紅薯莖尖通過扦插的繁殖方式連年種植,極易出現植株變小、分枝減少、葉片皺縮、生長勢衰退等品種退化現象,使產量及品質下降,最終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等問題”引入課堂,通過生產案例進行合理的課堂設計,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問題剖析。同時,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包括微課、微視頻學習分析,小組討論,使學生們明確:這往往是由于昆蟲傳播病毒引起的,導致植株攜帶病毒,從而抑制了甘薯生長,最終導致產量及品質下降。

3 通過資料學習、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通過資料學習、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探討,提出解決方案,按小組展示解決方案,小組互動評價,分析總結,確定合理的解決方案。針對品種退化問題,分析總結出脫毒育苗技術以有效解決該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并分析紅薯莖尖實際生產中常遇到春提早栽培生產可以提早上市,但是存在低溫限制生產的問題,以及連續陰雨天氣尤其是梅雨季節,紅薯莖尖采摘后往往容易出現腐爛等問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總結,學生們得出:大棚三層保溫措施越冬培育擴繁種苗、有機肥作底整地寬畦大棚內高密度移栽以實現春提早栽培生產,實際生產問題的發現、分析及解決過程,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自我綜合素質。

4 生產基地實踐操作,形成學生蔬菜生產的綜合能力

本課程通過“以崗位工作任務驅動、生產教學合一”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從事蔬菜生產的真實工作任務,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將教學任務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知識與技能體系,進而發展職業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等途徑,使學生在生產基地進行實踐操作,形成學生蔬菜生產的綜合能力。

在紅薯莖尖生產這一工作任務中,學生通過從莖尖脫毒、繼代擴繁、生根培養、煉苗移栽、種苗栽培到水肥管理及病蟲草害管理等各環節的實踐操作,以及分析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經過合理方案的制定,及時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我校學生在紅薯莖尖生產任務中,主要在然蘭蔬菜專業合作社完成,合作社收集、整理、集成與甘薯葉種植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收集產地、種苗、栽培生產技術、質量安全、包裝、標準、貯存等標準,建立了甘薯葉的標準化體系,并建立了相應的質量管理措施、生產檔案和責任制度。同時也建立了農產品基地準出制度和溯源制度,按照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的標準進行種植。

各生產環節對質量把控嚴格,學生參與實踐,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其關鍵技術如下:“薯綠1號”脫毒苗規?;敝?,采用莖尖培養技術,獲得脫毒種苗,提純和保持“薯綠1號”品種的優良種性,提高產量保持品質;“薯綠1號”高效配套栽培技術,采用有機肥作底、寬畦高密度栽培、摘心促分枝、大棚防蟲網防蟲、脫毒苗越冬、冷藏保鮮等技術。經技術集成后進一步主攻產量、品質和市場供應時間,采摘期莖尖畝產達到2500公斤/畝以上、市場供應時間延長到7個月以上。

5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促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該課程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相應的教學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階段評價、形成性評價,教學評價應既重視過程也重視結果,做到過程式評價和目標性評價相結合。將評價融入到課程中,將評價標準細化,并進行有效分層評價,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綜上,通過課程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及改革,使學生熟悉蔬菜生產相關標準,能熟練運用蔬菜生產技能,加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具有高水平的對蔬菜生產、采收及采后處理等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準確地判斷和分析、并能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實現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程蛟文,趙普艷,柴喜榮,汪國平.《蔬菜種子生產技術》教學實踐與改革探索[J].中國種業,2019(06):33-35.

[1]歐陽麗瑩,練華山.《蔬菜生產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蔬菜,2013(06):67-69.

猜你喜歡
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思考
“以讀促寫”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聽、看、想、說、動”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對識譜教學的認識與思考
《可以預約的雪》教學探索與思考
對高等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