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文化傳承研究

2020-11-23 11:31程紀香關文濤
武術研究 2020年5期
關鍵詞:黔東南州黔東南板凳

程紀香 關文濤

1.凱里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2.凱里市第一中學,貴州 凱里 556000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以下簡稱黔東南州) ,是位于貴州省東南部,[1]以苗族、侗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素有貴州“苗疆”之稱,是我國最大的苗族自治州。黔東南州蘊藏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苗族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人民在自己的民族成長與變遷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娛樂項目。板凳舞,苗語稱“卡牛檔”,是苗族婦女酒后娛樂的一種舞蹈,[2]它以非物質形態存在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與黔東南州苗族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它的表演形態熱情奔放,具有極高的舞蹈學、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等研究價值,有效地記錄著黔東南州苗族婦女酒后娛樂的歷史,以及苗族民眾的生活習慣。

通過走訪板凳舞流傳的凱里市及周邊地區,對黔東南州苗族板凳舞的文化傳承進行了調研分析。發現苗族板凳舞有著獨特的文化功能、價值和特點,借助周圍環境得以傳承。同時由于近年來黔東南州經濟快速發展,新城鎮化舉措得當,原有的村落陸續調整乃至消失, 親密型鄉村文化逐漸削弱,新城鎮化的不斷建立,苗族板凳舞文化傳承即有機遇,也有困難。

1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歷史淵源

黔東南州苗族板凳舞的產生歷史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生長于民間,通常見于節日和喜慶場面時苗族婦女酒后娛樂活動,是苗族人民最古老的舞蹈形式?,F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F今主要流傳于黔東南州的凱里市及其周邊的麻江、丹寨、黃平、雷山、臺江縣等地區的苗族,是當地苗族的傳統文化,一種民族習俗。關于其起源,有一個比較統一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清水江龍太子被望坡老人殺死,天神龍王大怒,不再下雨,導致天下大旱,五谷不生,百花凋零,天空像著了火一樣。于是人民燒香燒紙,供奉天神,祈求龍王原諒,以得風調雨順,但天神龍王不為所動。人們的奔走禱告,驚動了天上的姜央。姜央思來想去,破竹成笙,奏出天籟之音。雷公聽到蘆笙曲,十分高興,禁不住拿起兩根小板凳,"啪啪"地敲響起來,并且不停地歡跳。雷公的板凳舞又感動了天神、龍王,于是給人類降下雨來。人們興高采烈,也拿板凳跟著雷公跳起舞來。從此以后,板凳舞就在苗族人民中間流傳下來了。

由于苗族分支較多,各支系之間的民俗習慣各不相同,不同地區的板凳舞動作、節奏、用途都有差異,但幾百年來隨著苗族人的遷徙、分流,盡管各自生存環境大不相同,但歷史文化淵源卻驚人相似。苗族板凳舞在其發展途中得以完整保存和傳承,以成為苗族后人極為喜歡的娛樂活動項目之一,是苗族婦女酒后助興時喜聞樂見的身體活動形式。

2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文化傳承

2.1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表現形式及分類

黔東南州苗族板凳舞主要用于酒后助興,參與人群主要是苗族婦女。起舞時多為飲酒之余,微醉之際,因此又稱“苗家醉舞”,動作多采用腳踩腳,板凳和屁股相撞等。所取器材就是日常生活中坐的小板凳,它既是舞蹈器材又是伴奏樂器。舞時如果板凳不夠,則以擊掌替之,舞助酒興,直至人醉興盡?,F如今黔東南流傳的苗族板凳舞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只跳不唱,以凱里市爐山鎮苗族為代表,另一種是又跳又唱,以凱里市三棵樹鎮及旁海鎮為代表。跳法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一名婦女在中間雙手各持一條板凳,然后有節奏的敲擊板凳,其余婦女圍圈用雙手隨節拍拍手,雙腳輪換狂跳并且邊唱歌邊跳舞。另一種是參加跳舞的所有人,每個人都雙手各持一條板凳,一起圍成一個圈轉跳,身體動作主要是扭臀和身體碰撞,然后手持板凳互擊,直到興盡方休。根據其主要作用分類也有兩種,一種是用于祭祀,以表達對神靈的敬畏,祈禱神明保佑。一種是純屬娛樂。凱里市的苗族板凳舞則多用于慶賀喜事(嫁娶、生子、“做滿月”)和歡度佳節,有著明顯的生育特點。

板凳舞的動作簡單,節奏熱烈,道具簡便,參與性強,且不受場地和時間限制,多于屋內或院壩中進行。[3]跳板凳舞時,苗族婦女多上穿無扣紫色大襟,下著紫色百褶裙。[4]一般在飲酒之余,微醉之際,便跳板凳舞助興。跳板凳舞的過程中,舞者會相互擁抱,勾肩搭背,加做騎馬、跳蘆笙,甚至提起百褶裙做一些調情的動作。如果是在苗家做客,當酒酣人興時,主人為了表達對客人的情意深厚,就會往客人的臉上打上紫色的“印印”(稱“花貓”),還會往客人的脖子上掛一串串的玉米花。有的地方是掛上染紅了熟雞蛋,妙趣橫生,以示主人的友好和熱情。

2.2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傳承途徑及載體

板凳舞是貴州省苗族人民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5]風土人情是其最佳傳承途徑。經調研,黔東南苗族板凳舞參與者多是本地土生土長的普通百姓,他們在本地自然環境、世情風俗的熏陶下,熟知板凳舞的存在。她們不僅是板凳舞的創造者,也是其傳承者、發展者、傳授者。對于這此參與板凳舞的老百姓而言,跳舞并不是他們的專職,在酒后助興時,手興板凳以示歡樂卻是她們的專長。因此苗族板凳舞的傳承更多的是憑借口傳心授這類直接傳承的方式來傳承、傳播。更加注重是的是參考者的情感體驗與表達。調研結果顯示,黔東南苗族板凳舞一般是借助民間娛樂活動傳承、借助節日文化活動傳承,以及借助娛神慰祖禮俗活動傳承。

2.2.1 借助民間娛樂活動傳承

黔東南州苗族板凳舞首先借助民間娛樂活動傳承。苗族人民無酒不成宴,酒后無舞蹈不樂,農家吃飯時多是圍桌坐著小板凳,吃著火鍋,喝著自家釀造的米酒,談天說地間酒就盡興了,此時娛樂,板凳是離大家最近、最方便,就地可取的道具,且敲打起來節奏鮮明,板凳手持,則餐桌周圍也空曠起來,大家跳舞的場地就不需要額外準備、清理,因此民間酒后即興娛樂選擇跳板凳舞的較多。參與者多是苗家當地普通百姓,在他們熟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下,他們將板凳舞口傳心授,將苗族人家酒后歡娛的方式傳承下去,也將參與板凳舞的歡樂愉快之情傳播出去。

2.2.2 借助節日文化活動傳承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借助節日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受到國家的重視與鼓勵。黔東南州素有“百節之鄉”之稱,苗族人民重視任何節日慶典,每過節多組織民俗體育文化活動和民間體育項目比賽,苗族人民都會盛裝出席,眾人同樂,板凳舞就會出現在慶祝及娛樂活動里面,成為苗族人民歡度節日了一項內容,豐富節慶內容的同時,也使得這項民間活動傳承下去。

2.2.3 借助娛神慰祖禮俗活動傳承

在娛神慰祖禮俗中傳承,苗族板凳舞進行祭祀時,多以動作為主,節奏明顯,舞者莊嚴肅穆,裝扮講究,以表達人們對神靈的敬畏,祈禱上天保佑。隨著原始祭祀活動的減少,現存苗族板凳舞更多的是出現“做滿月”的祈?;顒又?。

2.3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的文化功能及價值

2.3.1 娛樂身心,加強苗族人民情感交流

由于它是苗族人民酒后助興的一種舞蹈,它的動作粗獷,激越、表情熱情奔放,跳舞過程中,嘴隨心動,情感激烈時,伴隨著有節奏的吆喝、叫喊聲,聲音的融合,動作的一致,使人們達到心靈的相通、交流,因此這種民間舞蹈極具娛樂身心,加強苗族人民情感交流的功能。

2.3.2 健身功能

苗族板凳舞是借助板凳,由身體以及板凳之間的撞擊,扭動等動作結合而成,因此它有很強的健身功能,同時由于板凳舞的道具是就地取材,也就受到了苗族人民的認可。

2.3.3 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價值,同時對民族自尊心的創建也有促進作用

苗族板凳舞是苗族特有的日常生活舞蹈,吸引遠鄉近鄰親朋好友或喝酒或跳舞,使感情得到釋放,親情更加融洽,因此它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價值,同時對民族自尊心的創建也有促進作用。

2.3.4 順應了當地苗族人民在現代體育文化資源選擇上的一個價值取向。

任何一種少數民族民族民間原生態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形式,都會受它所在地域的生產、生活條件,以及地緣環境的制約,同樣的道理,任何一個民族的民間原生態的體育文化形式,也只有在它特定的地域環境內,對其有著相同生活方式,相同的審美心理的群體中得能被廣泛的接受、傳播、流傳?,F如今,苗族板凳舞也與時俱進,增加了很多現代生活內容,同時還編成成套動作,配以節拍, 傳承于學校。這不僅增加了板凳舞原有的趣味,也順應了當地苗族人民在現代體育文化資源選擇上的一個價值取向。同時還增加了當地苗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

3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文化傳承困境

3.1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文化生存環境受到沖擊

近幾年為加快實施“城鎮帶州戰略”,黔東南州建設規劃局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根據黔東南州實地情況及特點,積極進行城鎮化改革。城鎮化進程中,很多自然苗族村落逐漸消失,原有村落被高樓城市代替,城市的建設慢慢消解了苗族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苗族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受到巨大沖擊?,F代文化也不斷改變苗族青年的思想觀念,崇尚現代文化的苗族青年越來越多,加上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板凳舞跳的場合和機會越來越少。通過對凱里及周邊地區苗寨的考察發現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文化傳承正處于瀕危境地,亟待保護。

3.2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傳承人才短缺,后繼乏人

黔東南州城鎮化速度加快,原始村落不復存在,人們鮮有機會再進行村寨集會,板凳舞以集會酒后助興形式出現的機會大大減少。同時城市生活中受廣場舞等鍛煉方式的沖擊,老年人鍛煉身體的方式多樣化,板凳舞鮮有露面機會。經實地考察調研發現,現如今還會跳板凳舞的人多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20歲左右的年輕人幾乎沒人會跳。尤其是城鎮化后,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電子產品的方便使用,現代娛樂項目的多式多樣,都對年輕人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也就慢慢失去了跳板凳舞的興趣,更無傳承觀念存在。

3.3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自身短板

在民族民間文化傳承過程中,受祭祀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民族民間舞蹈是封建迷信活動,而對其文化價值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位,甚至有些傳承者在傳承的過程中轉而追求力捧西方體育運動,對自己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沒有針對性、專門性的予以傳承,這使許多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面臨著失傳的危險。苗族板凳舞屬于即興舞蹈,最初純屬娛樂,參與性強,人們之間口授心傳,無固定的傳承體系,沒有文字記載和錄像材料。它的舞蹈節奏和動作都沒有具體規定,所以就難以統一學習和傳承。同時它能獲得的經濟效益較少,也就導致其資金來源和投入受限。同時社會大眾對這些舞蹈認識不夠充分,文化認同度低,導致苗族板凳舞生存的社會人文環境日益殘缺,傳承更加困難。盡管現在也有學校引進板凳舞,但動作、節奏各不相同,充其量算是拿著板凳的自創舞蹈。難以形成規模及體現自己的民族特點。

4 黔東南苗族板凳舞文化傳承對策

4.1 借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石保護,擴大傳承面積

黔東南州有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及民間民俗項目都進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苗族板凳舞是黔東南州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凱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苗族板凳舞也受到了舞蹈家的青睞,創編了不同版本的板凳舞動作及曲目,活動在不同地區的舞臺上。但參與人群相對較少,主要是資金受限,據調研發現,除2011年,爐山金銀洞的婦女每人集資30元,成立板凳舞民間組織,一起來跳板凳舞,其他鄉鎮除表演需要,平時沒有組織固定傳承。但是這種個人集資的辦法,只能是一時一事,難以長久。建議黔東南州加強非苗族板凳舞的宣傳,承辦培訓班,扶持民族民間板凳舞文化社團組織發展。增加傳承人數,擴大傳承面積。同時爭取借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石保護,獲得專項的資金和保護措施。

4.2 將苗族板凳舞引進課堂,落實學校校本課程及教材

學校是實現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元素和其他文化因子分離并重新整合的理想場所,[6]學校體育教育對苗族板凳舞是最好的動態傳承和保護。苗族板凳舞應該借助學校體育教育更加系統的傳承給后來人,將板凳舞所蘊含的娛樂、健身及苗族文化功能,整理成為符合本地文化、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教材與學校校本教材引入到學校課堂教學中,這不僅能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7]還能傳承苗族板凳舞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最終實現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和民族文化三者的共同發展。

4.3 進行文字記載和影像記錄,借助互聯網傳播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國家記憶計劃, 抓緊歷史文化記錄和保護,重點做好影像記錄、口述歷史、記憶整理等項目”, 對推進實施影像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8]苗族板凳舞日益減少,應該及時進行文字記載和影像記錄,建立系統的、完整的影像資料庫,借助互聯系進行傳播,這樣才能更直觀、清晰地記錄板凳舞,使最原汁原味的板凳舞全面保存下來。

4.4 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近年來,國家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每年都會組織各級別的比賽、宣傳等。尤其黔東南州政府,每三年就會組織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大大的促進了黔東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及保護。[8]但是由于項目自身等原因,板凳舞還不能作為一個運動比賽項目出現在運動上,多是以娛樂項目出現。建議改進自身動作創編,以后能以運動項目出現在比賽場上??梢砸员硌蓓椖繀⑴c比賽,也可以編寫規則進行競技比賽。

4.5 大力開發板凳舞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苗族板凳舞是在苗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哺育下形成并發展起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是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將苗族板凳舞與黔東南的文化旅游、傳統節日旅游、民俗旅游、體育旅游等相結合,與苗族服飾、裝飾等產業同步發展,充分展現其民族風情及返樸歸真的原生態風貌,發揮其表演觀賞價值,將苗族板凳舞打造成苗寨旅游的精品項目。

5 結語

苗族板凳舞作為一個古老的舞蹈,它傳承著苗族的文化,折射苗族人民的生活,更是代表著苗族人民的熱情火熱,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的一部分。它不能消失消亡。隨著經濟的發展,它面臨傳承危機,但也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和契機。

猜你喜歡
黔東南州黔東南板凳
送你一張小板凳
捕魚節上捉魚忙
遇見黔東南
補妝
愛板凳腿兒的老韓
詩書畫苑
尋味貴州——黔東南
小板凳
黔東南州廣場體育文化探析
關于促進黔東南州微型企業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