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堿處理去除血液制品中熱原工藝的探索

2020-10-27 05:44李常祿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血液制品

李常祿

摘? 要:目的是對酸堿處理去除血液制品中熱原工藝進行探索和研究。方法是通過調整高熱源制品的plH、離子強度蛋白濃度等參數,使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時間對熱源的變化進行觀察。結果當pHIO或pH4被孵放一定的時間后會出現毒素明顯降低的現象,其中,在使用鱟試法和家免法對經過pHI10.37C孵放的人血白蛋白(HAS)制品進行檢測后,結果為熱源以及其他指標均為合格,都達到了現行的要求。結論使用酸堿處理法對血液制品中的熱源是十分經濟且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酸堿處理;血液制品;熱原質

血液制品是各種血漿蛋白制品的統稱,比如胎盤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以及靜脈注射的人免疫球蛋白等都屬于血液制品。制作成血液制品的原料為健康的人血漿,一個健康的人血漿和蛋白質在血液中的比例分別為92%和7%左右而血液制品則是通過對血液中蛋白質進行提取分離。但是由于在自然環境中存在很多的熱源質,熱源質會對很多大規模的血液蛋白分離技術產生影響,會受到熱源污染的影響產生熱源反應,熱源是一種毒性反應物質,其中美藥理性很強,會對血液制品造成一定的影響和破壞。

1 對熱源的處理方法分類

本文將會深入研究去除血液制品中熱原的方法,其中一類方法是針對不同細菌內部的相對分子的質量來去除細菌內的毒素,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分子篩或者是使用超濾的方法進行去除處理。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于低分子量的輸液藥品中,針對注射型藥物所使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各種層析法,這種方法使用的范圍較廣并且十分的有效,不過該該方法所需要的設備比較昂貴,不能對數量較大的藥品進行處理;另外一種的方法是使用酸堿氧化劑的化學方法對其進行處理。這種化學方法的效果也十分的有效,不過該方法對制品有一項要求即該制品對化學條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是使用酸堿的化學方法,研究的方法結果如下文所示。

2 材料與方法

2.1 主要試劑

內毒素工作標準品為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鱟試劑為福建省福州東方鱟試劑廠產品,其靈敏度為0.5EU/ml;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由本所血液制劑室提供。

2.2 酸堿對溶液中內毒素的影響

將注射用生理鹽水分成2份,分別用1mol/LHCI或1mol/L NaOH調pH至4.0+0.5、10+0.5,分別加入一定量的標準內毒素,使內毒素濃度為4EU/ml,除菌過濾后分成4份,分別放在57+0.5C、37土0.59、20+0.5C、(2~8)土0.5C孵放,在不同的時間取樣,用鱟試法測其內毒素含量。

2.3 堿處理去除熱原的最佳條件

將20%的人血白蛋白制品(鱟試法和家兔法檢測熱原均合格)用注射用水稀釋,使其蛋白濃度為10%,用1mol/L NaOH調pH到10.0+0.2,再加入一定量的標準內毒素,使其濃度為4EU/ml之后分成3份,將其中2份的Na+濃度調為40mmol/L,除菌過濾后分別置于37+0.5C、57+0.5C孵放。另一份調Na*濃度為160mmo/L,除菌過濾后37土0.5C孵放,不同時間取樣用特異性鱟試劑(去C*因子)凝膠法測其內毒素含量。并對樣品進行HPLC、電泳及外觀等的分析。

2.4 堿處理法復制3批高熱原人血白蛋白

將20%人血白蛋白用注射用水稀釋至10%,用1mol/L NaOH調pH到10.0士0.2,除菌過濾后37C孵放,不同時間取樣用特異性鱟試劑(去C*因子)凝膠法(TAL)測其內毒素含量。孵放后TAL陰性的制品再用家兔法驗證,并對制品進行全檢。

2.5 酸孵放對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中內毒素的影響

在5%的低pH(pH4t0.2)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中,分別按5EU/ml及2.5EU/ml的量加入內毒素,搖勻后取樣,采用家兔法檢測熱原,另將樣品于24士1C孵放24d,同樣用家兔法檢測熱原。

3 結果

3.1 酸堿處理對生理鹽水中內毒素的去除效果

將內毒素濃度為4EU/ml的生理鹽水樣品置于pH(4、10)且溫度不同的地方進行孵放,在對該樣品分別在不同的時間利用鱟試法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為:樣品在pH4且在不同的溫度中進行孵放,時間均在24小時之內,這時其內毒素含量出現了快速的下降,時間到達35小時后,其濃度下降至1EU/ml;當樣品在pH10時,顯示的結果為孵放溫度越高,內毒素的下降速度越快,當溫度為57度時,時間為35小時后下降為陰性,當溫度為37度時孵放的時間到達76小時時下降為陰性,其檢測的結果如下圖1和圖2所示。

3.2 堿處理對人血白蛋白中內毒素去除效果

含4EUml內毒素的10%人血白蛋白,在pH10條件下,57C孵放24h、37C孵放48h經鱟試驗檢測均為陰性,且鈉離子濃度對內毒素的降解作用無影響,見圖3。另外,堿處理前后制品的HPLC及PACE電泳圖譜無差異。堿處理前制品多聚體含量為1.42%,單體加雙體為98.58%;經pH10、37C孵放多聚體含量為1.39%,單體加雙體為98.61%。

3.3 堿處理法復制高熱原人血白蛋白的效果

堿處理(pH10、37C)3批高熱原人血白蛋白制品,第6天家兔法和鱟試法檢測其熱原均合格,且其余各項檢定指標均符合現行《中國生物制品規程》要求。

4 討論

經過本實驗可以進行以下總結,當酸堿程度在pH4和pHI0的條件下,細菌中的內毒素可以被充分的去除從而達到降低血液制品中熱源的目的。而酸堿條件之間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堿性條件會比酸性條件去除熱源的規律性更強,也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在堿性條件下鈉離子濃度的高低不會對處理熱源的效果產生影響。人血白蛋白在PH10和37度的條件下進行6天的孵放,其常規的指標并未出現明顯的變化,同時也達到了現行的《中國生物制品規程》的要求,不過白蛋白的額結構有無出現變化并未明確,具體的結果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當處于pH4實驗環境中時,對免疫白蛋白進行零處理時,對其中一些抗體產生了一些影響,其中白喉抗毒素、抗-HBs的抗體活性并未出現明顯的變化。綜上所述,經過驗證后可以得出去除熱源的有效條件為在酸堿度為pH4、溫度為24度時間為24小時時,對熱源的去除效果最好,可以作為常規的免疫球蛋白中滅活病毒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孟麗,楊匯川,龔曼琳,等.酸堿處理去除血液制品中熱原工藝的探索[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1(01):51-53.

[2]翁守能,張超.人血白蛋白制品污染熱原去除新工藝[J].醫療衛生裝備,1990(3).

[3]王克勤,蔡興三,嚴濤世.去除人血白蛋白制品中污染熱原的工藝[J].廣后醫學.

猜你喜歡
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行業前景不改業務擴張與研發實力成為企業長期發展關鍵
執業藥師在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區醫療機構紅細胞類及血漿類血液制品退回的現狀分析
臨床用血存儲信息平臺的構建
關于進一步強化以豬血為原料的飼用血液制品生產過程管控有關要求的公告
華蘭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業務有亮點
血液制品生產企業藥品GMP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血栓彈力圖與常規凝血指標在DIC患者血液制品輸注中的指導價值
輸血感染損害責任的歸責原則和求償機制
濾除白細胞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