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犯刑滿前的心理狀態與疏導教育

2020-11-18 01:02
新東方 2020年2期
關鍵詞:罪犯監獄狀態

莊 輝

刑滿釋放人員再次作案已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對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造成了不良影響。近年來,刑滿釋放人員的累犯率逐年上升,一些地方的刑滿釋放人員再次犯罪率相當高。刑滿釋放人員出獄后由于其之前的犯罪經驗,他們對辦案民警的偵查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監獄生活的經歷,使得對他們再次犯罪的打擊和教育更加困難,社會危害性更大。為此,了解刑滿前罪犯的心理狀態并及時進行疏導和教育,使其刑滿釋放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罪犯刑滿前的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是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罪犯在刑滿釋放前的心理不像剛進監獄時的焦躁不安和難以接受,也不像入獄中期那樣平淡,出獄前的心理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的心理更為復雜,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興奮與緊張的心理

如果說監獄是一個籠子的話,罪犯好比關在籠子里的鳥,被限制了自由。即將出獄的罪犯就像重新飛向天空的小鳥,自然興奮。與家人團聚的期盼,以及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都使得刑滿前的罪犯產生一種興奮的心理狀態。

然而,興奮過后,不可避免地要考慮現實問題。他們的心里充滿著對社會的恐慌和未來的迷茫。一是不知道自己還能否重新融入社會;二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家人和親朋好友,擔心家人和朋友不會接納自己;三是該怎么面對以前的同事和朋友,尤其是那些因為職務犯罪而入獄的人,他們擔心出獄后無法找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害怕會失去別人的信任而處于被孤立的狀態;四是對幫教工作存在顧慮。從監獄刑滿釋放的人員需定期配合派出所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幫教工作,匯報思想和近期工作。然而,派出所和社區的每一次幫教,都會對刑滿釋放人員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每一次進出派出所,都會使刑滿釋放人員感到難堪。所以想到出獄后的生活,罪犯難免會產生緊張的心理狀態。

(二)焦躁的心理狀態

臨近出獄,罪犯的心理不再像改造中期時那么冷靜,他們一方面盼望著擺脫監獄的束縛重獲自由,另一方面也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憂慮,喜憂參半的現狀加劇了罪犯的焦躁。罪犯的心理焦躁也會在勞動和日?;顒又斜憩F出來,如勞動改造中不好好干活、晚上睡覺時輾轉反側等。

(三)自強和自慚的心理狀態

自強和自慚的心理是相互矛盾的,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由于罪犯的前期改造效果不一樣,這兩種心理在他們心中所占的分量也不同。自強心理占主導的罪犯一般都是在監獄中好好改造而可能獲得減刑的人。他們通常會利用閑暇時間認真學習知識或者學會一門手藝,在出獄前就已經有自己的打算,并且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或者依靠手藝謀生,對自己出獄后的生活比較樂觀積極。自慚心理占主導的罪犯對出獄后的生活有更多的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擔心自己無法重新融入社會,擔心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無法生存。刑期短的罪犯,與社會脫節較少,出獄后一般能夠較快適應外界生活。刑期長的罪犯,出獄后不僅與社會脫節嚴重,更有可能因為年紀大而沒有生存能力,因此自慚心理更重。

(四)殘存的犯罪想法

勞動改造不會促使所有的罪犯都改邪歸正。大部分的罪犯會通過勞動改造認識到自己過去的錯誤,愿意改邪歸正。但也有一些罪犯認為自己進獄只是因為運氣不好,出獄后“重操舊業”的可能性極大。重新犯罪的罪犯會總結原因,以規避再次被抓的命運,這也給公安機關打擊罪犯增加了難度。

(五)懈怠的心理狀態

有些即將刑滿的罪犯,他們認為自己即使不好好進行勞動改造,刑期一滿也會被釋放,所以在刑滿前也就是改造進行到最后的階段,罪犯會產生一種懈怠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只要沒有太大的過錯就可以了,還有的仗著自己快出獄了,就會出現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的現象。這種心理狀態,讓他們開始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對那些在最后階段仍然積極改造的人報以不屑和嘲笑,這種態度會對一起改造的其他罪犯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六)報復的心理狀態

部分罪犯認為自己進監獄,是因為別人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檢舉人的檢舉、被害人的報案、法官的判刑太重,等等。具有報復心理的罪犯對當初直接或間接讓他們入獄的人懷恨在心,準備出獄后對其進行打擊報復。他們在獄中就開始制定計劃,例如報復誰、怎么報復等。重慶市某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在上班路上被一名男子捅傷,后經調查,該名男子是被捅傷法官審理案件的當事人。一名因強奸罪入獄的罪犯,對受害人懷恨在心,出獄后將受害人一家四口全部殺害。罪犯產生報復心理并且實施報復行為,不僅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還會讓很多人因為害怕報復而選擇沉默,這就使案件的偵破增加了難度,從而使罪犯逍遙法外而沒有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

二、罪犯刑滿前心理狀態導致的后果

行為的改變與心理上的變化密切相關。罪犯在每一時期的心理狀態不同,與之相應的行為也會產生變化。罪犯刑滿前心理波動最大,行為變化也最多,根據罪犯刑滿前的心理狀態,罪犯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后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行為“監獄化”

研究表明,一個人形成一種習慣一般只需要六個月的時間。罪犯入獄六個月以后個人習慣會呈現出一種“規范化”,即便以后出獄了也很難改過來,服刑時間越長,這種行為就越明顯。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罪犯瑞德出獄后順利找到一份工作,可是他每次上廁所前都會向經理報告,經理告訴他,廁所就在那隨便去,不要告訴他??墒撬麉s說沒有上級的同意,他無法上廁所,這就是行為被“監獄化”了的表現。監獄就是把罪犯與其他人隔離開來,使其游離在社會之外的一個特殊空間,罪犯在監獄里行為被規范化,出獄后不能很快適應外界。

(二)人格扭曲

人格是指個人獨有的,與其他人不一樣的特殊存在。罪犯表現出來的人格扭曲,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罪犯在犯罪過程中因作案手段或者過程而形成的人格;二是罪犯因侵犯獄規遭受嚴厲懲罰后形成的人格。例如,很多罪犯在受到嚴厲懲罰后學會遵守規則,他們出獄后大多因害怕被懲罰而變得膽小怕事,失去正常的心理狀態,最終造成人格扭曲。

(三)自我放棄

有的罪犯在改造中,心理壓力釋放不出來,認為自己在監獄改造得再好,出去后也會被人看不起。在這些罪犯的認知中存在著某些思維定式,認為自己進過監獄,就會變成社會邊緣人物,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即使自己掌握了一技之長或者擁有較高的學歷,也難以融入社會,甚至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還不如監獄中,起碼吃喝不愁。這種自暴自棄的心理不僅影響了罪犯的改造,甚至導致罪犯萌生了不想出獄的念頭。

三、罪犯刑滿前的疏導教育

為了做好罪犯刑滿前的改造工作以及降低罪犯出獄后的再犯罪率,必須針對罪犯刑滿前的心理狀態精準施策,解決罪犯刑滿前的一系列因為心理狀態改變而引發的問題,完善他們的人格,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監獄法》第三章第38條規定,出獄后的罪犯依然與其他公民享有一樣的權利。但現實生活中,他們的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罪犯釋放后的待遇、福利、學習等具體事項作出明確規定。同時要做好罪犯刑滿釋放后的監督以及權利保護工作,減少罪犯刑滿釋放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一是開展無歧視社會宣傳。雖然罪犯都曾觸犯了國家法律,但大部分罪犯經過監獄里的改造已經改過自新,他們出獄后,社會應積極關心他們。如果社會對他們的歧視過多,往往會導致很多罪犯出獄后再次踏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盡可能地消除各種歧視行為,多一些人文關懷,更好地幫助罪犯融入社會。

二是做好罪犯親人的思想工作。罪犯在入獄后仍然渴望親人的關懷,希望獲得親人的諒解。部分罪犯入獄后,家人與其斷絕關系,這不利于他們的改造。例如“京城大盜”袁寶洪在第二次入獄時曾提到,他第一次犯罪入獄刑滿釋放后也曾認真悔過,努力工作,希望通過跑長途運輸賺錢來孝敬父親,可是父親對他態度冷漠。為了重新獲得親情,他又一次踏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大對罪犯親人的宣傳教育,讓罪犯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對預防刑滿釋放人員重返監獄并幫助他們走向社會非常重要。

(三)社會教育與監獄教育相結合

罪犯服刑期間,不僅要依靠監獄的力量去改造他們,同時還應調動社會力量去幫助改造他們,將社會教育與監獄教育有效結合起來。

一是幫助刑滿釋放人員盡快適應社會。通過邀請有關專家開設心理認知、社會銜接、謀生技能、綜合素質、公民意識、安全常識、婚姻生活和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講座,讓服刑人員清楚地了解諸如銀行卡等各種卡類辦理、金融債券賬戶開設、戶籍遷移、工商稅務登記等日常工作生活常識。

二是加強服刑人員的信息技術教育。隨著互聯網科技和手機應用的高速發展,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與互聯網和手機息息相關。然而很多服刑人員連智能手機都沒有見過,也沒有接觸過電腦。針對這些問題,要特別開設“計算機與網絡知識”“電商”“微商”等方面的課程,向臨出監服刑人員介紹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如何進行微創業等內容,幫助他們提前掌握走上正常社會生活所必須的信息技術。

(四)提升監獄心理診療的業務水平

一是提升獄中心理工作者的業務水平。針對罪犯刑滿釋放前的復雜心理狀態,如果心理醫生及時發現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監獄應該重視心理醫生的培養,提高監獄心理工作者的業務水平。除此之外,監獄也可以通過經驗豐富的獄警,對刑滿前罪犯進行心理治療。

二是完善心理矯治機制。為了保證罪犯刑滿釋放前的心理矯治工作順利進行,應建立罪犯出獄前的心理治療網絡,以監獄為中心向四周發散,包括監區、分監區、監舍建立單位,在各級單位建立對等的心理工作室,快速發現問題,迅速向上級報告。

(五)做好罪犯心理矯治工作

出獄前的罪犯因為各種原因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如果監獄對罪犯出獄前的心理評估準確,并且根據心理評估給予相應的治療,不僅有利于罪犯在最后階段的改造,減少重新犯罪的幾率,同時也有利于監獄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監獄內部的和諧建設。

一是加強刑滿前罪犯的心理教育。首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數,讓罪犯可以正視自己的內心,并且加以悔改。其次,讓罪犯學會溝通,通過舉辦與親人對話活動等方式,消除與家人之間的隔閡,促使罪犯與家人的關系更加緊密,讓家人的愛溫暖他們,為出獄回歸社會打好基礎。最后,教會他們坦然面對外來壓力,讓他們懂得這樣的道理,即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公民。同時,引導他們坦然面對這樣的現實,即出獄后找工作難免會受到別人的歧視,要坦然面對別人的目光,腳踏實地,遵紀守法,最終獲得別人的認可。

二是高度重視刑滿前罪犯的心理評估。要高度重視罪犯刑滿釋放前的心理評估,這對減少罪犯出獄后再犯罪率非常重要。同時要完善硬件設施,借助先進的技術,及時發現問題。

(六)增加釋放前的罪犯的心理輔導

首先,要教育即將出獄的罪犯不要再次違法犯罪,要認清楚社會形勢。其次,改善罪犯的課余活動內容。有趣的課余活動可以減少罪犯心中的苦悶情緒,多組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用一些充滿正能量的行為代替負能量的行為。最后,監獄應該創建宣泄室。當一個人的情緒很不好的時候,通過適當的發泄可以調節和改善情緒,從而以一顆昂揚向上的心去積極改造。

猜你喜歡
罪犯監獄狀態
智珠二則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巧擴監獄
考進來的
監獄堪比天堂
“牛頓第一定律”練習
聰明的罪犯
抓罪犯
狡猾的罪犯
緬北監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