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州市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探索

2020-11-28 07:20徐雪梅桑曉蕾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應急防控

徐雪梅 桑曉蕾

摘 要:公共衛生事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是民生問題更是社會政治問題。為提高我市黨員干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近期,萊州市委黨校會同市衛健局、市疾控中心組成專門調研團隊,立足萊州市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分析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建議。

關鍵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功探索

一、萊州市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與經驗

1.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政治保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疫情處置領導小組(指揮部)和8個專項工作組,24小時不間斷運作。每天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調動部署工作,市委領導采用“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一線現場督導。投入10萬元建設云視訊視頻會議平臺,與各鎮街進行視頻會議。各鎮街、各部門單位迅速響應,及時成立了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組,全面負責轄區內疫情防控的決策、指揮和協調,切實做到“一線指揮”“一線落實”“一線堅守”。夯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市、鎮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和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責任,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意識,把責任壓緊壓實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2.彰顯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組織保障

疫情之下,全市各級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網格內每一個小區、每一條街巷、每一棟樓院,構筑起一個又一個“紅色堡壘”,成為全市疫情防控的“定盤星”。實踐中,一批基層黨組織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形成了很多接地氣的工作法,如,永安路街道泛華社區黨總支,總結形成“小喇叭”“紅幫辦”“微議事”等行之有效的一線工作法,充分彰顯了黨組織的引領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疫情中,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去,哪里任務險重哪里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用行動踐行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全市各條戰線涌現出了一批政治過硬、勇于擔當、善作善為、無私奉獻的“擔當作為標兵”,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

3.實施精準有效的防控策略,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機制保障

疫情初期,重點采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措施,醫務人員幾乎涵蓋疫情防控各個領域,發揮了技術指導關鍵作用。嚴把入口關,加強24小時值班值守,加大對進入萊州人員、車輛的檢查和管控力度,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上報,堅決控制源頭輸入;加大摸排核查,發動各方力量,對全市社區、村莊逐戶逐人排查、甄別、管控,堅決做到不漏一人,嚴防疫情擴散;全力救治患者,建立分級診療模式,對已確診患者,組織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采取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措施,全力做好救治工作。

4.創新“閉環式”的防控模式,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服務保障

堅持以黨建“一根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各社區黨組織整合直管黨員、“雙報到”黨員、社區網格員、樓長、物業公司黨員力量、志愿者,構建起“黨組織統籌引領、各方力量配合聯動”的群防群控體系。如,教育路小區構建的“黨建+物業”防控體系,西小區建立的“五級防控、樓道聯?!睓C制,鼓樓社區打造“4+模式”守好“戰疫”防線等防控模式,為社區居民架起阻擊疫情“防護網”。

網格化管理大顯身手、高效運轉。社區通過短信通知、小區微信群宣傳、網格員實地走訪摸排、“雙報到”黨員收集信息,進行多輪地毯式摸排。各村莊建立起“村干部聯系黨員和村民代表全覆蓋、黨員和村民代表聯系群眾全覆蓋”的防控體系,同時,各村莊安排一名駐村干部指導各村莊細化防控措施,與村干部包街、黨員聯戶相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二、萊州市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全方位協同聯動機制有待完善

當前疫情防控的三個重要環節“防、控、治”的聯動機制欠佳,存在互相銜接不順等問題,疫情聯合研判和信息共享機制仍須完善。部門之間協同聯動需進一步加強,運行中應避免多頭管理、職責不清、聯動不暢。同時,群防群控的協作機制在實踐中還有待完善,尤其是街道和社區的法定職能、人財物資源等要與各自承擔的抗疫責任相匹配。

2.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公共衛生經費投入不足。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領域投入比例較低。二是公共衛生機構功能弱化、供給不足。有的公共衛生機構缺編缺人問題比較突出,有的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化培訓,雖然每年都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演練,在“大疫”面前捉襟見肘,實戰能力退化。三是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較為薄弱。無論是鎮街衛生院,還是農村衛生室,現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大疫”應急需要。

3.應急隊伍裝備和應急物資保障有待充實

全市尚未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機制,尤其是疫情初期,實物儲備和合同儲備杯水車薪,普通民眾出現“一罩難求”的尷尬局面。此外,基層防疫物資應急儲備不足,尤其是防護物資儲備有限。在組織生產和資源動員方面缺少長效機制,防控物資的生產情況和產業布局沒有很好地掌控并充分發動起來。

4.信息化技術手段有待推廣

疫情期間,缺乏已經運行的、完善的大數據平臺,最初的疫情排查大多還停留在人盯人、拉網式排查、手工填表、人海戰術,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又不能保證排查信息的有效性、準確性,更不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優勢和效率。我市雖然在煙臺率先研發“疫情上報系統”,但是疫情初期公眾接受程度較低,有的嫌麻煩,有的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等不予配合。

5.公民防控意識有待提升

此次疫情暴露出部分公民的公共認識、科學素養、法治意識等方面的不足。最初實施封閉管理時,因其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由此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有的認為“沒事,疫情離我遠著呢”;有的對嚴格的防控措施配合不夠積極主動;有的隱瞞信息、拒不配合;有的恐慌過度,還有個別發布虛假信息造謠傳謠制造恐慌等。

三、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建議

1.構建全域聯動的疫情防控機制

一是加快“防、控、治”聯動機制建設。整合公共衛生資源,探索醫療機構等多部門與疾控機構有效結合防治疾病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二是建立政府多部門聯合協作的疫情防控工作模式。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合作,建立健全部門協同治理的職責清單,實行主管責任與屬地責任相結合的責任追究制度。三是筑起協同共治的社會防疫共同體。依托現有基層治理體系和人員力量,搭建市、鎮街、村居、社區聯防聯控的組織體系,共同構筑起多元參與、協同共治、人人盡責的社會防疫共同體。

2.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一要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力度。政府要重視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不僅要加大財政、資源的保障力度,更要在發展理念上植入更多的公共衛生意識。建議萊州市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加大公共衛生與防疫的投資比重,在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中,提升公共衛生的權重。二要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常態化加強對現有衛生應急專業和管理人才的培訓,定期加強有關人員的應急演練。三要織密扎牢基層第一道防線。全面加強基層一線應急資源和力量建設,完善農村醫療基礎設施建設。要將應對公共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及日常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足額發放,解除基層一線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

3.建設好應急物資儲備和信息化平臺兩大支撐

一要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機制建設。建立長效的醫療救治物資和設備儲備的機制;建立健全緊急征用機制;建立抗疫物資集中生產調度機制。二要強化大數據對疫情防控的支撐。政府要加強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平臺的頂層設計;要開發使用更多互聯網大數據工具和數字化手段,實踐中,要從基層實際出發,降低操作門檻,提高公眾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基層干部要熟練掌握基本的大數據工具,組織民眾、了解民情、服務民眾。

4.增強公共衛生防控意識

一要增強風險意識。要堅持預防為主,改變“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二要增強公共意識。此次疫情中,諸多原本屬于個人范疇的行為都已經轉化為公共行為了,如,是否帶口罩、是否測量體溫、是否報告個人的旅行史等,公民應該從公共意識的角度和高度加以理解和轉變。三要增強法治意識。要依法做好疫情預防、報告、預警和發布工作;正確執法,讓執法工作有力度、有溫度。

5.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要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整治,穩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快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要倡議發起新時代文明工程公益活動“餐桌革命 公筷行動”,讓文明健康新理念深入千家萬戶,人人養成文明健康飲食好習慣。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應急防控
公共衛生管理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配合防控 人人有責
精準防控 同心戰“疫”
防控疫情 從我做起
應急管理部即將舉行全國首屆社會應急力量技能競賽
應急管理部老年大學學員作品欣賞
爭分奪秒的防控導彈車組
中國首個P4實驗室: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準備好應急包
應急預案的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