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誦,向古詩文更“美”處漫溯

2020-11-18 08:56代保明
內蒙古教育·綜合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行腔調子音韻

代保明

吟誦,是中國流傳幾千年的“讀”書文化,是用藝術的聲音傳達漢字音韻魅力的“讀”書方式,是用唱歌的形式來“讀”出詩文的內蘊和情感,來傳遞作者的思想和主張的“讀”書方法,深受古今讀書人的喜愛。它與朗讀有很大的區別,朗讀是結合普通話四聲讀出文章的情感,吟誦似唱歌,是在漢語音韻學指導下的唱歌,它講究依字行腔、依義行調、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以及實字虛字入聲字、重音短音拖長音等,并且古體詩、近體詩、古代散文還各有各的吟誦講究。因而用吟誦來讀書特別有韻味,特別能表達作者的情感,特別能彰顯語言的音韻魅力。

遺憾的是,在100多年前,吟誦被朗誦代替,人們在“讀”書時沉潛于音韻旋律之美的場景難覓蹤影,在中小學廣為流行的是,在普通話四聲基礎上的朗誦。當然,朗誦也能表現文章的情感,但中國古代的詩詞、散文本身就是寫來吟誦的,只有在吟誦時,文本的音韻之美才有可能被生動演繹,才有可能還原古代詩文它應有的聲韻樣態,讀者也才能真切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教了35年語文的我,努力嘗試用吟誦來“讀”古詩文,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古代人“讀”書的樣子,從而體會古詩文的美學價值。

教完了七下所有古詩文,回望走過的路,我對吟誦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吟誦并非僅僅是“讀”書的方法不一樣,吟誦的價值在于通過聲音走進文本,通過聲音來表現古詩文的深刻內涵和悠遠意境。只要吟誦到位,古詩文完全不用喋喋不休地講析。就目前自己的吟誦教學來看,還沒有看到吟誦的內在,但吟誦的以下四個作用不可低估。

其一,吟誦,能充分展現古詩文的音韻美。

《木蘭詩》是古代樂府民歌雙壁之一,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既然是民歌,那一定是在民間傳唱的歌曲,普通百姓都能唱。這樣的民歌,如果真能讓學生唱,通過唱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那是多么美好的教學方式。

樂府民歌屬于古體詩,這樣的詩歌在吟誦時不需要注意平仄,只需要注意依字行腔、依義行調和入短韻長的讀法?!绊嶉L”,就是押韻的字一定要拖長,拖出字的韻味。這首敘事詩很長,中間換韻多,把韻字標出來,吟誦時盡量拖長讀?!耙雷中星弧?,主要是說在吟誦時要是把字的音讀準,不能像唱歌一樣把字的音唱變了,按照徐健順教授的說法,吟誦不能倒字?!耙懒x行調”,主要是說字與字的關系,也就是從這個字到另一個字該怎樣唱,即一句話的旋律。當然,吟誦時最難找的是“調”,我的做法是,能借用他人的調不妨先借用,不能借用則自己原創。

《木蘭詩》的吟誦,借用唐文治先生的唐調比較容易,學生也喜歡。如果非要自創,把握前面所言的方法,用普通話四聲的音調吟誦,也是完全可行的。下面是詩歌第一節的吟誦。

在吟誦時,把頂上標有“!”的字(入聲字)讀得短而重些,凡是入聲字,在吟誦時的音長只有它本字讀音的二分之一,且要讀重?!斑筮髲瓦筮蟆?,全是入聲字,是木蘭無可奈何的嘆氣聲,但這樣的嘆氣不是悲傷,更不是痛苦,僅是輕聲嘆氣,語氣中透露的是決心已下。這是作為女子的木蘭真實情感的寫照,也是其感人之處。再如“織”,也是入聲字。讀得短而重,透露出的是木蘭織布動作的干脆利索,凝重堅定。凡是頂上標有“—”線的字,中短線的,表示讀該字拖長本字音的兩倍,有長橫線的,表示可以無限拖長,這樣的字往往是詩歌押韻的地方,或者是章節完結處。如果仿照唐調吟誦,旋律自然優美好聽。如果不仿唱唐調,自己創出調子,那就按照普通話的聲調,把每個字的本音唱出來,即依字行腔,一聲,平著唱,根據自己的音高唱成2—2、3—3或5—5等都可以;二聲,先低后高,根據自己的音高唱成1—2、2—3等都可以;三聲,先中再低后高,根據自己的音高唱成2—1—3、2—1—5、5—3—1等都可以;四聲,先高后低,根據自己的音高唱成5—1、5—3或者3—1等都可以;入聲字,盡量唱得短促而凝重些;押韻字,可以依照情感盡量拖長些。還要特別注意每句話的調子,即依義行調,只要一句話不平著一個調子唱,該強調突出的字就高上去,該舒緩的就低下來,照樣可以把民歌的音韻之美表現出來。一般來講,平聲表示的意義就是平常、普通的情感,上聲表示親近細微、柔蜜和樂的情感,去聲表示果敢堅定的情感,入聲表示快速靈巧、痛苦決絕的情感。

如果是近體詩,在吟誦時還要講平仄、講對仗,注重平長仄短、平低仄高等,這樣吟誦起來旋律會更美。實際上,所謂吟誦,就是依據古詩文的情感,用聲音表現字的正確讀法,體現古詩文每個字的音韻和字義。

其二,吟誦,能傳達古詩文的情感美。

吟誦就似唱歌,用聲音來表情達意。就似我們當代人唱歌,有些時候不用看歌詞,只聽其唱腔唱調,就能明白歌曲的情感。因唱腔不同,傳遞的情感是悲,是喜?聽者一聽就明白。唐代詩人王維的《竹里館》,是一首古體絕句,沒有平長仄短、平低仄高的講究,只需要注意入短韻長、依字行腔、依義行調這三個吟誦法。另外,“嘯”“照”是去聲,押去聲韻,讀的時候,先低重后緩慢升高拖長。

在吟誦時,我嘗試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編的調子,每一句后三個字拖長并重復一遍,把“幽篁里”和“人不知”處理成比“復長嘯”“來相照”還要長的拖音,旋律優美動聽,簡單好唱,學生很快就學會了。這樣的吟誦,把王維與明月相伴,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愜意,把王維內心的淡定與生活的悠閑,用聲音形象地傳達了出來。學生一邊吟誦,一邊就會有畫面出現在眼前。只要學生會吟誦,詩歌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是用楚辭體寫成的,屬于古體詩。因此,這首詩的吟誦與《竹里館》的方法是一樣的,只是調子不一樣。因為這首詩是陳子昂內心痛苦的表達,抒發的是他的曠古之思。詩歌押的也是去聲韻,“者”古時讀zhǎ,去聲韻在吟誦時可先低重而后緩慢拉升。我吟誦時改編了電影《白毛女》中插曲《北風吹》的曲調,每句前重高而后輕低,把“悠悠”和“下”的音盡量拖長,整首詩的情調就變得緩慢而悲愴。于是,陳子昂在詩中所抒發的是宇宙無窮、生命有限而人生短暫的情感;他傲然天下、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極度痛苦,都被吟誦的聲音作了生動而形象地傳達。

詩文的情感之美不是老師條分縷析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吟誦中通過自我感悟體驗出來的。平常我們所言的讀出情感,也是這個道理。只是“讀”的方法不一樣,吟誦有旋律之美,而朗誦是沒有旋律的。而旋律恰恰是詩文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是詩文作者用文字來記錄內心情感發展的曲線。也正是因為有了旋律,詩文的情感才被聲樂化,才有了以聲傳情的可能。古詩文的情感美,其實是古詩文的文字與音韻旋律的完美融合,不僅是文字的內涵,而且文字的音調都與內涵一致。從這個角度看,古詩文的文字既是曲譜,又是曲調,是兩者的完美統一。這樣的統一,能生動形象地展現詩文的情感美。

其三,吟誦,能描繪古詩文的意境美。

意境,亦即作者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包含有作者情感的境,這個境更多的時候有畫面感,有時候是靜止的,有時候是流動的,似在眼前,似在腦海,令人陶醉。不少人在鑒賞意境時,更多地是抓住詩文的意象,通過組合多個意象而構成自己眼中的意境,再通過對意境的體悟而理解詩文的情感。除了這個,吟誦應該是走進詩文意境的橋梁,恰切的吟誦是走進詩文意境的便捷通道。因為吟誦不僅有吟誦者的聲音,還有吟誦者的動作、表情、體態。很多時候,吟誦者的頭都會像三味書屋那位老師一樣,拗過去,再拗過去。這樣如癡如醉,這樣的忘我情態,一定是吟誦者沉醉在了古詩文的意境中。吟誦,其實是用聲音繪制意境,用聲音表達意境中的情與意。更多的時候,在吟誦古詩文時,體會到的是難以言傳的意境,吟誦者所表現出來的,是沉醉不知歸路的大意境。

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調子改編的《竹里館》調子,師生在吟誦時,在那深情舒緩的調子里,看到了一幅又一幅清新悠閑的畫面。幽深而寧靜的竹林,王維一個人獨處其間,一邊自在地彈琴,一邊悠閑地唱歌,這樣幽寂的竹林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來到,只有澄碧的月光灑在竹林里,灑在王維身上。竹林的清幽,心境的淡泊,靜聽那吟誦者的聲音,看吟誦者的表情與動作。這幅隱居圖,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非常潔凈的神仙世界,塵世的喧囂和名利的羈絆都已不復存在,有明月的相伴,有竹林的相伴,有琴聲的相伴,人在忘我的境界,與人對話的是自然,是天地,是明月。多么愜意,多么自由,多么幸福。吟誦,真正能夠實現“詩中有畫”,能夠描繪出詩文的意境,能展現古詩文的意境美。

其四,吟誦,能展示古詩文的哲思美。

吟誦,盡管僅是一種有旋律的“讀”書方法,但這樣的讀,它有特別的講究。特別是依字行腔、依義行調,是高難度的要求?!白帧焙汀傲x”,其實體現的是對古詩文內涵和情感的把握,要根據古詩文的內涵和情感來行腔,來定調。吟誦古詩文的腔調,是古詩文內涵和情感的反映,是古詩文所融合的主旨和意趣的反映。換一個說法,好的吟誦是能讓人聽出弦外之音的,古詩文的哲思是能通過聲音予以展示的。陳少松教授吟誦的腔調很特別,經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吟唱,不僅旋律優美,而且從旋律里能聽出古詩文所傳達的意趣。漢字本身是音義合體的文字,吟誦,就是通過聲音、體態、神情傳達出文字的深蘊,讓古詩文易懂好懂。

劉禹錫的《陋室銘》,其情感內涵就是作者自己所說的“惟吾德馨”,此句是文眼。全文的吟誦腔調都必須圍繞“德馨”來進行,充分展現“德馨”的內涵。以最后一層為例:

前一句是對仗句,是格律詩的吟誦法,“廬”和“亭”是韻字,必須拖長了讀,帶有自豪、自滿的語氣;而“陽”“云”是中短音,比本音讀長兩倍,這樣就能舒緩氣脈,使句子有起伏;“南”“諸”“西”是最短音,唱它的本音長即可。后一句是散文的讀法,“何陋”兩字一定要重讀,表示反問和強調,“之有”兩字頂上的“~”符號表示拖長音,要盡量拖長一些,有自我滿足的情感。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要反復一遍,反復時聲調高昂激越一些。這樣,就能把劉禹錫淡泊名利、不為物欲所感的心境和高潔傲岸的情操用聲音展現出來。文字的意趣、哲思,是融合在文字之中的,漢字音義兼具的特點使漢字的讀音有強烈的表情達意功能,恰當的“讀”是一定能展現古詩文的情感和觀點的。

吟誦,一個能更好地體現漢字音義兼具特點之美的“讀”書方式;一個能讓學生切身感受中國悠久文化的學習方式;一個當代中國師生較陌生的“讀”書方法。需要更多的師生加入到這個寶貴文化的傳承之列中,需要更多的師生用教與學的實踐去體驗吟誦的獨特審美效果。吟誦不難,關鍵是廣大語文教師要有膽識和勇氣學進去,然后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地運用,邊學邊用,慢慢就會明白吟誦的常識和規律了。

猜你喜歡
行腔調子音韻
古詩詞聲樂作品演唱中的依字行腔——以《幽蘭操》為例
夏夜喜脫貧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詩意遠方
奇妙的調子
誦讀古詩詞 體驗音韻美——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開展誦讀古詩詞活動
畫出一抹紫調子
《中華大典·音韻分典》與音韻訓詁研究
《漢語十四行試驗詩集》的音韻藝術
炫彩盛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