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小學校服發展情況的調查研究

2020-11-18 08:54梅志玲殷靈花黃開俊李水燕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發展狀況校服中小學

梅志玲 殷靈花 黃開俊 李水燕

【摘?要】中小學校服作為中國青少年展現精神風貌的載體,在每個歷史階段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內涵。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建國70年來中小學校服發展的演變歷程,以學生視角分析各階段校服在校服功能、文化內涵、形象設計、認同感等方面的差異特點,進一步從校服研究中展現出我國中小學生的精神風貌。

【關鍵詞】中小學;校服;發展狀況

2019年兩會,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推動校服改革的方案,提案明確指出,“要改進校服美感,從而增強中小學生文化自信,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擁有選擇優質校服的權利”,首次將中小學校服的改革和發展提到國家層面。對建國70年來中小學校服發展的演變歷程進行實證調查研究,將對展示中國青少年文化、中小學文化認同感以及中國青年國際形象的呈現有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綜述和問題的提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小學校服越來越被賦予新時代文化、國際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等文化特征,這讓校服更能展現我國的精神文化內涵。立足于中國文化的校服多元文化研究體系基本構建,挖掘和凸顯中國文化自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當前對校服發揮文化功能研究的主流方向。對于校服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基本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多維度、多層次的研究基本建立,但略微缺乏可支撐的數據和結論的信度、效度檢驗。在校服設計理念方面,盡管研究層次較多和視角較廣,但時代發展變革的差異化研究還不足。與此同時,大量研究方法集中在訪談法、實證研究、文獻研究以及問卷調查等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主要是推動校服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創新校服的設計理念;研究視角主要以校服的文化內涵、校服質量問題、校服設計理念以及校服的教育功能研究為出發點。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

(一)研究構思

1.樣本選擇

本研究為了使調查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檢驗性,綜合考慮并選取了成都以及四川瀘州、自貢、樂山、眉山、巴中等較為典型的城市及地區為代表進行實地調研和問卷發放。

2.問卷調查綜述

本次調查問卷一共發放506份,收回50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99份。本次選取的調研地區涵蓋范圍廣,包括四川東、南、北四個地區的市、縣,各個地區在地域、經濟、人口等方面均存在差異性,可以反映出對校服的滿意度以及認同感差異。由于該調查基于不同年齡階段人群,所以其樣本人口統計特征如下:從讀中小學的年份上看,1949年~1960年占1.4%,1961年~1970年占1.8%,1971年~1980年占4%,1981年~1990年占4%,1991年~2000年占7.4%,2001年~2010年占62.2%,2011年~2019年占19.2%。

您讀中小學的年份是?

(二)研究構想

本研究將調查人群年齡分為1949~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2011~2019年這七個階段;按照校服功能、文化內涵、形象設計、認同感四個維度進行問卷設計。

(三)研究內容

(1)校服認同感七階段發展結構。(2)校服監管政策七階段強度順序(統計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3)校服功能在七階段的差異。

三、研究數據分析

(一)中小學校服在發揮功能方面的數據分析

在您讀書的年代,以下校服的功能您認為發揮最強的是?

從調查數據分析可以得出,校服在形象展示方面發揮作用最大,其次是實用性、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而在教育功能方面,54.9%的受訪者認為發揮功能一般,僅10.6%認為非常強,還有6.0%認為非常弱;在文化傳承方面,51.3%認為一般,僅10.6%認為非常強,8.0%認為非常弱;而在傳統文化、國際文化、新時代文化三個項目的對比中,最高的是傳統文化,由此可見,校服在發揮國際文化、新時代文化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中小學校服在形象設計方面的情況

在您讀書的年代,校服以下的幾個方面,您最滿意的是?

通過對問卷結果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各個階段的人群普遍對校服舒適度滿意,其次是對校服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較為滿意。而對校服樣式、顏色和面料滿意情況均集中在“一般”,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對校服形象設計方面持中立態度。對“您所在年代校服是什么樣式?”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的校服均為運動裝,樣式較單一。

(三)中小學校服作為校園文化載體功能方面的調查

以上調查數據分析得出,不同時代的中小學生對校服展示學生精神風貌的認同度最高,達到75.6%,而對發揮“教育育人”功能的認同度最低,僅38.5%。除此之外,校服還具備限制攀比、豐富校園活動、增強約束力、加強對學校認同感等作用,在這幾個方面認為校服“有作用”和“沒作用”大約各占一半,說明校服在這幾個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并不明顯。

四、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各個階段對校服的認同感都不高,對樣式、質量和監管的滿意度較低。針對實際,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校服的時尚化設計

對校服設計滿意度最高的是90年代,但也僅僅為7.5%,這個占比非常低。校服是展示青少年形象的服飾,筆者認為應盡快引入時尚化設計元素,增加青少年對校服的自信,可以從服飾設計的色彩、樣式、剪裁等方面全面增加時尚元素。學??梢蚤_展校服設計比賽,引入社會競爭的方式,加大對校服多樣化設計的投入,廣泛聽取青少年的想法,設計出更多學生喜愛、體現國際時尚的校服。

(二)多渠道增加校服的文化教育功能

調查表明,校服發揮的文化教育功能非常低,說明學校在校服文化、校服理念、校服標簽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挖掘不夠。作為展示學校精神風貌、青少年特征的校服可進一步挖掘其教育功能,將形式多樣的學校校訓、校風與校服穿戴、儀式教育等結合,尤其在學校重大節日、慶典活動中為校服的穿戴注入更多的教育意義。

(三)加強對校服實用性的創新

在學生對校服質量的滿意度調查中,質量“很好”為253%,“一般”為62.7%,“不好”為12.0%。因此,質量的提高還有很大的空間。在“是否合身”“是否耐臟”“是否便于清洗”“是否容易開線”方面,滿意度最低的是不合身,因此,校服廠家在制作時可增加尺寸的碼數,便于生長期的學生更精準地購置不同的號碼。另一方面,在是否便于清洗方面可進一步改良,讓校服更能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

通過對建國70年來的中小學校服的調查,筆者深刻感受到校服的改革發展任重道遠,需要受到更多部門、群體、家長的關注,從而全面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袆.中西方校服文化差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03).

[2]騫海青,周莉英.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生校服設計的思考[J].紡織科技進展,2019(02).

[3]范楠楠,袁錦貴.被忽視的重要教育議題:校服的多重教育功能[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6).

[4]賀一曼.中學生校服教育功能的發揮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5]張靜波,蔡國英.校服隱含的教育規訓及其超越[J].教學與管理,2018(16).

[6]謝凡.從“穿得起”走向“穿得美”:中小學校服如何點亮學生的成長時光[J].中小學管理,2019(08).

[7]余嘉雯,鄧美珍.我國中小學校服設計現狀及其對策探析[J].美與時代,2016(07).

[8]馬祎琳.中小學生校服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小學德育,2010(11).

猜你喜歡
發展狀況校服中小學
我的校服我做主
銳角
記憶深處的校服
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模式、問題與對策
湖南省旅游業發展現狀與競爭力研究
我國互聯網+環境下內容產業發展態勢研究
萍鄉市油茶產業發展狀況及對策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