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創新機制研究

2020-11-06 12:14張藝群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團學團支部團員

張藝群

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工作背景分析

隨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不斷發展,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加快培養各類人才和對外交流重要方式。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引進了國外的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更加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理念和管理體系。同時為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和提供了大批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高質量人才。

學生管理工作是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實現辦學目標的重要環節,而共青團建設在學生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案例、合作現狀及管理問題等方面,對于中外合作辦學共青團工作的研究還很少,對于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缺乏研究。因此,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工作中面臨的挑戰進行研究,發揮高校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創新共青團機制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共青團工作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出現邊緣化現象

共青團工作主要包含思想引領、組織建設、團學活動、社會實踐、創新創業、青年志愿服務等多層內涵。但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受自身非中外合作辦學育人工作重心、青年學生精力分配有限等內外因素限制而出現“心有余力不足”的現象,無法面面俱到,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總體要求存在主觀與客觀難以貼合的種種困境。

2、不具備獨立的專業研究和師資平臺,缺少專業指導與合作團隊

在開展共青團工作各項活動過程中,由于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教學計劃、培訓方案、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師資儲備等方面相對都比較靈活,一般依托于外方教育教學資源和校內相關院系的學科平臺及師資配置,本身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學術賽事等的條件,難以自行組織并脫穎而出,使學院或學生層面普遍不重視此類活動。

3、教學班級的變化影響共青團組織設置、干部培養、運行機制等方面的連續性和延續性

對于雙校園培養模式下的中外合作辦學,團組織的工作基礎仍局限于行政班級,組織的覆蓋范圍與整體要求仍存在較為突出的“斷層現象”。中外合作辦學共青團工作因學生學業壓力和國內學習時限的關系不容易對基層團支部、社團和團學干部進行細化、系統化指導,可能導致團學組織凝聚力、號召力相對不足,部分團學干部責任觀念和奉獻意識不強,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發揮不夠的情形。

4、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團員青年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對傳統工作機制提出新的要求

傳統的共青團工作側重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因解除較多國外思想或面臨學習壓力,對于傳統“填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失去了興趣,因此傳統共青團工作方法不適用于中外合作辦學特殊模式。各種自媒體平臺也已逐步滲透到當代青年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共青團工作方式已無法滿足中外合作辦學的特殊需求。

三、中外合作辦模式下共青團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

1、未將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共青團建設擺在特殊的位置加以謀劃

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自身存在認知上的誤區,認為教學第一位,所有的工作都要從屬于教學,學生工作包括共青團工作只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保證教學秩序,從而能夠將學生順利送到國外就讀即可。

2、教學組織形態的變化對班級團支部建設的連續性和延續性造成較大影響

相較于高校的傳統辦學模式,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比較特殊,“中外合作辦學中最常見的模式是單校園和雙校園模式”。班級團支部是二級學院共青團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設定,教學組織形態會發生階段性的調整,作為團支部基本依托的班級兼職也會隨之發生經常性的變化,這也使得共青團在組織設置、干部培養、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的連續性和延續性受到較大影響。

3、中外合作辦學青年團員個性化發展需求對共青團傳統工作機制提出了挑戰

由于辦學性質和模式的不同,學生主要表現為:思想活躍,綜合素質較好;基礎良莠不齊,兩極分化;學生對李相赫顯示的把我有較大出入。除此之外,中外合作辦學青年團員相較于其他傳統辦學模式的青年還有:參與意識好但毅力不足、民主權利意識強但法制意識薄弱、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缺少集體意識、善于運用新媒體但依賴網絡、關注個體但缺乏集體意識等。

4、跨文化學習對青年團員中國傳統文化館的培養造成沖擊

“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多元化為新生代大學生帶來了不同于名族傳統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間?!碧貏e是中外合作辦學青年團員,在校學習期間,由于學習西方原版教材、外籍教師文化背景、國外學習的文化環境等,在學習、生活中會接觸更多的外來文化源。因此,跨文化的學習讓中外合作辦學青年團員的文化觀始終處于一種融合和沖突的過程。

四、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創新機制研究

1、優化制度結構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強調,“各級黨委要明確對群團工作的領導責任,健全組織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從上到下形成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盵1]必須把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共青團建設擺到一個特殊的位置加以重視:明確高校和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黨建帶團建的責任——把共青團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的總體部署,把黨建帶團建作為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明確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共青團的基本任務——圍繞辦學目標,培養具有“中國心”的復合型人才;明確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共青團的時代使命——在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的領導下,把中外合作辦學青年團員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2、建立海外團支部、網上團支部,擇優配備團干部

團總支、各基層團支部要充分融入到廣大學生群體中,開展形式創新的、貼近同學生活的黨團活動,以期逐步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歸屬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經常涉及到學生出國學習的問題。那么,對于國外留學的青年團員,可以通過建立海外團支部、網上團支部的形式(如通過“智慧團建”系統管理團員信息),延伸團組織的觸角,覆蓋所有青年團員;對于完成國外學習任務歸國的青年團員,根據專業建制或宿舍建制,編入相應的團支部,保證其及時接受團組織的領導和教育,明確自身定位,突出工作重心。

3、占領網絡主陣地

利用網絡,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觀,進行愛國主義、誠信、擔當精神教育,發揮多元文化優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共青團組織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于大學生成長和共青團組織的影響。充分利用好互聯網,使其服務于共青團工作。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網絡來了解青年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時尚熱點等信息,并經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形成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以加強青年學生教育工作的針對性。[2]

4、激發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的主觀能動性

組織建設是共青團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證。中外合作辦學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應同樣重視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要打造一支原則明確、立場堅定、政治素養高的團學教師隊伍;要規范學生干部選拔程序,科學選人用人,健全團學機構,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要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和考核辦法,搭建各類鍛煉平臺,創造機會充分調動團學干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07-10).

[2]呂金澤論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實踐與創新[J].中國經貿,2010(24):251-253.

猜你喜歡
團學團支部團員
“三全育人”背景下團學組織對高校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
“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團總支)”名單(共四百三十一個)
團員想入黨怎么辦
高校創新性團學干部培養探索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團學組織建設創新性思考
一位兒童團員的抗戰記憶
新形勢下高校團學干部培養研究
創建“雷鋒團支部”立足崗位學雷鋒
中學團支部希望得到指導
介紹人要不斷關心新團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