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經濟形態下勞動關系認定問題研究

2020-11-26 14:59岳洋長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新商務周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用工爭議用人單位

文/岳洋,長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

1 引言

伴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新經濟形態日漸豐富,在提供更多就業選擇的同時,也引發了勞動關系的變化。在新的就業平臺與勞動者之間,形成了較為靈活的勞動關系,使得個人可以隨時隨地決定如何工作。而非正規的經濟活動缺乏勞動保障監管,容易引發勞動糾紛,同時也給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部門認定勞動關系帶來了困難。

2 新經濟形態下勞動關系認定問題

2.1 勞動關系認定模糊

新經濟形態下,勞動關系主體不再局限于用人單位、勞動者和勞務派遣單位,而是呈現出復雜的利益相關者關系。按照2005年頒布的有關勞動關系認定的法規,勞動關系主體需要擁有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管理下從事有報酬勞動,且勞動為用人單位業務組成。然而一些網絡經濟平臺并非法律規定的正規單位,勞動者在不受管理的情況下從事不屬于雇傭單位的勞動業務,避免不了出現勞動關系認定難的爭議。例如在C2C等平臺上,由個人負責平臺經營,涉及相關企業及其員工、從業人員、服務接受者等多個利益相關者,彼此之間存在勞動者權益和消費者權益[1]。原本勞動關系認定規范未涉及這種新型用工方式中的多個利益相關者,進而致使現實生活中頻繁曝出勞動糾紛?;ヂ摼W的使用突破了時空限制,但是也給認定勞動關系帶來了較大困難。因為在各種經濟平臺上,勞動者處于分散狀態,彼此間缺乏協作,發生勞動糾紛后難以共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部門來講,新經濟形態下的勞動者應屬于社會靈活就業人員,不僅難以對勞動關系進行判定,也容易在勞動基準適用方面產生疑惑,導致勞動糾紛難以處理。

2.2 “從屬性”標準單一

在勞動爭議仲裁方面,對勞動關系的判定往往從勞動者是否服從用人單位安排和從事其分配工作等角度著手,確定二者是否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從屬關系。但對于新經濟形態來講,“從屬性”標準顯然過于單一,使得司法實踐中常常需要依靠自由裁量對勞動關系進行認定。因為在新的用工形式中,勞動關系存在碎片化的特征。通過網絡平臺工作,勞動者無需到固定地點辦公,不受考勤等制度約束,使得從屬性遭到了削弱。如在網約車平臺與司機之間,按照平臺聲明自身為信息服務提供者,并不對司機實施直接管理,使得二者勞動關系模糊。實際在勞動關系中,不僅包含人格從屬性,同時包含經濟從屬性。通過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指揮、管理,保證勞動過程受控,體現的是人格從屬性。實際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還依靠勞動維持經濟從屬性。因為由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屬于用人單位經濟業務的組成部分。只有在用人單位先提供勞動條件,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報酬,才能構成勞動關系。因此“從屬性”標準單一,使得“從屬性”審查不符合新經濟形態,同樣不利于勞動糾紛處理。

3 新經濟形態下勞動關系認定對策

3.1 實施非標準勞動關系認定

借助網絡平臺就業創業,使得各種新型經濟業態得以產生,也促使各種非標準的勞動關系得以出現。面對這些就業形態,還應加強用工特點分析,在勞動爭議裁判中汲取經驗,直至掌握形態發展趨勢后再加強立法,以便對新型用工關系進行合法合理約束。在短時間內,還應由加強非標準勞動關系認定,做到靈活運用法律規范,確保從業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護?,F階段,網絡型就業關系不包含在現行勞動法律規范中,主要是由于標準勞動關系無法滿足靈活就業需求。為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需求,還要從用工關系多元化、非正規化發展角度進行適用標準的調整,重新對網絡平臺上的各種用工關系進行定義和約束。例如針對網絡主播這一行業,由于雙方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在勞動關系認定上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對服務期的規定,保證雙方各自權利義務得到明確,使靈活用工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失靈問題得到解決。在掌握各種新型從業群體服務特點的基礎上,對非標準勞動關系認定標準進行適用,能夠使勞動保障服務范圍得到擴大。

3.2 靈活運用“從屬性”標準

在司法實踐中對勞動關系進行認定,還要考慮到新經濟形態特點,做到靈活運用“從屬性”標準。具體來講,就是側重思考勞動關系實質,而并非是從形式上對關系進行認定。面對新型用工關系,應認識到用工標準具有較大彈性,還應結合具體情況對勞動糾紛中雙方“從屬性”進行判定。具體來講,就是將“從屬性”標準劃分為一般和特殊兩類,一般情況下適用典型“從屬性”判定標準,特殊情況下需要根據從業形態特點和規律進行“從屬性”判定[2]。比如針對平臺型企業,員工具有較強自主性,能夠靈活開展業務和實現自治。但與此同時,平臺依然擁有員工勞動成果的處置權利,并且需要通過支付報酬獲得權利,因此雙方在實質上存在經濟“從屬性”。比如在網約車平臺與司機之間,表面上平臺僅提供信息,但實質上司機需要按照平臺要求提供服務,其創造的勞動成果也是平臺服務組成部分,因此平臺不能推卸勞動管理責任。在現行法律無法一步調整到位的情況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部門還應做到靈活認定勞動關系,以便督促行業加強勞動管理。

4 結論

綜上所述,新經濟形態的產生增加了勞動關系的復雜性,為加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還要做到合法合理認定勞動關系。在勞動爭議仲裁中,應認識到認定標準和“從屬性”標準適用缺陷,加強非標準勞動關系的認定,并做到靈活審查糾紛雙方的“從屬性”,繼而為雙方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用工爭議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應避免七個認知誤區、切實保障職工年休假的合法權益
以“靈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嘗試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餐廳經營模式多樣 事先分清用人單位
“用工難”困擾西部地區:費力氣招人 干一個月走人
兒子簽了『用工合同』
爭議光伏扶貧
爭議一路相伴
集體合同糾紛,用人單位“三不能”
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