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在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0-11-06 06:08林淑惠卓素聯高艷琴曾良花朱麗君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22期
關鍵詞:用藥依從性負面情緒帕金森病

林淑惠 卓素聯 高艷琴 曾良花 朱麗君

【摘要】 目的:探究PDCA在提高帕金森?。≒D)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102例P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病歷號單雙數字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PDCA循環模式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用藥依從性、負面情緒。結果: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總依從率為9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兩組HAMD、HAMA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PD患者PDCA循環模式進行干預,可明顯提高其用藥依從性,改善負面情緒。

【關鍵詞】 PDCA循環模式 帕金森病 負面情緒 用藥依從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2.0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in improv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PD). Method: A total of 102 PD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 number of medical record number,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DCA circulation mode interven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negative emo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4%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ode in PD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improv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mode Parkinson disease Negative emo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361021, China

帕金森?。≒D)屬于臨床神經性的退行性病變,常見于中老年群體,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1%~2%[1]。該病臨床也稱運動障礙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步態障礙等,臨床難以治愈,主要以藥物治療輔助健康教育為主,緩解其臨床癥狀的同時,減輕其心理負擔[2]??紤]到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其對藥物相關知識掌握度較低,易出現消極治療等不良情況,影響臨床護理進展[3]。PDCA管理循環概念則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現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護理中,主要通過將護理過程分為計劃、執行、檢查及處理4個階段循環,分析現階段臨床問題并及時解決,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從解決問題中得到職業滿足感,進而提高護理質量[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PDCA在提高PD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102例P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5]中PD診斷標準;(2)年齡≤80歲;(3)伴有運動遲緩及4~6 Hz靜止性震顫。排除標準:(1)腦血管疾病等引發的PD;(2)合并重要器官病變影響認知功能障礙;(3)無法獨立完成試卷填寫。按病歷號單雙數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37例,女14例;年齡46~79歲,平均(67.52±5.17)歲;病程3~9年,平均(6.41±2.72)年。對照組男34例,女17例;年齡54~75歲,平均(66.21±6.14)歲;病程3~10年,平均(6.36±2.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呔栽负炇鹬橥鈺?。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健康知識宣教、用藥安全、心理輔導及生活護理等?;颊呷朐汉蠓职l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給予門診一次性知識宣教,若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明顯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提出疾病相關困惑并給予解答。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PDCA循環干預:(1)建立PDCA循環護理小組??剖覂人凶o理人員均經過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PDCA循環意義、目的、實施方法等,共12課時,分為4周進行,完成后需進行考核,成績為優者方可參與本次臨床護理,成員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記錄護士、普通護士等,其中護士長負責對入院患者的病情發展程度、文化水平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建立患者個人信息資料匯總,責任護士則負責對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臨床癥狀等不同的患者進行分類處理,而記錄護士則密切關注患者血壓、血糖等指標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反饋,普通護士則是負責一切藥物、器材等的準備工作。(2)計劃。根據患者個人資料匯總情況給予原因分析、制定對策,護理人員共同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計劃內容包括藥物相關知識、心理護理、運動康復訓練等,并確定到每周,制定各方面每周護理目標,責任護士每日評估。(3)執行。藥物:根據患者文化水平的不同給予不同程度的1對1健康知識宣教,主要向其解釋日常用藥的注意事項、藥物用量及常見不良反應等,告知其科學合理的用藥時間,應于每日用餐前1 h服藥。心理: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通過言行來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鼓勵其家屬給予支持與陪伴,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并將其視為家人,給予最溫馨的關懷。運動:根據患者疾病恢復情況給予被動運動、主動運動等訓練,考慮到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規范自我行為,以不傷害患者自尊為前提,給予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4)檢查。每周通過評估患者藥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等判斷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并制定相關考核標準,以計劃中的目標為護理結局,評估是否達標。(5)處理。對每周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討論分析未達標原因,并采用頭腦風暴、查閱文獻等方法進行計劃調整,如:患者對藥物的使用方法、劑量等未明確,或出現未按時用藥等情況,則可讓患者回憶當天用藥情況,找到未按時服藥的原因,并可選擇性改變宣教方式,采用家屬錄視頻、將用藥寫在紙條上、鬧鐘提醒等方式提高患者遵醫行為,且還可通過了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過程的反饋,進而調整護理方案,將存在的問題及調整結果記錄在護理計劃中,以便日后參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用藥依從性、負面情緒。(1)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評估兩組患者用藥情況,將量表中的血壓替換成精神狀態,共8題,總分0~8分,<6分為依從性差,6~7分為中等依從,8分為高度依從,總依從率=(高度依從+中等依從)/總例數×100%[6]。(2)負面情緒: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其中HAMD量表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等17項,各項評分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7分為正常,7~16分為輕度抑郁,17~23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7];而HAMA量表包括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記憶或注意障礙等14項,各項評分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總分<7分為正常,≥14分即為有焦慮癥狀,且得分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8]。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用藥依從性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總依從率為94.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HAMD、HAMA評分比較

干預3個月后,兩組HAMD、HAMA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增加,PD發病率也逐漸上漲,不僅給患者家庭帶來負擔,對社會發展亦造成不良影響[9]?,F臨床針對PD患者的護理主要為心理疏導及基礎的健康知識教育,但考慮到護理人員對其重視度不夠,護理措施較為被動,干預過程中易出現治療依從性差等情況,影響疾病恢復[10]。

PDCA循環管理指的是計劃、執行、檢查及行動4個階段為1個完整循環,在臨床護理中則是將護理過程分為以上4個模塊,首先根據患者病情及個人信息確定其護理計劃與目標,有利于針對性給予護理干預,并提高患者護理目的性;其次按照護理計劃實施具體措施,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再者通過量表或問卷等方式檢查護理計劃實施成果,并究其根本找到影響結果變化的原因,最后經過總結分析,及時調整護理方案,不僅有利于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還可為日后臨床護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11]。

現臨床PDCA循環模式在PD患者中的應用報道較為鮮少,其中許明珠等[12]學者通過信息系統管理聯合PDCA循環模式對PD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其可顯著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同時提升生活質量。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的用藥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HAMD、HAMA評分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PDCA循環的實施對PD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具有正面影響。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考慮到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且病程較長對其心理狀態影響較大,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而PDCA循環中根據患者個人信息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且護理計劃中包括藥物相關知識、心理護理、運動康復訓練等,制定計劃的同時記錄下護理目標,將護理目標細化,并給予針對性護理,而該護理模式主要有周而復始、大環帶小環、階梯式上升等特點,其中周而復始指的是該模式將護理過程作為1個循環,運行次數不止1次,而本研究中以1周為1個循環截止周期,以便及時解決臨床問題,進而進入下一個循環,長久以往可全方位解決臨床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改善。而大環帶小環則是指該模式循環類似與行星輪系,每個循環為護理過程中的小環,整個護理過程即可看成一個大環,彼此互相約束,影響整體運行,且每個循環在臨床護理水平上確是不斷上升的,護理人員在前循環中遇到的問題在最后處理中得到解決,并及時記錄下來,有利于后循環運行的同時,避免再次出現前循環的錯誤,從而推動臨床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綜上所述,PDCA循環模式可提高PD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其負面情緒。

參考文獻

[1]張哲,陳生弟.帕金森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9,19(5):367-373.

[2]潘寧豐,葉民.帕金森癡呆的臨床診斷相關指標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7(6):473-476.

[3]李琳,劉振國.2017年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所成人帕金森病管理指南解讀[J].世界臨床藥物,2018,39(7):441-444.

[4]王文秀,張艷媛,張秀英,等.PDCA循環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370-372.

[5]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委員會.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6,49(4):268-271.

[6]顏文,王淑瓊,薛琴,等.應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15,29(7):890-891.

[7]孫曉艷,李怡雪,余燦清,等.中文版抑郁量表信效度研究的系統綜述[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1):110-116.

[8]王大力,石松鑫,顧平,等.焦慮對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4):626-629.

[9]孟憲月,李雪莉.帕金森病診療策略-從循證醫學到精準醫學[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7,24(1):78-79.

[10]劉鳳春,孟茜,歷靜,等.持續質量改進在帕金森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8):3597-3600.

[11]楊名鈁,馬芳,李玲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PDCA循環管理法在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2):112-114.

[12]許明珠,孟海紅,田文靜.信息系統管理聯合PDCA模式對帕金森病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9):2526-2529.

(收稿日期:2020-03-05) (本文編輯:桑茹南)

猜你喜歡
用藥依從性負面情緒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這么簡單,這些“非運動癥狀”你留意到了嗎
社區多病種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藥依從性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細節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對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屬負面情緒的效果觀察
焦慮、抑郁或是帕金森病先兆
品管圈活動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藥依從性中的效果研究
“負面情緒”并非一無是處
護理延伸服務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帕金森”不止是“抖”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