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業生產活動專題解題思路

2020-11-17 06:45貴州張佳富宋俊剛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0年4期
關鍵詞:生長習性橫縣茉莉花茶

貴州 張佳富 宋俊剛

在歷屆高三地理一輪高考復習備考中,對有關“農業生產活動”章節的題目講解過程中,發現該部分內容出題規律性較強,實際教學和復習中只要稍加留意,就較容易的掌握該類型題目的出題規律以及答題技巧,故整理了近幾年的一些心得體會,拋磚引玉。

一、原型題目展示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總趨勢,單純考查自然地理的比例越來越小,相應的人文地理考查的比例逐年增大,所涉及的地域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人文地理中,農業主題又是歷年來高考考查的“重頭戲”,幾乎每年的高考題目均有涉及,就知識點而言,考查的范圍大多集中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及其變化、農業區位的合理選擇、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就題型而言,選擇題和綜合題部分均有涉及。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關注身邊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培養其人地協調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以及良好的地理思維和素養。

本文就該部分知識中最常見到的題型——綜合題,對其命題原理、設問規律和解題思路等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2016年全國卷Ⅰ,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溫,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開放的最適溫度,喜光,根系發達。生長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過濕不利于其根系發育。開花季節,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開放吐香時間從20時左右至次日10時左右,是將茶葉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時間。

廣西橫縣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改革開放后,茉莉花茶市場需求旺,橫縣開始擴大茉莉種植規模。1983年,在廣西首次舉辦的茉莉花茶評比中,橫縣茉莉花茶一舉奪魁。至20世紀90年代,我國茉莉花茶生產重心開始從東南沿海地區向橫縣轉移。2000年,橫縣獲“中國茉莉之鄉”的稱號。目前,橫縣的茉莉鮮花和茉莉花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80%以上,占世界總產量60%以上。如圖示意橫縣在廣西的位置和范圍。

(1)與江蘇、浙江相比,說明橫縣有利于茉莉生長的氣候條件。

(2)橫縣地形以河流沖積平原為主,茉莉主要種植在平原地勢較高的旱地上。試解釋沖積平原地勢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種植的原因。

(3)目前橫縣縣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廠。分析橫縣縣城集聚眾多茉莉花茶廠的原因。

(4)請在下列兩個問題中,選擇其中一個問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問題計分。

問題①:說明橫縣茉莉花茶產業的發展經驗對我國一些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

問題②:為以茉莉種植為基礎的橫縣經濟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命題意圖】

此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作為切入點,考查農業生產及其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地理基礎知識的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同時充分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相關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專業素養。

【拓展提升】

該類型的題目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為背景,以農業生產的相關知識作為切入點,選材適當,難易適中,并且所考查的問題非常具有典型性,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稍加點撥和引導,同時注意分析思路和答題模板的總結,觸類旁通,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圖文材料信息規律初探

分析總結該類型題目,對題目所給的圖文材料信息稍加研究,總結其材料給出的規律,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點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依次展開:

(一)選擇XXX農作物為例,介紹原產地,以及主要生長習性等相關信息,其中生長習性主要從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風力)、地形、土壤、水源、排水性良好的坡地等方面展開。有些時候還會簡要敘述其相關營養價值和市場需求。

(二)選取XXX地作為其主要產地之一,該地的主要相關地理環境信息除通過文字材料敘述外,一般還同時以配圖方式呈現,其內容包括該地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地形、氣候、水文、交通、植被等相關信息。

(三)在前面材料的基礎上延伸,簡述該地發展該類產業的大致情況(產業的發展歷史、政策扶持、加工處理、市場營銷等相關情況)。

三、問題設置規律分析

在設問方面,該類型題目一般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

(一)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相關思路,考查該類植物的個體形態特征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二)基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相關思路,考查該類農作物某類特征(比如含糖量)產生的原因。

(三)結合該類農作物生長習性和主產地的地理環境特征,考查該主產地種植該類農作物的區位條件或者區位因素。

(四)該地有“XXX之鄉”稱號的原因。

(五)該地物種豐富的原因。

(六)該主產地發展該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七)你是否贊成在該地擴大該類農作物的種植規模,請說明理由。

(八)該地該產業的發展經驗對我國一些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

四、該類型題目答題規律分析

(一)農作物含糖量高或者有機質高的原因,基于當地實際的自然環境特征,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積累多:從光照時間、光照強度、晝夜溫差、生長周期長等方面作答。

2.自身消耗少:主要與緯度或者海拔高,平均溫度低,自身呼吸作用弱有關。

其中答題時要充分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條件作答,論據充分,做到言之有物。

(二)考查區位條件或者布局的區位因素(例如該地發展XXX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此類題目關鍵在于四點:

1.充分提煉出文字材料中該類農作物的生長習性,認真分析文字材料中有關該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涉及哪些方面,這往往是答題的依據。

2.充分提煉出圖中該主產地的相關地理信息。

3.農業區位條件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注意看清楚題目問的是自然條件還是所有區位條件。

4.結合農作物生長習性和當地實際,有效結合,從容作答。

舉例:該地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較充足。

(三)當地有“XXX之鄉”稱號產生的原因:

這種類型的題目應充分注意邏輯推理,需要哪些論據才能夠把這個問題敘述清楚。

1.該地該類植物種植群眾基礎好,產量高,規模大。

2.基于優越獨特的區位條件,該地該類農產品品質優良、市場受歡迎度高、品牌效應好,知名度高。

3.該地種植該農作物時間長,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

4.該農作物品種獨特,具有典型獨特的地域特征。

(四)該主產地發展該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措施,該類型題目答題的要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著眼于生產種植環節:

(1)加強田間管理,支持農民創新,發展生態農業。

(2)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種。

2.著眼于加工處理環節:

(1)大力發展深加工、精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3.著眼于宣傳銷售環節:

(1)加大宣傳,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知名度。

(2)利用網絡等現代通信技術,拓展銷售渠道,開拓市場。

(五)你是否贊成在該地擴大該類農作物的種植規模,請說明理由。

該類題目是開放性題目,答題時選擇贊成或不贊成均可以,觀點不占分,論據按照要點給分。

1.贊同。論據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該地大力發展該類農作物的優勢區位條件。該要點不宜長篇大論,有取舍地羅列其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一兩點即可。

(2)該地擴大該類農作物種植規模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比如擴大種植(養殖)規模能夠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地方稅收等。

(3)該地擴大該類農作物種植規模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比如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等。

2.不贊成。論據則從以下方面展開:

(1)該地發展該類產業的限制性條件。

(2)發展該類產業所產生的生態負面影響。

(六)該地該產業的發展經驗對其他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

1.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品質。

3.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6.拓展農產品的營銷渠道等。

猜你喜歡
生長習性橫縣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歷史文化
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
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
廣西橫縣垃圾分類,17年的樣本如何復制
半紅樹種銀葉樹栽培技術
低山丘陵區發展油用牡丹對策研究
甜瓜的生長習性及栽培技術
一杯茉莉花茶
橫縣加快發展循環低碳農業的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