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新技術

2020-10-27 05:44王士欣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馬鈴薯

王士欣

摘? 要:馬鈴薯在我國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而且馬鈴薯在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因此在對馬鈴薯的種植和栽培上我國對其技術進行了專業化的研究和創新。對馬鈴薯的種植技術進行研究時,從選擇種子到對馬鈴薯的播種都需要得到細心地管理,另外馬鈴薯的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的開展也需要細心的進行,重視種植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讓馬鈴薯的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得到真正的發揮。本文對馬鈴薯高產高效的種植技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馬鈴薯是一種豐產性能非常好的糧食作物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具備著比其他農作物更好的適應能力,具有很強的耐旱能力,在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但是雖然我國對馬鈴薯的種植歷史相對悠久,在種植技術上卻和很多西方國家具有一定的差距。近些年我國在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上進行了很大的創新,不過在對馬鈴薯進行種植時還是出現了較多的問題,種植技術不夠先進,種植的質量低且具有品種單一的問題,在種植時候一直使用耕作粗放的方式,這些都是馬鈴薯種植時的弊端,也是我國馬鈴薯產量遲遲不增長的關鍵原因所在。為此我國研發了馬鈴薯種植的高產高效的新技術,該技術在馬鈴薯的種植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馬鈴薯種植品種的選擇

馬鈴薯的產量和馬鈴薯的品種具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對馬鈴薯進行種植時其種植條件相同,具有相同的種植環境和地質條件,但是由于馬鈴薯的品種不同,馬鈴薯的產量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品質更加優良的馬鈴薯要比普通品種的馬鈴薯的產量高出10%~15%,而如果是品種較為健康的馬鈴薯和已經退化的品種作比較,品質更加優質的馬鈴薯會高出20%~28%左右。如果馬鈴薯的品種退化的程度較為嚴重甚至會出現絕收的現象,因此在對馬鈴薯進行種植時應當選擇品種優質的馬鈴薯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2 馬鈴薯種的處理

2.1 儲存催芽

一般對馬鈴薯進行存儲時,因為北方的馬鈴薯種子收獲更早,因此為了不讓馬鈴薯的種子過早的發芽,馬鈴薯在冬季的存儲溫度應當保持在0℃-4℃。馬鈴薯的存儲在臨近春天的時候則需要將存儲溫度保持在5℃-10℃之間,這樣的溫度有利于馬鈴薯種子更好的發芽。在即將要對馬鈴薯進行種植時需要在播種前的20天對種薯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幼芽即將要生長,該類種薯則應當置于朝陽的地方進行曬種更加利于幼芽的生長。如果芽眼沒有萌動則應當將其防治在較為溫暖的地方對該種薯進行催芽使得苗芽更加健康的生長。

2.2 切塊

在對馬鈴薯進行播種前需要對馬鈴薯進行切塊,其切塊的單塊重量最好能夠保持在半兩左右。對體積較小的馬鈴薯進行切塊時需要進行豎切保證每一個切塊上都有壯芽;而對體積較大的種薯進行切除時,可以對尾部芽進行淘汰,因為尾部芽在發苗后其生長態勢較弱且產量較低,在對馬鈴薯進行切塊時需要按照芽眼的順序進行切塊,對劣質的種薯進行淘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馬鈴薯進行切塊時需要對道具進行消毒,避免因為道具上的病毒在切馬鈴薯時引起病毒的傳播。被切塊后的馬鈴薯禁止堆放,一旦種薯受到的溫度和濕度不均勻會對后期的生長造成影響。

3 馬鈴薯的播種

3.1 播種時間

如果10cm的土層溫度達到了7℃-10℃的時候,就到了適合播種馬鈴薯的時期。

3.2 播種方法

可以利用人工播種和機械播種兩種方法。人工播種要先用大壟距的機械對土地進行開溝施肥以及點種,將其溝深控制到10-15cm,要將薯塊種植到地平面上或者是稍下方,讓種薯和化肥分開,種肥位置應該在種薯下方2cm-5cm之間,并在種薯上覆蓋10cm厚的土料。用機械播種的時候,通常都是大面積種植地區,直接用機械施肥并播種,且一次成壟。

3.3 播種密度

將馬鈴薯種植的壟距控制在80cm-90cm之間,株距控制在18cm-23cm之間,每畝的種苗密度在4500-4800株之間。

4 田間管理工作

4.1 加強中耕

首先是鏟地,在馬鈴薯出苗之后應該馬上鏟地,在鏟前應該先趟一犁或者是深松,讓土壤足夠活化,并將雜草消滅,讓地溫有所回高,這樣能讓馬鈴薯的根系發育良好。然后是培土,主要是三鏟三趟,細鏟細趟,深鏟深趟,對較荒地塊,要吃小灶,多上一遍地,做到地凈苗清,上暄無坷垃,及時培土,促進生育。

4.2 及早追肥

馬鈴薯生長期較短,因此要搶前抓早,合理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氮肥施入量一般每畝3-5公斤為宜,也可用人糞尿每畝300-500公斤,可分多次施入,也可用發酵好的雞糞每畝70-100公斤,還可用餅肥每畝30-50公斤。追肥方法結合二遍鏟趟進行,但要深追。

4.3 合理灌水

由于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必須為馬鈴薯提供充分的水分,這也提高馬鈴薯產量的關鍵措施。當馬鈴薯開花時也就是馬鈴薯的結薯期,此時的馬鈴薯所需要的水分增加,在馬鈴薯的植株現蕾后其地下的塊莖開始增大,這時也是馬鈴薯需要水的高峰期。在馬鈴薯的開花期應當保持每7~10進行一次澆水,如果澆水時間過晚則會造成馬鈴薯徒長的現象。

4.4 防止徒長

即光長莖葉,不長塊莖。防止辦法一是追肥要早,氮肥施入量不能過多,二是澆水適時適量,不能過晚,三是利用化控劑,控制株高,防止徒長,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消耗。

5 病蟲害防治技術

馬鈴薯在生長期間病蟲害較多,晚疫病主要發生在雨水較多或者植株花期出現,是真菌性病害,這種病害的危害比較大,很容易造成儲存期間和田間大量爛薯的現象,所以應該及時進行控制,晚疫病在苗期主要采用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g/hm2、70%的甲基托布津600g/hm2混合液進行噴灑,在馬鈴薯花期應該采用72%的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1500g/hm2加水稀釋進行噴灑,并且在馬鈴薯的花期如果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應及時清除,并將其燒毀,以免大面積流行。

6 收獲

當馬鈴薯成熟時,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塊莖的皮相當嫩,稍不注意就會破皮。塊莖破皮后,極易感染病菌,同時破皮處變褐,影響商品性。收獲前一周至十天,應先將秧棵割掉,使塊莖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獲時不易破皮。另外,人工撿拾時,隨時進行分級,把破損薯、病薯單放。晾曬1-2天后,運回貯藏地點,貯藏地要干燥、通風、遮蔭。

7 結束語

我國對馬鈴薯進行種植時由于種植的產量低且品種單一,因此我國對馬鈴薯的種植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馬鈴薯高產高效的種植技術則是為了解決馬鈴薯在種植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而提出。在對該技術進行實施時還應當注意對馬鈴薯品種的選擇和種植時的管理問題以及后期的病蟲害防治等功能工作。只有將每一個階段的種植技術控制好才能讓馬鈴薯得到較好的生長態勢,其產量和品質也自然會得到提高。對馬鈴薯高產高效的種植技術進行使用后其達到了較好的種植效果,為我國的農業增產到來了一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秋麗.試析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新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5):294.

[2]楊步云,吳海明,陳慎豐.淺談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的新技術[J].農技服務,2016,33(004):71-71.

[3]邱玉明.淺析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月刊,2012,000(003):115,220.

猜你喜歡
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馬鈴薯
馬鈴薯有功勞
淺談煤礦高產高效型生產區隊建設
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技術
定邊馬鈴薯
胖胖的馬鈴薯
秋馬鈴薯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