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實基礎 調用知識 提升技能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中提升“調動和運用知識技能”的策略

2020-11-17 06:45廣西侯劉起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0年4期
關鍵詞:鋒面典例飛地

廣西 李 帥 侯劉起

調動和運用知識技能是高考地理的考核目標之一。其包含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以及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四個方面的內容。本文以典型試題為例,從夯實“地理基礎知識”、解讀“自主學習的地理信息”、選擇“其他學科的基本技能”以及提升“地理基本技能”四個方面探討提升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技能的策略。

一、夯實“地理基礎知識”

【典例1】(2018年全國卷Ⅲ,37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為春季T時刻亞洲部分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圖。

(1)指出控制圖示區域的兩個氣壓系統及位置關系。

(2)T時刻該區域的鋒面數量發生了變化。推測T時刻前該區域鋒面的數量,并分別說明鋒面形成的原因。

(3)預測P點將要發生的天氣變化。

(4)說明該區域春季天氣系統活躍的原因。

【參考答案】(1)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高壓系統在低壓系統的西北(低壓系統在高壓系統的東南)。

(2)3個;在低壓(氣旋)中,四周空氣匯集,北上的暖空氣和南下的冷空氣之間形成鋒面,氣旋逆時針旋轉,形成冷鋒和暖鋒兩個鋒面。(冷)高壓內的冷空氣東移南下,形成冷鋒。

(3)暖鋒過境,降水概率高,氣溫升高;暖空氣控制,天氣轉好,氣溫較高;冷鋒過境,氣溫下降,可能有降水,風力加強;冷空氣控制,晴朗,氣溫較低。

(4)中低緯升溫快,(高緯尚未明顯增溫),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期,天氣系統交替控制)。

【試題解析】該題組主要考查鋒面氣旋這一基礎知識。第1小問需要區分“氣壓系統”與“氣流狀況”,“氣壓系統”是從高氣壓和低氣壓角度進行描述,“氣流狀況”是從氣旋和反氣旋角度進行描述。該題從氣壓系統的角度設問,因此應為“高壓系統”和“低壓系統”。兩個氣壓系統的位置關系從圖中直接讀出即可。第2小問需要深入理解鋒面的形成,從圖上可以看到鋒面的數量有3個,其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類,其中兩個形成于低壓(氣旋)中,另外一個直接由冷暖氣團相遇形成。低壓(氣旋)中兩個鋒面的成因分析:該低壓(氣旋)位于北半球,其四周氣流的運動方向為逆時針輻合且有兩條低壓槽線,左側的低壓槽線和右側的低壓槽線。在左側的低壓槽線附近冷氣團推著暖氣團移動,冷氣團的勢力比較強,形成冷鋒;在右側的低壓槽線附近,暖氣團推著冷氣團移動,暖氣團的勢力比較強,形成暖鋒;北部冷鋒的形成是由于西北部的冷氣團東移南進而成。第3小問考查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狀況,屬于過程類試題。P點目前位于暖鋒鋒前,出現連續降水,氣溫高,氣壓低。隨著氣旋四周氣流的運動,P點將分別受到暖氣團、冷鋒、冷氣團的影響,分別呈現出不同的天氣狀況,暖氣團控制時,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冷鋒控制時,大風、陰雨天氣,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冷氣團控制時,天氣轉晴,氣溫降低,氣壓升高。第4小問需要考生注意兩個限定詞“該區域”和“春季”,該區域屬于中緯度的東亞地區,春季的時候該區域升溫快,高緯度地區升溫較慢,使得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力大,大氣的運動速度快,因此春季該區域的天氣系統較為活躍。

二、解讀“自主學習的地理信息”

【典例2】(2019年全國卷Ⅰ,2,3題)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三角洲地區某縣村辦企業涌現,形成“村村冒煙”現象。2016年該縣開始實施村集體經濟“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由縣、鎮統籌,整合騰退的村辦企業建設用地指標和補貼資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團)在發展條件優越的城鎮(飛地)聯合建設創新創業中心,并建立保證各村收益的機制。據此完成問題。

2.實施“抱團飛地”發展模式,可以

( )

①彌補勞動力不足 ②緩解建設用地緊張 ③提升基礎教育水平 ④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團飛地”發展模式,主要體現了

( )

A.城鄉統籌創新 B.生活方式創新

C.農業發展創新 D.科學技術創新

【參考答案】2.D 3.A

【試題解析】本題組考查“城鄉一體化”的相關知識。第2小題考查實施“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的意義,首先應該理解“飛地”和“抱團”,根據材料可知,“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由縣、鎮統籌,整合騰退的村辦企業建設用地指標和補貼資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團)在發展條件優越的城鎮(飛地)聯合建設創新創業中心。由此可知,縣、鎮統籌,整合騰退的村辦企業建設用地,可以緩解建設用地的緊張狀況;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團)在發展條件優越的城鎮(飛地)聯合建設創業中心,村鎮聯合建設,可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第3小題考查“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的內涵,首先理解“抱團”即“各村以股份合作”強調的是“村”,“飛地”即“在發展條件優越的城鎮”強調的是“城鎮”,“抱團飛地”即“村—城鎮”的聯合,因此不難得出“城鎮統籌創新”的發展模式。

三、選擇“其他學科的基本技能”

【典例3】水中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CO2)或水的蒸發,導致水溶液發生碳酸鈣過飽和而發生沉淀。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與壓強、溫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顯相關性。下圖是鈣華景觀圖。據此完成問題。

1.青藏高原東部是我國鈣華集中分布的地區,卻很少形成溶洞,主要原因是

( )

A.地殼活躍,缺少形成溶洞的穩定地質條件

B.地殼相對穩定,不易形成溶洞

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蝕作用顯著

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質條件

2.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東部鈣華景觀形成的有

( )

①海拔高,氣壓低

②海拔高,氣溫低

③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④植被茂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參考答案】1.A 2.C

【試題解析】該題組考查自然地理中內外力的相關知識及其與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的融合。第1題需調用地形和板塊運動及內外力的相關知識,題干中“青藏高原東部”暗含該地區地處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其東部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由“青藏高原東部是我國鈣化集中分布地區”可知該地區含有石灰巖,且存在外力作用——流水侵蝕,應易形成溶洞,但卻沒有形成溶洞的原因是因為地質的不穩定。第2題通過解讀材料信息:“水中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CO2)或水的蒸發,導致水溶液發生碳酸鈣過飽和而發生沉淀”,可得知水溶液發生碳酸鈣過飽和和兩個因素有關系,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水的蒸發?!八械亩趸己颗c壓強、溫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顯相關性”,融合地理、物理、化學及生物的相關知識,可以得知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與壓強成正相關、與溫度呈負相關、與流速成正相關、與植被呈負相關,即壓強越大,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溫度越高,蒸發越旺盛,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就越低;流速越快,水中二氧化碳越易溢出,致使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植被越多,光合作用越強,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多,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越低。因此,形成鈣華景觀需要滿足氣壓低、溫度高、流速快、光合作用強(植被茂密)等條件。

四、提升“地理基本技能”

【典例4】(2018年全國卷Ⅰ,10題)小明同學7月從重慶出發到貴州畢節旅游,收集到的相關高速公路信息如圖所示,據此完成問題。

10.小明若從重慶出發乘長途客車經遵義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以下出發時間和座位較好的是

( )

A.6:00出發,左側靠窗

B.8:00出發,右側靠窗

C.10:00出發,左側靠窗

D.12:00出發,右側靠窗

【參考答案】10.B

【試題解析】該題考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考生需要用到地理實踐力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7月份”屬于北半球的夏季,太陽早于6:00日出,晚于18:00日落,即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問題中給出限定條件“小明從重慶出發乘坐長途客車至畢節,為免受陽光長時間照射且能欣賞窗外風景”,首先從“欣賞窗外風景”的角度來講,要選擇靠右邊的窗戶,據此點要求可以排除A和C;重慶至遵義路段全程240 km,平均限速80 km/h,此路段長途客車大概行駛3小時,早上8:00出發至遵義,全程太陽始終在偏東方向,不會照射到坐在偏西方向靠右側窗的小明,因此B選項滿足題中的限定條件。D選項中12:00太陽位于正南方,過了12:00太陽移向偏西方向,坐在右側窗的小明將會全程受到太陽的照射,不符合題目的要求。

五、備考策略

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梳理提升“調動和運用知識技能”的策略,具體為:

(1)夯實基礎是調用知識的前提。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夯實地理基礎。夯實基礎就是要在備考過程中以課標、教材為載體,不斷地鞏固地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核心素養。比如,典例1需要夯實鋒面氣旋的判讀、鋒面的成因、鋒面過境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的影響因素等基礎知識,讀圖、析圖等基本能力以及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

(2)加強自主學習是提升調動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持續地進行自主學習,并能夠主動地運用自主學習能力解讀試題情境。比如,典例2需要考生運用自主學習能力解讀“抱團飛地”這一試題情境,并能夠從文字中提煉出“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的內涵與意義。

(3)學科融合能夠為地理問題的解決提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適當地選擇和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體而言,語文、政治、歷史等文科的學科知識;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的學科原理都可以為地理問題的解決提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典例3需要考生選擇和調用物理學科中的力、壓強、速度;化學學科中的碳酸鈣的形成;生物學科中的光合作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

(4)提升基本技能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落腳點。換句話說,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需要落實在地理實踐力上。地理實踐力就是考生能夠用適當的工具完成既定的活動,就是能夠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并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比如,典例4需要考生借助太陽視運動等知識,解決乘車出發的時間和座位的選擇等現實生活問題。

猜你喜歡
鋒面典例飛地
飛地是怎樣形成的?
分式復習指導
熱聲耦合燃燒振蕩中火焰鋒面識別分析
不等式(組)參數取值范圍典例解析
守望“飛地”
『綠色海堤』扮美『飛地漁村』
非性染色體決定的性別關聯遺傳的歸類與典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以“鋒面氣旋”為例
含容電磁感應問題典例剖析
什么是“飛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