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教上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0-11-19 04:27陳欣媛魏澤
內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7期
關鍵詞:送教上門質量提升對策

陳欣媛 魏澤

摘 要:在“送教上門”工作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進而導致“送教上門”工作質量堪憂?;诖?,本文從送教教師隊伍素質、理論教材、送教時間、送教工作的監管考核制度四方面論述了“送教上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送教上門;質量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7B-0010-04

一、現實背景

自《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頒布以來,“送教上門”工作在逐步落實,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這一領域中。教育部對特殊教育的發展日益重視,“送教上門”相關服務也提上了日程。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中,已有關于“送教上門”的相關政策。由此,“送教上門”這個詞正式進入了大眾視野。在2017年我國頒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中,再次重申了“送教上門”的理念,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措施,使送教上門的工作得到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發展。此外, 2017年2月1日頒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也明確指出: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需要有專人護理才能到學校就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通過提供送教上門或者遠程教育等方式實施義務教育,并納入學籍管理。由此可見,送教上門已經成為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以及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送教上門”服務的對象多為中重度殘障兒童,以及少數家長明確提出需要這一服務的特殊需要兒童?!白屗泻⒆佣际艿浇逃笔墙逃l展的基本目標,而“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合適的教育”更彰顯了“送教上門”的核心。在特殊教育領域內實行“送教上門”,體現了“零拒絕”和全納教育的思想,是一種對公平受教育權的絕對認同,是對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安置形式的補充。隨著“送教上門”工作的開展,大部分中重度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促進了教育公平。但是,隨著工作的開展,也呈現出許多問題,“送教上門”工作的質量不盡如人意。

二、“送教上門”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送教隊伍的師資素質參差不齊,教學質量沒有保障

一直以來,特殊教育領域的師資隊伍,都是相對薄弱的,因而導致“供不應求”,老師的數量與社會的需求量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特殊教育行業在老師的專業素質上不做過高的要求,進入這個行業的準入標準較低。從事特教行業的人員出身有以下幾類:特殊教育本專業的老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普校老師、普校資源老師、巡回老師以及其他有志于特殊教育行業的普通人員等。

就現階段而言,從事“送教上門”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幾類人員。一是特教老師。特教老師是比較專業的,在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運用上都相對成熟,但是,特教老師數量是有限的,而需要“送教上門”的學生數量是很龐大的,一個老師往往要面臨多個兒童的教學重任。周一至周五在學校授課,周末要開展送教工作,特教老師實在是分身乏力,所以專職特教老師送教的情況不普遍。二是普校資源老師。資源老師是在普通小學工作的特教性質的老師,主要負責普校資源課的開展、資源教室的運作,有時還要身兼多職,負責小學的一般課程等?,F在的小學普遍配有資源老師,資源老師也是常見的送教人員,然而和特教老師一樣,除了周末的送教工作外,資源老師還得負責普校一周的資源課程,有的甚至兼管附近幾個校區的資源課程,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下,老師的精力實在有限,送教上門工作的質量有待考量。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出現了第三類送教工作人員,即特殊教育專業的在讀學生,多為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學生送教逐漸成為比較常見的現象,然而仍處于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專業知識還沒掌握透徹,雖然是特殊教育專業的,但還是缺少實踐和相關經驗,由他們進行送教工作,不能讓家長完全信服。

(二)送教課程缺乏系統的理論教材

“送教上門”的對象多為中重度殘障兒童,普?;蛱匦6紵o法接收。目前送教領域缺乏一套系統的、完善的、連貫的教材和理論的指導綱要,教學進度也無規定,這對送教工作的有效開展是個極大的考驗。送教工作沒有規定老師教什么內容,一般都是用學校常用的量表進行大致評估,然后根據該生能力,老師自主決定教學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老師的偏好決定,課程的制訂和內容的選取沒有章節可循,前后關聯不大?;径际怯衫蠋熱槍υ撋膯栴}制訂相關的教學內容,然而內容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需要又另當別論。由于送教上門的對象障礙類型多樣,所以開發一套系統的教材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卻是一個亟須解決的難題。

(三)送教工作時間有限,教育康復效果微弱

“送教上門”即到學生家里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多為每周一次課,每次一小時。然而,這樣一周一次的送教課程是否對特需學生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呢?學生只在送教老師授課的這一小時進行學習,其余時間是否受到教育完全取決于該生的家長。據了解,多數中重度殘障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養育,即使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家長也多忙于工作。也就是說,只有專業人員到達家里施教時才能發揮教育、康復的作用,當專業人員離開時,教育、康復等相關服務也就停止了,這樣“送教上門”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按一學期18個周算,學生接收教育的時間也至多為18個小時,何況大部分地區都達不到18個課時。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按一天6小時來算,一周也有30個小時在接受教育。兩相一對比,需要送教的孩子接收到的教育和康復時間實在太少,教育效果微乎其微。老師辛苦教了一個小時,而其他時間學生基本處于沒有接受教育的環境,老師的努力可能成為泡沫。特殊兒童的教育和康復工作是一個持續的、不間斷的過程,是一個又一個小時的連續疊加,而不是一周一小時的微弱努力。

(四)送教工作的監管考核制度不完善

“送教上門”是我國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由于起步較晚,所以仍處于發展階段,相應的監管制度不到位,考核體制不夠完善。由于“送教上門”缺少系統的教材,沒有明確的大綱,所以在期末進行考核時確實無從下手,不好進行準確的評量。一般只要求老師做到“一人一案”,提交每一次課的教案和階段性的評估文件等。但是,這些直觀性的文件,其真實度和可靠度很難去判斷,有些時候,老師為了應付檢查而去“完成”這樣一些資料。然而特殊教育領域是個龐大的體系,需要監管的還有很多方面,考核是一件既耗費人力又耗費物力的工作,所以,送教工作是否真實難以評量?,F階段,“送教上門”工作的監管考核仍是追求一個量的普及,即為每個接受送教的學生提交了相應的資料,卻未對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做過多的要求。

三、解決對策

(一)加大特殊教育招生力度,提升特殊教育質量

送教領域的薄弱除了因為發展時間短,還在于特殊教育發展的薄弱。特殊教育發展的薄弱原因除了起步較晚,根源還在于在這一領域奮戰的人才太少。所以,送教人員的短缺實質是特教人員的短缺。中學每年向高校輸出千萬人才,卻只有寥寥無幾的學子選擇了特殊教育專業,大多還是調劑。其原因,一是在于學生不了解甚至大多沒聽過特殊教育專業,二是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過少,地方對特殊教育的宣傳很少。為此,國家和教育部應大力提倡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此外,還可用國家調控的手段,在各個省建立一所專門發展特殊教育的院校,如,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旨在培養全面的特殊教育人才。既加大了人才的輸出力度,也保證了每個地區的特殊兒童能得到專業性的服務。數量上有了保障,送教的質量也就會相應得到提升。

(二)加強專業化送教教師隊伍建設,專業服務學生

《第二期特殊教育計劃(2017—2020)》中提到:到2020年,所有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均應取得教師資格證,非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還應經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并考核合格。這一提出加強了特教行業的準入標準,針對特教行業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人員雜亂多樣、專業水平高低不一的問題提出了要求。

送教對象的多樣性要求送教老師需具備極高的專業水平。不僅需要老師掌握相關的教育知識和教學技巧,還需要老師儲備一定的康復知識和技能,針對教學對象的情況進行教育和康復。送教老師人員多樣,素質參差不齊,若老師不具備過硬的本領,則無法自如地面對各樣類型的學生。每個學生的障礙類型和情況都不一樣,不是單一、死板的一個模子,大多是多重障礙或因障礙而伴隨多種情況,這對老師的專業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各部門應積極落實送教老師的培養制度,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安排夏令營等集中學習模式,每月召開總結會議,為送教老師安排“月考”,促進老師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以專業的水平更好地服務學生。

(三)因材施教,開發課程

“送教上門”因為對象障礙類型不同、障礙程度不同,所以至今尚未開發出一套系統的理論課程。但是,就普遍而言,送教的對象多為重度肢體殘疾兒童、重度腦癱兒童、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等。這就表明,專業人員完全可以根據這幾類兒童(重度肢體殘疾但智商不受損的兒童不考慮在內)的情況和教育需求,因材施教,編寫廣泛適用于這幾類兒童的、逐級加大難度的教材。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可參考《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這個基礎上適當降低教材的難度、放慢教學的進度和安排。因為送教課時的限制和現實環境的制約,所以可以編寫一本整合的適用于送教的教材,將所有科目編寫在一本教材上,一書涵蓋所有科目內容。但是,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減少形式化的知識(生活語文、生活數學、信息技術等)所占比重,加大實踐性的知識(如生活適應、勞動技能、康復訓練)的比重。降低美與邏輯性知識的傳授(如背誦古詩、掌握20以上的加減等),以讓學生適應社會、學會基本的生存本領和康復為目的,進行教材的整合與編寫。

不過,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兒童障礙程度從中度到極重度不等。所以在編寫教材時,應以上述內容為基礎板塊,每個單元再增設兩章高一點難度的內容,以符合情況稍微好些但仍達不到入學標準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選擇性地進行教學,做到另一種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在有了系統的教材后,送教體系的考核也就有了保障,送教質量自然會得到提升。

(四)醫“社”結合

在特教領域“醫教結合”這個詞并不陌生,所謂“醫教結合”意味著,不僅要送教育上門還要送康復。這個觀點提出來后,各地紛紛開始嘗試送康復人員進門,但是,由于資金和精力的限制,慢慢也就無疾而終了。于是各送教老師紛紛開始學習康復技巧,但是,既掌握康復技巧又兼備教學能力的老師仍占少數,“醫教結合”難以實現。不過,受這一啟發,何不將醫社結合起來?社區一般配有專門的志愿者以及衛生服務站,大可以將這些人員組織起來,請專業康復人員以及醫生進行集體培訓,教習康復知識和技巧。由社區的志愿者和衛生站的工作人員進行上門康復,距離近,且時間不受限制,一星期可以多次進行康復,為因受條件限制(家中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的兒童提供服務。這樣一來,學生既接受了教育又能得到了康復。

四、總結

送教路漫漫,任重而道遠?!八徒躺祥T”工作在現階段仍是一個發展中的事業,廣大特殊教育愛好者一起“摸著石頭過河”,但筆者相信,在每一位同仁的努力下,終能在不斷摸索中越走越長遠。正如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雖然過程曲折艱辛,卻始終是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方俊明.送教上門支持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現代特殊教育,2017,(7).

[2]雷江華.“醫教結合”理念下“送教上門”實驗區工作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15).

[3]楊賽男,趙斌.“送教上門”內涵、困境及建議[J].綏化學院學報,2018,(10).

猜你喜歡
送教上門質量提升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試論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探索
送教上門的實踐探索問題研究綜述
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普通高校田徑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如何提升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
重度殘障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