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基于職業體驗的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2020-11-06 12:14王正偉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職業體驗德才兼備生涯規劃教育

王正偉

摘要:學生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得到一份好工作”是所有家庭的期望。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一大原因。本文分析了生涯規劃教育與職業體驗的內在關聯,提出確立“學以致用”與“德才兼備”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等基于職業體驗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體驗;生涯規劃教育;學以致用;德才兼備

引言:教育是百年大計,更是國家的根本。數據顯示,我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但整體來看,仍然存在較大的可提升空間。最重要的問題在于,對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解。從不同的出發點切入,得出的結論必然存在差異?;诼殬I體驗,使初中學生規劃未來的人生之路,值得人們廣泛思考。

一、生涯規劃教育與職業體驗的內在關聯

職業體驗是一類新興的商業教育服務項目,目的在于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是未接受正規教育的兒童,提供高仿真設施道具及模擬場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在以不同職業為主體構成元素的場景中,感受成年人的工作過程,進而對自己的未來展開思考。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學以致用”的觀念,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從而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所謂“學成文武藝,貸與帝王家”,即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能夠使國家成為一個統一、強大的整體。如果個體擁有“屠龍之技”,卻無“用武之地”,甚至連傳承此種技藝的價值也不具備,則此類學習過程將被視為“失敗”。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自初中開始,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外,還有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但長期以來,學習內容五花八門、面面俱到,但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除了中考、高考之外,通過十年寒窗得來的知識儲備究竟能夠發揮何種作用?對于建設國家、造福人民究竟具備什么樣的價值?并沒有任何人對學生群體進行精細解讀。

總體來看,應試教育是最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模式,但在維護教育公平不變的前提下,適當開展職業體驗活動,使學生在思維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即可開展對未來道路的思考,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比如某初中生立志當警察,故而對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等與破案偵查有關的學科下苦工的同時,還在生涯規劃師的幫助下,自小鍛煉身體;當其進入警校后,能夠進一步開闊眼界、掌握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當其真正進入行業,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時,早已深植于其內心深處的,渴望保家衛國、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愿望真正得以實現時,其人生必然燦爛輝煌,且不留遺憾。

二、基于職業體驗開展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確立“學以致用”與“德才兼備”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學以致用”,即使自身所學擁有發揮空間;而“德才兼備”中的“德”,既代表品德,又包含職業道德。甚至在很多特定場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超過道德品格。比如“律師”這一行業,在現行法律的框架下,律師的行為不能被簡單地冠以“善”或“惡”,其職業道德要求其必須以雇主(當事人)的訴求為主,不能摻雜任何私人甚至是社會主流的道德價值趨向。如果對此項法律與職業道德理解不夠深入,則學生的一腔熱血很可能在真正踏入職場時,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比如一些案件的當事人,按照新聞媒體披露出的情節,嫌疑人堪稱“十惡不赦”。但輿論的焦點也會集中在為“惡人”辯護的律師身上,指責其不顧道德底線,“替犯罪分子辯護”。從法理上來看,當事律師的行為沒有任何不妥之處,且恰恰是依法治國的具象行為。如果社會整體認為,“良知”與“職業道德”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時,應該從根源出發,找到平衡或徹底解決此種矛盾的有效方式,而不是將社會整體的道德怒火,傾瀉在某一類特殊的職業上。因此,筆者認為,針對當代初中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使其從小開始,對其感興趣的職業進行深入了解,既要切實體會到從事該職業能夠為自身帶來的積極影響,更要明確背后不為人所知的酸甜苦辣。如此一來,當學生真正成長之后,對于某個職業的判斷及認知已經極為成熟,對于該行業的整體發展,也能起到促進作用[1]。

(二)通過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時間的珍貴性

當前我國的教育模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比如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生被灌輸“你考上大學我就不管你了”之類的觀念。故而普遍存在的現象時,很多學生上大學之前,品學兼優,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但進入大學之后,逃課、掛科,甚至沾染一些“不三不四”的習慣,不僅成績一落千丈,人生的未來也會充滿陰影。究其原因,長時間的“思想束縛”,導致此類學生群體對未來缺乏整體性的規劃,進入大學之后“迷失了自我”?;诖?,在初中階段,通過職業體驗的方式,使學生對自己未來希望從事何種職業,希望過生什么樣的日子進行思考,進而意識到時間的珍貴性,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不斷充實自己。比如某學生希望成為一名心理學專家,那么與人溝通的技巧、對人體神經系統與生理反應的認知等就是必須具備的能力。故從初中開始,充分閱讀與心理學有關的著作,則未來必然可期[2]。

(三)透過生涯規劃教育,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些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清楚學習的根本目的。比如某些學生的理想十分簡單,在家鄉的縣城中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過慢節奏的生活,故而對英語、地理等學科缺乏興趣。面對此種情況,生涯規劃師可以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利用“價值”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安穩”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換言之,從事任何工作,除了基本工資能夠養活自己、支撐家庭所需之外,還需要具備“五險一金”,否則當生活質量不存,何談“安穩”。我國縣城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首先考察的是個人的學歷,如果不達標,則連報考的資格都不會擁有。因此,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從理想、實際等多個角度切入,引導學生確立走向未來的“康莊大道”。

結語:思想品德、職業道德與專業能力,三者皆備,方能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之路上披荊斬棘,進而走向巔峰。因此,基于職業體驗對初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在思想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即可對未來生活進行全面思考,進而“少走彎路”,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 胡靜.農村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2]?? 李月琴.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8.

猜你喜歡
職業體驗德才兼備生涯規劃教育
以職業體驗為基礎的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輔導員創新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規劃教育視域下的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
看干部以德為先,德才兼備
建立中職職業體驗中心,創新中職實訓教學模式
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周麗現象”研究
學生游戲的德育價值及游戲活動研究
高職生職業體驗內涵研究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探索模塊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