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土地利用調查體系的思考

2020-10-27 05:44李曉強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土地利用

李曉強

摘? 要:現在我國土地利用調查體系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分類體系變更、分類體系不完善、用地類別代替屬性調查、用地類別存在主觀性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注重協調調查和分類間的關系,應用定量化分類體系,以期能夠提升土地利用調查工作的水平。本文我國土地利用調查體系進行研究,保障土地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關鍵詞:土地;利用;調查體系

土地利用調查能夠為國情調查提供準確、真實的數據信息,便于相關部門更好的掌握國家土地信息。同時,土地利用調查還能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數據依據。因此,相關部門開展土地利用調查工作過程中,要詳細了解土地分類體系,明確土地利用調查工作的目標,保證后續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1 土地利用調查中的存在的問題

1.1 成果應用過程中的問題

1.1.1 分類體系變更

現在我國土地分類體系變更時存在缺乏兼容性問題,這種情況給土地調查工作開展造成較大阻礙,作為土地調查的重要基礎,很多調查成果都是建立在分類體系之上,如果分類體系出現變更,那么土地調查結果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另外,土地調查分類的作用就是為土地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服務,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利用和國家管理工作要點也在隨之出現變化,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對土地資源利用的需求,必須要變更下你有的土地分類體系,我國土地資源利用已經進行多次變更,變更期間要保證土地分類體系能銜接上一輪土地分類體系。但是,實際開展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工作過程中,由于土地分類體系目標和思想服務統一,給土地調查工作開展造成較大困難。

1.1.2 分類體系不完善

土地分類體系不完善給土地利用調查工作開展造成較大影響,甚至還會導致土地管理成果數據出現失效現象。因此,開展土地分類體系調查工作期間,要重視土地保護工作,將建設生態文明理念應用其中,以便為生態保護工作開展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保障生態保護工作順利開展。另外,詳細了解土地分類體系變遷情況,可以知道很多人并不是非常了解土地利用,自身對土地利用的理解存在較多問題,土地利用等級能夠有效反映出人們對土地資源空間占據和直接利用的常規形式。

實際開展土地資源利用工作中,還出現其他用地、未利用地等名詞,從這些土地分類可知,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存在無法從分類體系中準確分辨土地利用情況的現象,沒有將生態安全作為土地資源利用的土地資源管理的目的,使得土地資源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另外,現在我國土地分類劃分體系還存在不完善問題,城市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農業用地的范圍,如何在這些減少的農業用地上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以便有效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保證我國城市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1.2 調查過程中的問題

1.2.1 用地類判別代替屬性調查

土地資源歸類和分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準確的分析土地的屬性,土地類別信息中包括一部分土地屬性信息,比如:耕地、農業用地等,這些信息中能夠充分反映出土地資源的覆被信息。但是,這種分類方式也會降低人們對土地利用調查的重視度,以土地類別代替土地調查,尤其是在科技發展速度較為成熟的今天,科學技術降低了土地歸類和分類的難度,并逐漸成為人們調查土地分類的一種重要手段。但是,實際開展土地利用調查工作過程中,這種調查方式不僅會降低調查結果的精準度,還會降低調查結果的全面性,很多土地類別無法全面包含所有土地屬性。

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開展土地利用調查時,沒有重點對土地屬性實施系統開展調查工作,比如:土地屬性選項中的使用屬性就是土地屬性中沒有包含的,但是,這些屬性都是土地利用調查必須了解的,需要進行重點調查。另外,土地分類的屬性信息只覆蓋了一部分部門的土地資源,比如:林地地類劃分過程中,含有植被的土地資源并沒有重新定義,現有的成果無法有效從林地地類中獲取有效信息,給土地利用調查工作開展造成較大困難。

1.2.2 地類判別存在主觀性

調查人員開展地類判別時,存在較強的主觀性,文化背景、知識儲備等都會對地類判別工作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完全相同的土地經不同的調查人員判別,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在對土地的屬性信息進行調查時,應注重調查工作的客觀性,但由于很多屬性信息的獲取需要依靠地類調查完成,所以土地調查更像是一種判別活動。盡管先進科學技術在調查工作中得到了大范圍的使用,但調查工程依然缺乏足夠的標準性與定量性,使得調查中依然無法有效規避各種失誤或偏差。就目前來看,我國對于土地分類的闡釋還不夠定量、標準,類型判別等還需依靠經驗,也沒有創建屬性和類別所對應的定量化關系。在面對日益復雜的利用形式與新形態過程中,如果未實現較高水平的標準化與定量化,則極易出現混淆。比如:對高爾夫球場等大型種植草皮的占地進行調查時,有些調查人員會根據覆被特征將其歸為林地,也有一些調查人員會將其歸為娛樂用地,還有一些則判別為商業用地。原因為林地、商服用地的地類判別語言中,都會涉及到區位這一概念,即為城鎮內部與農村居民點等,但是,實際開展調查工作時卻存在概念含糊問題,無法明確劃分城鄉。

2 土地利用調查問題對策

2.1 注重協調調查和分類間的關系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闡述可以發現,分類體系會對土地利用調查造成深刻的影響,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調查活動中對于分類體系的依賴程度太大,導致除測量以外的幾乎所有屬性調查工作的重點均集中在判別或調查中。為此,必須對分清調查和分類間的關系給予充分的關注。分類體系的變更是在所難免的,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土地屬性必須是客觀、明確的,這也是實施調查所必須了解的。因此,應對屬性調查進行還原使自成體系,并為分類體系的構建提供可靠的依據。

2.2 實現標準定量化分類體系

由于缺乏定量與標準化,當前許多土地調查均受到人員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錯誤判別等問題。伴隨經濟發展,對于土地調查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準確可靠,還要滿足全面性的相關需求,所以,實現標準、定量化分類體系是極為迫切的。其中,標準化主要指的是依據土地的屬性特征來進行判別等工作;而定量化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在對分類體系進行創建時,適時引用基于定量化的方法手段;第二,在對土地類別進行判別時,精準確定劃分、判別的屬性閾值。

3 總結

土地利用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明確成果應用和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與社會經濟發展、土地利用觀念落后有著密切關系。因此,開展土地利用調查工作期間,為了保障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要分清分類和調查之間的關系,采用標準化、定量化分析方式,并充分考慮到當地經濟發展特點,提高土地調查結果的兼容性和持續性。

參考文獻

[1]羅世彥.闡述土地利用調查體系的思考及建議[J].低碳世界,2016,000(003):187-188.

[2]邵戰林,肖峰.對我國土地利用分類體系的一些思考[J].南方國土資源,2010(06):34-35.

[3]趙羽.關于我國農村土地利用問題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2016,000(035):106-106.

[4]肖云耀.關于我國城市土地利用問題的思考[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5,000(002):688-688.

猜你喜歡
土地利用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難點
我愛這土地
“土地托管”讓荒蕪土地綠起來
土地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