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雕塑藝術的角度來看當今建筑形體的塑造

2020-10-27 05:44王立軒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雕塑藝術

王立軒

摘? 要:建筑與雕塑都可以被歸納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優秀的藝術作品同樣也屬于藝術品,設計建筑時同樣需要對實體、空間與三維方面的理論加以利用。把握建筑與雕塑藝術之間存在的關聯,形成更加豐富的建筑設計方法。在塑造建筑的外部形體時,可轉換視角,從藝術的角度切入,使建筑形體也能夠具有如雕塑般的藝術美,現對雕塑藝術理念影響下塑造建筑形體的工作展開研究。

關鍵詞:雕塑藝術;建筑形體;塑造方法

設計者可以把建筑設計看做是創造藝術品的過程,通過各種藝術手法來賦予建筑特殊的美感,使其不僅僅只是實用品與商品。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可將空間藝術與造型藝術進行結合,同時融合抽象化與主觀性元素,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建筑是自由的與主觀的,但是從表觀的角度來看其又是抽象化的。建筑設計與雕塑設計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現從雕塑藝術的角度切入,探討如何以更具藝術化的方法來塑造建筑的形體。

1 在建筑中展現出幾何形體美

建筑外觀上的體塊一般都表現為某種幾何體或某幾種幾何體的組合。在設計過程中,則以某些幾何圖形出現在建筑的平、立、剖面圖中。由規則幾何形體而產生美,在新建筑中也同樣比比皆是?,F代主義的先驅們雖然反對照搬古典形式和繁瑣裝飾,但并沒有否認以數學和幾何比例為理性內涵的"和諧美"原則,相反,他們當中,如勒·柯布西耶反而對幾何比例等進行了更加深人系統的研究和闡發。在建筑形體的塑造中,各種幾何形體都可以被使用,三角錐、長方體、圓柱體與球體是被運用得最多的。它們之間的組合也是各式各樣的,重復、并列、疊加、相交、相切、切割、貫穿等等,變幻無窮。球形及半球形穹頂給人以完滿建筑(美國的金字塔)感;立方體給人以肯定感;螺旋體象征著升騰、超然、擺脫塵世俗……依此而建的有:巴黎德方斯凱旋門、貝聿銘的新國家美術館等。它們都是表達了現代主義的簡約美學概念,即是利用簡單純粹的幾何形體,以立體主義的眼光看待建筑,從而賦予了建筑以符合數學模數,幾何比例的規則的理性美。在這里純幾何形的構成并不是形式主義的僅視覺上的表面的,而是以幾何圖形這樣的要素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重點是在整體結構上,正如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的那樣: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2 在建筑中運用曲面形體呈現自由美

現代建筑所具有的雕塑性使建筑形成了一定的自由美,在形體上顯現出無規律、曲線與塑性,設計者可以更為自由地運用各種形體與曲線來使建筑更加精致。透過建筑也能夠看出設計者對于自然美的追求,通過自然化的方式來對建筑的形體進行裝飾,同時也借助自然理念對各種形態進行有效統合,實現復雜與簡單的有機結合,將對立的丑與美等均運用到自然化的建筑形體中。自然風格的建筑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設計者甚至可以將花草等自然圖案的曲線運用到建筑中,在建筑形體上突顯自然世界的美好。

建筑這時看來仿佛是充滿了靈性,它渴望著訴說、生長、呼吸和觀察。整個建筑被擬人化或擬物化了,顯得生機勃勃。人們早在古希臘時期就認識到了自然的美,他們從忍冬草的葉片得到了科林斯柱頭。此后經歷了拜占庭建筑、文藝復興建筑、古典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等等,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新藝術運動又回歸于自然的美,以模仿自然界生長繁盛的草木形狀的曲線,利用當時先進的鐵加工工藝,制作出各種曲線造型的裝飾構件,但當時它的影響還僅限于室內表現上,而西班牙的建筑師高迪將這種對自然的熱愛運用到了整個建筑造型和空間處理上,以流動的自由曲線來表達對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他從自然中的動物、植物以及自然景觀中提煉出了美,得到了靈感,他將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密切的關系及相互間的協調,在建筑中運用自然界的形象時,取得天然的生態效果。這些我們可以在他設計的米拉公寓、神圣家族教堂、巴將羅之家等建筑中看出來自然力對建筑造型的影響。

3 將反形式美學理念運用到建筑中突出殘缺美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建筑藝術系統中,大多有整齊一律與均衡對稱的審美標準,設計出的建筑大多也比較規整,這類建筑符合對稱美,也契合了人們對于完美的事物的追求。一些設計者在進行建筑形體部分的設計工作時,運用了不規則的設計方法,同時在構圖時也故意選擇了不對稱的構圖方式,這種建筑與常規的審美標準不同,甚至呈現出一種丑態,如果不用僵化美學理念來看待這類建筑,其丑態同樣也可被看看做是一種藝術感的呈現,通過反傳統式的建筑形體,建筑本身也因此而具有了個性化與獨特的美感,具備了普通建筑物所缺失的魅力。如果始終按照固定的美學法則進行建筑設計,形成的建筑形體也將變得雷同而缺少活力,無法與其他的建筑有效區分,四平八穩式的設計的確符合審美需求,但是并不能將其視作衡量建筑藝術的唯一標準。既允許契合客觀審美原則的建筑存在,同時也不否定突破傳統的新建筑形體,不少傳世的雕塑也是因為其殘缺、變形才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結合混沌學的理論,世界既包含了無序與有序,同時也統一了復雜與簡單,隨機性與確定性,僅追求簡單、精確與有序是片面的,設計者可以對更加復雜真實的現實世界進行探索,以此調整審美理念,擴大審美范圍,雕刻者設計雕塑形象時會創造出一些亂而無序或者混沌的形象,建筑設計者可借此來拓寬設計思維,采用不明確、不完整與不規則的元素進行設計,形成更具創意感的建筑形體。

在具有解構主義風格特點的建筑中,設計者采用分裂變形等出乎意料的手段來進行設計,使人在觀看建筑時因這些特殊奇異的元素而形成更長的感知時間,對建筑中的信息作用進行加強,打破人們的既有意識與習慣,在建筑中展示出怪異化的形式要素,將舊的元素轉變成新的且不平庸的元素。一些建筑設計大師堅持多元化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理念與當前的時代也是契合的,設計者可選擇使用各種構成技法來處理建筑的各處重點部位,選用的具體技法包括斷裂、扭轉、重疊與交叉。在設計者具有創意化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的影響下,建筑業出現了殘缺美的變動傾向。雖然能夠滿足對藝術與創意的追求,但是擁有這種形體的建筑會給結構建設帶去限制,形成技術層面的困難,無法真正地融入到當前的城市中,更多地還是具有藝術品層面的價值,因此可以嘗試設計這種形體的建筑,但是不能過多。

4 結束語

建筑本身融合了多個學科的設計理念,其中包括繪畫與雕塑等藝術相關的學科,現代建筑的造型藝術發展更是無法脫離雕塑藝術。設計者必須要正確處理建筑與雕塑之間的關系,使用更多雕塑設計系統中的語言來支持建筑設計,尤其是造型設計,透過更多的突破點來創新建筑整體造型設計方法,運用更為豐富的形體語言,設計出更具新奇感與創造力的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王丹.從雕塑藝術的角度來看當今建筑形體的塑造[J].科學技術創新,2016(7):210-210.

[2]呂世哲.從雕塑藝術的角度來看當今建筑形體的塑造[J].科學與財富,2015(8):215-215.

[3]李文嘉,方睿.從數字化視角看當代建筑造型的雕塑化趨向[J].美術大觀,2017(2):126-127.

猜你喜歡
雕塑藝術
論雕塑作品中的塑痕與中國審美的契合
試論河南漢唐陶雞造型及其相關問題
以摩爾雕塑為例解讀阿恩海姆的空間理論
中西的繪畫與雕塑
從欣賞的角度略談雕塑藝術的特點
以東方的視野展現我國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雕塑藝術與詩意人生初探
絲綢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當代金屬焊接雕塑藝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