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生物科學史教育培養學生探究性能力

2020-11-18 22:04帖步霞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

帖步霞

【摘?要】生物科學史對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實踐案例,以《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教學為例,通過融入生物科學史教育來重構教材內容,將“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遺傳密碼的破譯”和“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等學習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建構“基因的表達”這一核心概念,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科學史;探究性能力;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了“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大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生物科學史不僅提供了相關領域的科學知識,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核心素養培養素材。為此,筆者在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生物科學史教育,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生物學科核心概念的同時,培養學生以科學探究能力為中心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下面以《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融入生物科學史教育來重構教材內容,助推學生在有效構建“基因表達”概念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一、案例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很難理解“基因的表達”這一核心概念,主要原因一是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二是教師過于糾結于知識細節,使學生難以建構整體的科學概念。所以本案例的思路為:用大概念重構課程內容框架,淡化細枝末節的內容,突出對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留出時空,在引導學生建構“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基因的表達”這一概念的同時,發展學生的以科學探究能力為中心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二、案例實施分析

(一)以科學史為主線回憶“基因的本質”

導入:在學習本課內容前,我們先回憶一下在《遺傳與進化》模塊前三章,我們學習了哪些主要內容?

問題情境:經過這么多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解決了“基因是什么?”的問題。但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狀的?”

轉折:今天我們將以科學史為主線,一起追尋“基因本質”的發現歷程,這樣既可以對之前所學內容做一個有序梳理,又可以解決“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個問題。

(二)“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控制性狀”的實驗證據

引導:1865年孟德爾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即是說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虻降资峭ㄟ^什么途徑來控制生物的性狀?隨著科學家對蛋白質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人們認識到性狀的形成離不開蛋白質的作用,于是推測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

演示:實驗證據: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病機理??茖W家通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血紅蛋白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基因(DNA功能片段)可以控制氨基酸的順序。正常血紅蛋白分子是由α和β兩條多肽鏈組成,,如果一個人的兩條同源染色體都帶有β珠蛋白基因的S型等位基因,就會導致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呈鐮刀型。

反思:通過追蹤科學家的探索過程,一步步揭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提供實驗證據證明,引導學生領悟科學思維的嚴密、探究的嚴謹、結論的嚴正,這些都是為社會和人民負責任的態度。

(三)融入史料分析,探秘RNA的發現

引導:RNA適合作DNA的信使,不能僅來自于理論推測,科學是追求實證的。

演示:RNA發現的科學史料,并展示問題情境:①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RNA有幾種?②轉運RNA轉運何種物質?③信使RNA(mRNA)的作用是什么?

史料:①核糖體RNA(rRNA)約占細胞總RNA的85%,在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中,rRNA的絕對數量急劇增加,在所有生物中,大小亞基的rRNA堿基組成基本相同(有較高的G和C)。

②轉運RNA(tRNA)幾年后,Zamecnik與Mahlon B.Hoagland合作研究獲得重要發現:在被整合進蛋白質之前,氨基酸首先結合到tRNA分子上。tRNA約占細胞總RNA的10%。

③信使RNA(mRNA)T4RNA不僅與T4DNA的堿基組成很相似,且T4RNA首先與已存在的核糖體結合,然后移動穿過核糖體表面,使其堿基進入適當位點,在這里進行蛋白質的合成,這種情況下,T4 RNA就決定了氨基酸的順序,它就是長期尋找的蛋白質合成的RNA模板。由于它將DNA信息帶到了進行蛋白質合成的核糖體位點,故稱為信使RNA。

反思:探秘RNA的發現旨在引導學生了解RNA的科學發現過程,促使學生明白模板RNA發現的重要意義,了解科學家的實驗思路,培養科學思維能力。

(四)融入史料分析,遺傳密碼對應規則的發現

引導:mRNA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其堿基順序如何決定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的順序?

演示:發現遺傳密碼的科學史及密碼子表,并設置下列問題串:①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共有多少種?②一種密碼子只編碼一種氨基酸嗎?③一種氨基酸只對應一種密碼子嗎?

史料:1961年克里克發現,在基因堿基序列中增加或刪除一個堿基、二個堿基都無法產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質;當增加或刪除三個堿基時,卻合成了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質??死锟耸状瓮ㄟ^實驗證明了mRNA中3個相鄰的堿基決定1個氨基酸的事實。他把每3個這樣的堿基就稱為一個密碼子。在克里克實驗完成的同一年,尼倫伯格和馬太觀察到將體外合成的多聚核苷polyU(UUUUU……)加入能合成蛋白質的無細胞體系中,產生的是只含苯丙氨酸的多肽。所以,UUU這一組核苷酸肯定編碼苯丙氨酸。

反思:克里克、尼倫伯格和馬太的實驗,包含著極其精彩的科學探究思路和方法,通過體會他們的實驗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mRNA如何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

(五)動態展示“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引導:通過探究活動,我們已經知道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分為兩大步驟:首先是在細胞核內基因將遺傳信息轉移至mRNA中,然后mRNA進入細胞質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演示: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非常抽象,為幫助大家理解,我們一起觀看相關的模擬視頻。

反思:借助視頻材料,模擬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幫助學生對此過程形成整體且清晰的認識,助推學生順利進行概念建構。

(六)概念建構,總結提升

引導:早在1957年克里克就提出: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此后五六年,科學家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揭示了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證實了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控制生物的性狀,此過程即為基因的表達。

反思: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則,引領了整個“DNA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的科學研究進程。通過師生合作總結提升,共同構建“基因的表達”這一核心概念,助推學生形成“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并代代相傳”的生命觀念。

三、融入生物科學史教育的體會

生物科學史與一般教學內容相比,更具有吸引性、趣味性、真實性,融入科學史教育情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更快地進入探究環節;更好地展示科學探究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思維的方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意義重大。

四、結語

總之,因諸多因素的限制,編者不可能以科學史為主線來編寫教材,故一線教師可嘗試通過融入生物科學史來重構教材內容,根據核心概念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智慧地利用學生在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弄清楚概念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進行核心概念的建構,最終達到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溫·哈倫.以大概念理念進行科學教育[M].韋鈺,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6.

[2]劉恩山,曹保義.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黃青琴.生命科學史與高中生物學教材整合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4]袁維新.科學史教育的教學價值和教學模式[J].教育科學研究,2004(7).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學習興趣量表的設計與使用初探
高中生物學習興趣培養方法探討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研究
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