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實現需要內外兼修

2020-11-23 01:53王浩灃
人民論壇 2020年29期
關鍵詞:效力約束個體

王浩灃

【摘要】道德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道德實現為社會發展營造了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影響道德實現的主要因素包括內在的道德自律與外在的制度約束兩個不同的方面。當前,我們需要從這兩方面著手全面推進道德建設工作,優化社會道德環境,提升公眾道德自覺,完善各項制度,強化道德實現約束力,促進道德實現,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與發展環境。

【關鍵詞】道德 制度 約束 效力 【中圖分類號】C912.3 【文獻標識碼】A

道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矛盾的良好潤滑劑,良好的道德風尚能夠維系和諧的社會關系,緩和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對立,提升道德的社會效力有助于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當前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相互交織,道德效力開始出現軟化苗頭,損人利己、因私廢公等不道德的社會行為時有發生。要深入剖析道德實現的具體路徑,穩步提升道德效力,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道德實現依賴于內在的自我約束

道德效力是指道德原則與社會倫理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對個體行為所產生的約束力量,道德的自我約束主要包含文化風俗、道德自律與道德秩序。首先,文化風俗是衡量道德在社會生活中實現程度的基準參數,當社會產生了良好的文化風俗,那么健康向上的道德原則與倫理就更能深入人心,并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與此同時,道德的實現也能凈化社會文化氛圍,促進社會文化風俗向好發展。其次,道德自律是道德的重要實現方式。個體對道德的認識會逐步上升為道德情感,最終外化為道德實踐,通過這種方式道德的效力得到了有效發揮,個體也會自覺去遵守道德所倡導的價值準則與行為方式。最后,從社會層面來看,道德的內在自我約束是否穩定則反映了道德的實際效果,如果道德的自我約束相對有效,則社會發展就會井然有序,反之社會倫理就會逐步崩塌,人們也不再會遵守約定成俗的道德秩序。

道德的內在約束主要源自于個體社會生活對道德的現實需求。盡管道德的自我約束源自于個體的道德自覺,但這種自覺性也帶有“隱性的強制”。當社會成型之后,社會秩序的構建要求人們必須要遵循基本的道德準則,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個體的社會化進程將被迫中斷,最終徹底喪失生存與發展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個體對道德的社會需求一直存在,為了促進個人的發展,個體要選擇提升自我的道德自覺,自覺學習道德理念,踐行道德行為。

事實上,道德的內在約束力并不單單由于道德的社會效力所帶來的,同時與個體的認知能力也存在極為緊密的聯系。當道德需求產生之后,人們就會自覺去學習相應的道德內容。然而,個體對道德認知的差異性導致人們的道德需求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會發生道德需求異化現象。例如,一些青年受不良教育影響,產生了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對社會道德的認知不夠深刻,對主流道德原則不屑一顧。

外在約束也會影響道德的社會實現

在一些情況下,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會推動個體在短期內的快速發展或取得豐厚的利益回報,這就導致道德的內在自我約束存在明顯的軟弱性,道德與利益的博弈會弱化個體的道德自覺,一旦個體判定違反道德會獲得更為豐厚的報酬,那么不少人都會選擇違背社會道德原則來謀求更為豐厚的物質報酬。這也就意味著道德并不能脫離于外在約束而實現。

我們可以從道德效力的生成路徑與道德效力的提升機制兩方面來探索道德社會效力的特征。一方面,道德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決定了道德具有效力的必然性。實際上,道德的形成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文化成果,具有極為深刻的社會歷史成因,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果社會缺乏道德準則的約束,人們將會徹底喪失基本的價值準則,人類社會也將再次回歸于蠻荒時代。由此可見,社會發展對道德會產生一定的強制約束力,從而促進道德效力實現。另一方面,道德外在約束的合理性則決定著道德實現的效果。道德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要素,只有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期望才能成為社會成員都認可的價值尺度,人們才能自覺遵從道德,踐行道德。而判斷道德是否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主要原則有: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否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等。

道德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應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對道德的內容進行更新完善,并完善道德外在約束方式。但總的來說,長期以來,我國發展過于重視經濟建設,道德建設相對滯后,道德外在約束的合理性有所欠缺,道德效力的實現無法得到強有力的外在保障。

提升道德效力必須要從內外兩方面著手

道德效力的實現是內外雙向驅動的結果,當前要做好公民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價值風尚,優化道德內容,凸顯道德外在約束力,提升道德效力。

一方面,要優化社會道德文化環境,提升公眾道德自覺。只有將道德的內涵植入到個體的心靈深處,并內化為對道德的情感認同才能樹立起堅定的道德自覺,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道德的需求,更好促進道德實現。一是要加大道德教育宣傳力度,營造濃郁的道德氛圍。將網絡虛擬社會作為重要陣地,利用權威媒體、自媒體、網絡大V等可以利用的力量,凝聚道德宣傳合力,構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完善網絡道德教育機制。還應以學校為依托,構建面向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機制,將道德教育融入到教育底層架構之中,確保公民自小就能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二是要樹立起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優化公眾道德認知。逐利性是人類的本性,道德實現要克服道德自律的軟弱性才能被人們廣泛接納、踐行。從根本上來說,個體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是阻礙道德認知提升的根本原因。在錯誤的人生信仰的驅使下道德會出現滑坡。為此,公眾道德建設要與價值觀培育結合在一起,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內涵,明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認清守護社會公德的社會需求,激發公眾自覺遵守社會道德的主觀能動性。三是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優化社會道德體系,豐富道德建設內容,為公眾踐行道德行為提供合適的行為規范。

另一方面,要優化道德制度,提升道德外在約束力。實際上外在約束力的實現需要依賴于制度,盡管道德強調人的主觀自覺,但道德與法律的同源性允許通過強化制度的方式來促進道德效力的實現。在新時代,道德制度建設應圍繞政治、經濟、社會等具體領域展開,確保道德在社會中的有效實現。一是要完善行政治理相關制度,營造健康清明的基層治理環境,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理性的制度框架。在現代社會之中,道德建設要下沉到社會基層治理之中,依托具體問題開展道德宣傳,樹立正確的道德準則。行政治理制度改革既要凸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也要兼顧道德建設的現實需求,將道德的軟性約束轉化為制度張力,為道德實現提供保障。二是要立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化經濟社會道德體系,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嚴厲打擊盜版抄襲、制假售假、濫用市場壟斷地位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塑造積極向上的商業道德環境。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收入分配機制、保障機制,充分保障公民享有公平的發展權。應以按勞分配為基礎優化收入二次分配機制,強化對低收入者、貧困人口、低學歷者等弱勢群體的關照,提升社會公正性。此外,還應不斷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為道德實現提供合適的社會環境。

當前中華民族正堅定走向民族復興,重視社會道德建設,提升道德社會效力是確保民族復興重任順利實現的重要舉措。在當前這樣一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道德建設要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加強道德宣傳建設力度,提升公眾道德自律,優化道德實現配套制度,以道德引領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猜你喜歡
效力約束個體
自我寬恕的心理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馬和騎師
How Cats See the World
CAE軟件操作小百科(11)
人類性行為要受到約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