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操作性學習的教學探索

2020-11-07 04:52尹良俊周艷軍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0年10期
關鍵詞:感知操作情景

尹良俊 周艷軍

摘要: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培養上述能力,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動手操作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之一,“操作性學習”也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學習活動。

關鍵詞:操作;感知;情景;生活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大部分停留在課本理論知識的灌輸階段,對教學策略的研究不到位,使大部分課堂上的操作環節無法很好地落實。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尋求新知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教師在創新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所謂數學操作性學習,是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創設適宜的環境,引導學生科學地選取材料,進行趣味性的操作,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親歷感知,發揮主觀能動性

著名哲學家貝克萊說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毙抡n標中指出:學生要掌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數學方式。感知就是體驗,學生只有身體力行地去學習數學的知識,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掌握。然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將定理、定義以條文式地傳授給學生,然后準備一些例題進行作業鞏固。這樣的教學,學生的確能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但卻不能感知到知識被掌握的過程,是被動地接受,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如在“千米的認識”的教學中,傳統課堂上,教師介紹厘米、分米、米等長度單位的概念,以及讀寫換算等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100厘米等于1米、10分米等于1米、1000米等于1千米,會用直尺量出1厘米的長度,在黑板上畫出1米的長度,但對1千米學生可能無法感受到究竟有多長。要讓學生親自感知這樣的長度單位,教師可以學生安排到操場上,分組合作,分別標出1米、10米、100米、1000米的距離,再安排學生分組去走相應的長度,這樣可以從視覺、肢體的運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展示田徑運動中的百米賽跑、40米賽跑,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二、運用情景游戲,讓課堂趣味叢生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適度、適量地運用一些數學游戲,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引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創設出游戲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課堂趣味叢生。如在學習“購物”一節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物品,如鉛筆、直尺、書本、筆等教學用具,指導學生創設一個模擬超市,并在卡片上寫上相應的價格,同學們扮演購買商品的顧客,教師扮演超市營業員,學生在購買物品時,教師報出價格,同學們使用手中的卡片,給出相應的“錢數”。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元、角、分”,更能讓他們感知人民幣的重要。再如在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可組織24點游戲比賽,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發放撲克牌。教師隨機用4張撲克牌進行24點游戲,看哪組又快又準地算出24點,答對可以獲得該四張牌,然后教師繼續進行下一輪游戲;如果這四張牌都算不出來,則重新抽牌,最后獲得牌最多的一組獲勝。這樣的游戲不僅增強了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寓教于樂,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動手操作,培養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手工課的教學思維融入進來,不僅能培養手腦并用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如果僅僅按照課本上的內容傳授,學生對梯形的特征的認識可能不夠深入。教師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紙剪出自己想要的梯形,引導學生將剪出的梯形通過割補、拼接的方式轉換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用已學的知識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再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軸對稱和如何判斷是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幅軸對稱的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更大程度地發揮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與生活結合,擴展數學視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知識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睌祵W是一門具有魅力的學科,它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它有很強的邏輯性,而且它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將其運用,生活離不開數學。

如二年級學生開始學習運用直尺,我布置了“直尺交流會”的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用手中的尺子去量家中物品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并標明相應的單位,讓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如,在教學“簡單的統計”時,我要求學生回家后,統計家庭人數、身高、男女數、體重等,將父母的體重與正常同齡人的標準體重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結論,并把相關數據填入表格。讓學生通過統計,訓練其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孩子們的天賦,需要去觀察、發現,然后不斷地訓練、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操作性的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健康、快樂、活潑地成長。

(責任編輯:韓曉潔)

作者簡介:尹良俊,周艷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蒲公英學校。

猜你喜歡
感知操作情景
樓梯間 要小心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與情感
淺談低年級兒童音樂教學
關于數控機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討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術及操作致輸尿管損傷臨床分析
芻議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擬題精選之情景交際題
輕松模仿,開口即秀
將能力培養植根于語段的閱讀活動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