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的研究

2020-11-16 02:52倪慧琳
藝術大觀 2020年22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美術教育研究

倪慧琳

摘 要: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思維,增強對美的感知力,提高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交流程度加深,文化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如何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保持本國民族文化的傳承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將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相融合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還能加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將本民族優秀的文化發揚光大。下面本文將從介紹美術教育和民族文化的關系和民族文化融入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目前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融合的現狀,最后提出一些幫助美術教育改革的建議,希望能對相關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美術教育;民族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2-00-02

我國是一個具有豐富民族文化的國家,并且由于各個民族在居住位置、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各個民族文化都有所不同。在時間的沖刷下,這些流傳至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我國無法估值的精神財富,而民族文化中蘊藏的哲學美和邏輯美是藝術創作的根本源泉。當前面對世界各國文化的沖擊,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實現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美術教育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和兩者融合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是在經歷了幾千年時間的沖刷之后留下的精華,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對于我國的美術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目前,由于一些學校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民族文化很難通過美術教育的途徑傳遞給學生,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較狹隘,甚至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很多學生會出現價值觀扭曲、心理陰暗等情況,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1]

美術教育對于學生心理、價值觀和道德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民族文化是融合了多個地方特色文化智慧的結晶,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修養等方面也有一定影響。美術教育和民族文化相融合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學生在得到美術教育的同時增強了民族文化知識,提高了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

美術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根本上提高對美的欣賞和鑒別能力。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參觀不同地區的博物館,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到不同地區產生的不同文化,從而對民族文化體系有更系統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構建民族文化和時間在立體空間上的轉變軌跡,向學生展現文化演變的具體過程。一些現存的民族藝術品也同樣展現了美術和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其融入了創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做工精巧,蘊含了巨大的藝術價值。美術教育是民族文化的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術教育不僅幫助了美術專業的學生增強民族自傲感和認同感,也能讓其他觀賞到民族藝術作品的群眾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除了課上的學習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宣傳民族文化的美術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幫助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民族文化。藝術是在生活中不斷被創造出來的,群眾才是藝術創作的主體,這也是其在歷經了幾千年的沉淀之后還能表現蓬勃的生命力最主要的原因。[2]

二、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融合的現狀

(一)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到現在最重要的基石,其價值直接影響了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速度,而美術作為人發展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更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目前,雖然很多美術教師已經意識到將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但是在融入的內容和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中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僅僅是接觸到一些皮毛,很難真正領悟到民族文化的核心內涵。久而久之,很多學生不僅不了解民族文化的具體內容,還會覺得民族文化已經是落后的內容,不需要進行掌握,甚至會出現輕視民族文化、吹捧外來文化的現象。這種錯誤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缺少民族歸屬感和民族自信心,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3]

(二)美術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我國美術教育借鑒了西方教育的體系,因此大多數美術院校不自覺地將學生向西方國家的人才方向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選擇繼續仿照西方國家的課程教學,而忽視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內容。比如大多數學校的美術基礎教學為幾何石膏、人像石膏、靜物的寫生,并且將評定學生成績好壞的標準定為畫面與石膏是否一致。這種過度模仿西方國家美術教學理念的現象直接導致學生的崇洋心理的產生以及對民族文化認識的嚴重缺失。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對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會導致我國本民族文化的地位受到嚴重威脅。[4]

(三)缺少學習民族文化的氛圍

目前大部分美術院校招生的重點在于專業課成績,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具備較強的創作能力,而基礎理論缺失,文化素養較低。再加上美術院校對于藝術類學生的理論教育要求較低,關于介紹民族文化的課程很少甚至沒有,因此原本就長期脫離民族文化熏陶的學生更難在學校中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禮。學習民族文化氛圍的缺失直接影響了民族文化和美術教育的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較低,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四)缺少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雖然我國具有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特色民族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外來文化和思想的傳入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主動選擇追求新事物,對于本民族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抵觸心理。比如傳統手工業對創作者的專業要求較高,并且投入成本高,生產時間高,而回報較低,并不符合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特點,再加上人們對傳統手工藝品的需求量逐漸降低,傳統手工業面臨失傳的危險。美術教學作為傳遞知識的主要手段,需要將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加快民族特色文化的推廣。

三、美術教育與民族文化融合的建議

(一)轉變教學觀點,重視民族文化

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高校應轉變教學觀點,重視對民族文化的教育,美術課程結構和內容不應該完全模仿西方國家,還應該在教學中加入本民族特色文化的內容。保證學生能在美術課程上欣賞來自本民族的藝術作品,感受民族文化的美,對民族文化產生敬畏和追求的心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多挖掘民族特有的資源,并充分將其利用到美術課程中,再加上教師的講解,提升民族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

教材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傳承和宣傳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材料,教材內容的選擇對學生的觀念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結合學生的實際專業內容之后,和民族文化研究學者一起制定既有美術專業知識又蘊含民族特色文化的材料。將民族文化融入學生必修的專業課中,幫助學生尋找民族文化中蘊含的藝術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首先應增強教師團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重視程度,幫助其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努力建設具有較強專業素質并熱愛民族文化的教師團隊。教師不僅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思考如何將民族文化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民族文化宣傳活動,邀請民族學家來校講座。在對民族知識和資源進行梳理之后建立民族文化知識系統,幫助教師尋找教學素材。

(三)創新教學方法

民族文化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是由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存在強大的現實基礎。美術教學也應該注重實踐而不是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比如舉辦剪紙比賽、刺繡教學等活動,不僅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興趣,還能培養其身為民族文化繼承人的責任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準備的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有關民族文化的宣傳片或者在班級群中多轉發相關的視頻和文章,讓其在潛意識中增強對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學校方面可以建立民族藝術興趣小組,邀請一些研究民族文化的專業人員,并不定期給學生講座或帶領學生走進當地文化館,給學生講解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創作具有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在增強了專業技能的同時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和美術教育活動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將民族文化和高校美術教育結合起來,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文化素質,還能推動學校美術教育的改革。美術教師需要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和學生的專業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制造能夠讓學生認真學習民族文化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張若暉.民間美術引入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3):153-154.

[2]王艷艷.略論高校美術教學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08):129.

[3]楊建忠.學校教育中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

[4]梁晉芳.民族文化進校園的課堂志研究[D].西南大學,2010.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美術教育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