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增殖性腫瘤發病機制最新理解概述

2020-11-09 03:04師夢穎王曉慧王雅琪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結構域激酶纖維化

師夢穎 王曉慧 王雅琪

【摘 要】骨髓增殖性腫瘤(MPN)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水平的一種疾病,其特征為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細胞異常性克隆增殖。經典費城染色體(BCR-ABL)陰性的MPN主要包含PV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ET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PMF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PN患者可出現各種疾病癥狀,如疲勞、乏力、體重減輕、較高風險發生血栓和出血性事件,隨著時間可進展為繼發性骨髓纖維化和急性白血病,特別是那些患有MF和高風險PV的患者,預期壽命也相應降低了。近些年,遺傳和細胞實驗研究的重大進展使得有關MPN基礎的分子數據得以迅速積累。本文主要就MPN病理生理學的兩個機制進行綜述:(1)體細胞MPN驅動基因的突變;(2)髓系基因的協同驅動突變。

【關鍵詞】MPN;JAK;2;MPL;CALR;表觀遺傳學

【中圖分類號】R82.8 ? ?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98-01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水平的一種疾病,其特征為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細胞異常性克隆增殖。經典費城染色體(BCR-ABL)陰性的MPN主要包含PV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ET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PMF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PN患者可出現各種疾病癥狀,如疲勞、乏力、體重減輕、較高風險發生血栓和出血性事件,隨著時間可進展為繼發性骨髓纖維化(MF)和急性白血?。ˋL) ,特別是那些患有MF和高風險PV的患者,預期壽命也相應降低了。近些年,遺傳和細胞實驗研究的重大進展使得有關MPN基礎的分子數據得以迅速積累。近些年, 隨著JAK 2、MPL、CARL等驅動基因突變的出現和了解,對理解MPN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具有重大意義。此外,包括TET 2、DNMT3A、ASXL1、EZH 2、TP53、LSD 1等表觀遺傳學突變也參與了MPN的進展和轉化。本文主要就MPN病理生理學的兩個機制進行綜述:(1)體細胞MPN驅動基因的突變;(2)髓系基因的協同驅動突變。

1 體細胞MPN驅動基因的突變

(1)JAK 2突變

JAK 2屬于Janus激酶家族,其中也包括JAK 1、JAK 3和TYK 2。JAK 2有兩個羧基末端JH結構域,其與酪氨酸激酶結構域保持高度同源性。一個保留了功能,稱為激酶結構域(JH 1)另一個缺乏激酶活性的關鍵氨基酸,被稱為假激酶結構域(JH 2)。JH 2結構域的缺失負調控JAK 2酶的活性。JAK 2激活的受體信號傳導過程中配體結合細胞因子(EPO、TPO、催乳素、G-CSF等)受體引起構象變化,使JAK 2分子相互接觸。JAK 2和受體發生自身和反式磷酸化。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STAT)分子被招募并磷酸化,在磷酸化后,STATs二聚體轉移到細胞核,與特定的調控因子相互反應并誘導靶基因轉錄[1]。抑制分子通過去磷酸化(SHP-1)和競爭STAT結合位點(PIAS或SOCS)調節JAK 2的活化[2-3]。

JAK 2基因位于9p24染色體上,JAK2V617F發生在自抑制的JH 2結構域,JAK2V617F突變解除了假激酶結構域的自抑制作用,通過JAK-STAT(STAT 5和STAT 3)、MAPK和PI3K/AKT途徑導致下游信號的本構激活,從而導致有絲分裂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抗凋亡基因和細胞周期調節蛋白的表達,這導致造血細胞的增殖優勢[4]。JAK2V617F突變可以發生在95%以上的PV患者和50%-60%的ET或PMF患者中[5] 。

(2)MPL變異

MPL是TPO的細胞表面受體。MPL信號通過它與JAK 2和TYK 2的關聯,導致磷酸化的MPL和JAK 2/TYK 2同時激活STAT 3、STAT 5、ERK/MAPK和PI3K/AKT信號通路。MPLW 515L能獨立于配體結合激活JAK-STAT信號轉導。MPLW515L表達的造血細胞對TPO刺激有超敏反應,提示MPLW515L陽性造血祖細胞與野生型造血祖細胞相比可能具有選擇性增殖優勢[6]。在MPN里,MPLW515L突變是又一被發現可激活JAK-STAT傳導通路的基因突變,其次是W515R[7],它存在于少數JAK2V617F突變陰性的ET和PMF中[8]。MPLW515L的表達引起骨髓增生,表現為脾腫大、白細胞增多、明顯的血栓性增高、髓外血小板增多、骨髓纖維化等[9]。

(3)CALR突變

鈣網蛋白(CALR)出現在人類染色體19p12,有9個外顯子和8個內含子[10]。CALR基因是組成許多細胞中一種參與細胞質和內質網過程的伴侶蛋白。在內質網中,它是一種鈣結合蛋白,正常CALR的C端有KDEL(賴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基序,這對內質網中蛋白質的保留具有重要意義,而突變型CALR的C端沒有這樣正常的基序。突變型CALR的C末端結構域包含一個新的帶正電荷的氨基酸序列。實驗證明CALR突變可以誘發ET樣可移植性疾病,但PMF的發育需要純合的CALR突變,在小鼠模型中的疾病表型可能是由于起源細胞CALR表達水平的差異所致【9-11】。

(4)三陰性MPN

明顯缺乏JAK 2(V617F)或外顯子12突變的PV表型的患者非常罕見,約10%的ET患者和5%-10%的PMF患者不存在這3種驅動因素(JAK 2、MPL、CALR)的規范化體細胞突變,這些被定義為三陰性MPN。

2 髓系基因的協同驅動突變

表觀遺傳學:表觀遺傳的變化不是由于DNA序列產生變化,而是可逆的改變基因的表達或沉默的方式。DNA甲基化:甲基(CH3)在DNA里的添加一般發生在CpG位點,位于基因啟動子區域之前,在DNMT酶的幫助下,在嘧啶環的5碳環中加入一個CH3,使胞嘧啶甲基化,5-MC具有抑制基因轉錄的作用。CH3由SAM提供,其本身被還原為SAH。相反,TET蛋白屬于α-氧戊二酸依賴酶家族,催化5-羥甲基-胞嘧啶(5-HMC)由 5-甲基-胞嘧啶轉變而來,這是去甲基化DNA的第一步,最終導致轉錄上調。

TET 2是一種甲基胞嘧啶雙加氧酶,5-HMC由TET 1、2和3蛋白羥基化5-MC而來,并進一步氧化為5-FC和5-CAC。在小鼠實驗后強調TET 2單鏈效率在重編程到IPSC中起作用。雖然TET 2可以影響CD 34+祖細胞重新編程到IPSC中表達,但如果表達了1個TET 2催化突變體,TET 3等其他TET可能會對此進行補償。但是TET 2中涉及重編程的N端部分的最小區域是什么,以及它與哪些合作伙伴進行合作還不能確定。在某項研究中發現在PV患者中,除JAK2驅動突變外約有40%的患者存在附加突變與晚期進展有關,而TET 2突變與疾病進展無相關性。對于TET 2突變,結合JAK 2突變可改變PV的臨床表現,這主要取決于獲得JAK 2和TET 2突變的序列,而且PV病人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TET 2突變。

在研究條件性造血DNMT3A缺失對原代小鼠疾病表型的影響中表明DNMT3A在造血系統中的消融導致了體內髓系的轉化,細胞自主異常組織取向和明顯的髓外造血(EMH)并伴有肝臟受累。在小鼠實驗研究中發現JAK2V617F表達與DNMT3A缺失之間的突變協同作用,導致HSPC(造血干細胞)增強子驅動的炎癥信號的激活,并且DNMT3A缺失是導致早期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向晚期骨髓纖維化發展的動力,表現為骨髓衰竭、脾腫大、網狀蛋白纖維化。

ASXL1參與組蛋白甲基化。最近對哺乳動物ASXL蛋白的保守結構域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ASXL1的N端結構域存在一個獨特的DNA結合基序,稱為HARE-HTH結構域。ASXL蛋白的PHD結構域似乎是獨一無二的,并有可能識別的不是組蛋白H3 N末端的賴氨酸,而是甲基化賴氨酸。ASXL1在造血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顯示ASXL1是一個抑癌基因,是激活INK4B位點對致癌和抗增殖信號的反應所必需的,所以ASXL1突變和造血祖細胞在原代骨髓細胞中的增殖優勢有關,近期研究中發現ASXL1的突變與年齡呈正相關,在PV和ET病例中ASXL1和TET 2突變是相互不能共存的,ASXL1突變在AML-MRC里發生的頻率很高,在對患者診斷、評價預后中有其一定的作用[12]。

EZH 2和EZH 1突變參與多種癌癥的發生,最近研究發現EZH 2在MPN的起始和疾病進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其他因子如TP53、LSD 1等因子對MPN疾病的發展有一定影響。位于17號染色體短臂上的抑癌蛋白p53 (TP 53)。該基因編碼一種DNA結合蛋白,通過刺激DNA修補及恢復或誘導細胞死亡來響應DNA損傷。在許多癌癥的發病機制中都存在TP 53失活的身影,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LSD 1通過去除組蛋白H3的單甲基和二甲基基團來修飾染色質,具有表觀遺傳調控基因轉錄的作用。酶活性對于穩態造血是必不可少的,當LSD 1基因敲除或藥物抑制LSD 1后會抑制血小板生成素、紅細胞以及粒細胞生成。并且在小鼠模型中發現Jak2V617F和MPLW515L驅動的模型中,LSD 1的抑制對MPN的病理特征有明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Kelly J. Morgan, D. Gary Gilliland. A Role for JAK2 Mutations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2008, 59.

[2] Feng J, Witthuhn BA, Matsuda T, et ?al. 1997. Activation of Jak2 catalytic activity requiresphosphorylation of Y1007 in the kinase activation loop. Mol. Cell Biol. 17:2497–501

[3] Khwaja Asim. The role of Janus kinases in haemopoiesis and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6,134(4).

[4] Karoline G?bler,Iris Behrmann,Claude Haan. JAK2 mutants (e.g., JAK2V617F) and their importance as drug targets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J]. JAK-STAT,2013,2(3).

[5] 史妍,楊建征,石光,于瓊,唐艷.骨髓增殖性腫瘤發病機制及預后轉歸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03):525-530.

[6] 徐梅珍. JAK2、CALR、MPL基因突變與BCR-ABL陰性骨髓增殖性腫瘤臨床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6.

[7] Jia Ruochen,Kralovics Robert. Progress in elucidation of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of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rapeutic deci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2020,111(2).

[8] Pikman Yana,Lee Benjamin H,Mercher Thomas,McDowell Elizabeth,Ebert Benjamin L,Gozo Maricel,Cuker Adam,Wernig Gerlinde,Moore Sandra,Galinsky Ilene,DeAngelo Daniel J,Clark Jennifer J,Lee Stephanie J,Golub Todd R,Wadleigh Martha,Gilliland D Gary,Levine Ross L. MPLW515L is a novel somatic activating mutation in myel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J]. PLoS medicine,2006,3(7).

[9] 李振玲,高麗,張輝,張春霞,陳艷榮,黃泛舟,龔明,高亞玥,唐寅,馬一蓋.208例BCR/ABL1陰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CALR、MPL基因突變檢測及其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8,26(04):1122-1128.

[10] Belcic Mikic Tanja,Pajic Tadej,Sever Matjaz. CALR mutations in a cohort of JAK2 V617F negativ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J]. Scientific reports,2019,9(1).

猜你喜歡
結構域激酶纖維化
恩替卡韋聯合安絡化纖丸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研究
肝纖維化防治面臨的挑戰
肝纖維化要早診早治
肝纖維化不可小視
癌細胞“殺手”
結核分枝桿菌蛋白Rv0089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黃星天牛中腸中內切葡聚糖酶的鑒定與酶活性測定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減輕6—羥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細胞損傷
蛋白質功能預測方法研究進展
RGA法標記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