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

2020-11-07 10:32馮銳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信息技術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人們也漸漸將信息技術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學中,小組合作這一教學模式也漸漸被教師們廣泛運用。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高效的結合,成為廣大教師所應當積極考慮的問題?;诖?,就信息技術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相關的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工作必須要順應這一改革的需求而進行創新,將信息技術與小組合作進行有機的結合無疑是一項必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順應時代的要求,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分組存在機械性與隨機性

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小組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且學會與他人合作,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與綜合成績。但是,許多老師在分組時由于考慮不周,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教師在分組時具有一定的機械性。以往,大多數教師每次分組的根據就是學生的成績,這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使優者更優,劣者更劣,這樣的分組顯然達不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另外,隨機性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部分教師通常會根據自身的喜好來對學生進行隨意的分組,這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行為進行猜疑,進而產生不滿情緒。同時,不夠穩固的小組構成,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影響整個班級的和諧氛圍。

(二)分工的效率并不明顯

分組后學生學習效率的高與低直接取決于這個小組在進行分工時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率。在分組時,教師所秉承的原則越清晰、標準越規范,分組的有效性就越強,進而分工的效率就會越高。但是,綜觀當下,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分工的效率不高,也就是說教師在分工時并沒有秉承一定的原則,對小組分工進行合作學習的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從而導致學生在小組內學習時效率不高,有時甚至會產生學習態度不好的學生“帶壞”學習態度較好但是自制力差的學生的現象,所以小組內學生的成績無法得到共同的提升,班級的學習氛圍也不會變得活躍。

(三)沒有充分向學生強調有序競爭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是大勢所趨。但是,仍然有許多學校的教師并沒有充分地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意義,在分組時并沒有透徹地向學生講解有序競爭的重要性,進而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在競爭的過程中沒有一定的順序可言,于是便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與無效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

(一)科學分組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當秉持科學的分組原則。通常來說,組內人員最好控制在4~8人,4或6人一組為最好的分組模式。在分組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有效分組。例如,在每個組中設有兩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名成績中等但是態度認真的學生以及兩名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這樣就能夠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小組留下任務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為整個組內多出力,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明白這一任務的目的,而態度認真的學生則需要積極配合優異學生的分析,共同完成教師所分配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都在努力地為小組爭光,那么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加入到這一場激烈的競賽中,進而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逐步提升。當然,分組的方式不能僅僅依據學生的成績,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性別、性格和氣質等因素,以求科學合理。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二)積極開展小組競賽

教師在分好小組之后不能讓這一個“小組制”成為虛設,應當定期展開小組之間的有序競爭,從每個組中選出一位記錄員、總結員與答題者。教師需要根據每節課所講的內容來提出一些問題并且還要將這些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成word文檔,利用白板進行展示,讓每組的代表進行搶答或順序答題。在學生答題之后,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將其整理好,以便于最終公示結果。教師應當要求小組內每次進行答題的人都要有變化,這樣就可以保證組內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訓練。中學生一定會喜歡這樣具有趣味的比賽模式,慢慢地,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得到提升,成績也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統編版初中語文《春》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小組布置相應的任務,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人來朗讀這篇文章的某一個自然段,在朗讀之前,組內的成員要共同探討這一自然段所表達的情感,讓讀者有感情地朗讀。另外,組內的成員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豐富這位朗讀者的表演,為小組助力。之后,教師還應當為學生設置幾個具有難度的問題讓小組人員共同探討、一起解決,進而增強獲勝的幾率,為小組加分。

(三)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合作教學內容

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應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備課,進而為小組提供豐富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統編版初中語文《桃花源記》一課前,應首先為小組成員安排任務,讓他們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將寫作的背景搜索出來,在課上以小組派出代表介紹《桃花源記》寫作背景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另外,教師還可以讓組內其他成員搜索相關的視頻,在正式開課前讓全班學生觀看,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課的內容。這樣在上課前便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使得他們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同時,這一方法也將小組合作制度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機融合。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讓其對重點片段進行深入的閱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味情感。在相關的片段中,如漁人與桃花源內的村民對話的片段,可以讓小組中的同學分角色朗讀或者表演,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對當下學習的重要意義,開闊他們的眼界。

(四)自主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對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自主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自讀課文,不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詳細講解,需要學生在課后自學完成,這時同學們就可以在課余時間通過建立小組學習群,利用信息技術分工找出相關的素材,共同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進而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另外,如果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小組同學都無法對文章中出現的個別定義做出清晰的理解,組長可以將同學們的疑惑記下來,在課后向老師申請利用信息技術去查明這一概念,加深小組內每一位同學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這種以團隊精神進行合作的方法對學生的發展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學習成績定會得到提升。

(五)優化評價機制

及時評價與獎勵,是讓學生取得長足進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利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也應當積極完善這一機制,通過組內成員互評、教師評價以及班級中所有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中肯的點評,這樣學生便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自己在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而對其進行改進。在評出優秀小組、優秀學員之后,教師還可以將這些信息記錄到電子檔案中,為學生留下美好的紀念;同時,也可以用手機為優秀學生拍照留念。這種方法無疑能將小組學習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這對于初中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作用。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完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是當下教師應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對現狀進行了分析,對相關的方法進行了介紹,希望能夠為各學科的教師帶來一些教學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辛婷. 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合作學習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孫紹蘭. 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9.

[3]王穎婷. 地理課堂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素養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4]王淼. 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解決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韓曉潔)

作者簡介:馮銳,安徽省六安市金安路學校。

猜你喜歡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